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大学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范文 方星星 王欢 周游


[摘 要]大学计算机导论课程是我校面向所有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类公共基础课程。如何更好地提升大学计算机导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和落实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求?我们应该从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实验教学内容的重新设计和考核方式的转变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索。通过改革试验,学生对课程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更加清晰,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和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实质性的改善。这些探索,对下一步课程的整体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导论;教学内容;实验教学;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2-0045-03
为落实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全方位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我校在2012年将大学计算机导论课程列为面向所有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类公共基础课程。该课程肩负着使学生全面的了解计算机学科所研究的众多知识领域和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重任。由于该课程涉及理论章节过多,实践操作内容较少,学生普遍存在不知道怎么学、学什么和考什么的问题,从而导致他们掌握理论知识点不够牢固,动手能力的提升不是很明显,对考核的内容也比较茫然,课程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此,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围绕人才培养的需要,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并结合以往成功的教学经验,对大学计算机导论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实验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进行了以下的改革探索。
一、理论教学内容的优化
教学改革的关键首先是搞好顶层设计,其中教学内容的选取尤为重要。目前大学计算机导论课程教材都是面向计算机类专业学员编写的,内容涵盖了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计算机概述、计算机网络基础、操作系统、软件与程序设计、数据库、软件工程、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安全和计算机新技術等诸多章节,每一章内容只是一个导入性的介绍。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对每个章节都进行讲解,力求知识点讲解的全面性,但教学内容的深度不够,使得大多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设计,并贴近生活实际和学科前沿引入了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将有限的学时数集中在六个章节进行深入讲解,书本中的其他章节要求学生自学。这个章节分别是: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基础、操作系统、软件与程序设计、数据库、多媒体技术基础。充分考虑章节的重要性,再给每章节分配具体的理论和实践学时数;在设计时突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并拓展每一章的知识内容再安排配套的实验教学内容。表1列出了优化后的教学内容知识框架。
表1 教学内容框架


二、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
大学计算机导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在教学时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而增加了实践教学内容。这些内容是紧跟理论教学内容来进行设计的,共安排8次实验。实验教学改变了以往教师在讲台讲解,学生在下面一步步跟教师进行操作这一教学模式,而是以教师讲解为辅,学生独立动手操作为主,并且引入了分组研讨、自主学习和任务驱动式等多类型的实践教学组织形式,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探索的欲望。
分组研讨式实验适用于计算机组装、网络组建、数据库基本操作等内容的实验。首先对学生进行固定分组,以6人为一组,指定负责人一名,该负责人负责分发和收集实验器材并协助组内人员开展好实验。这种形式的实验,要求课后以组为单位提交实验报告(含实验目的、内容、步骤和实验结果)作业。
自主学习式实验适用于Windows 7系统的基本操作实验。这样设计是考虑到操作系统实验内容较多,包括了硬盘分区、启动盘制作、系统安装、GHOST备份及还原、Windows 7系统的使用及配置等等,要使这些操作内容在2个学时内全部完成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要求学员根据下载的学习材料、素材和实验步骤来自主性地选做相应的实验,课后要求每名学生提交一份个人学习小结(包括学习内容和操作步骤)。
任务驱动式实验适用于Office2010基本操作和PhotoShop CS5基本操作的实验,让学生根据指定的任务来完成实验内容。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软件的功能以及掌握最基本的操作。每次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按指定的格式通过FTP上传(提交)自己的作业。
每次实验教学前,教师先架设好FTP服务器,将实验所需的幻灯、素材、实验任务、实验步骤、学习材料等都存放在该服务器上,学生每次上机时将这些资料从FTP服务器下载至本地计算机。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先结合幻灯介绍每次实验的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和开展形式,再给学员明确实验要提交的作业,以使学生对实验的整体概况有所了解。接下来再根据实验的任务和组织形式,让学生分组或是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学生需求给予及时性的解惑。表2为大学计算机导论课程改革后的实验教学实施方案。
表2 实验教学内容框架

三、改革考核方式
为让学生掌握好计算机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切实提升他们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考试的改革从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入手,让学生意识到平时的学习是考核的一个环节。因此将课程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大部分,均采用百分制。规定平时成绩或是期末考试成绩有一项不及格者(低于60分),课程考核成绩都不合格。在两者都及格的前提下,按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的比例合成课程考核的成绩,即:课程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
平时成绩在构成上,主要包括课堂提问(计10分)、学习表现(包括上机表现,计20分)、6个章节的作业成绩(计30分)、8次实验作业(包括实验报告、学习小结和上机作业,计40分),为客观公正地得到每名学生的平时成绩,我们及时认真批改每次理论作业和实验作业,并将这些成绩加以量化考核并记录,再结合课堂提问和学习表现情况,最后将每项量化后的成绩累加得到最终的平时成绩,并在期末予以公布。
期末考核引进了无纸化上机考试系统,该系统支持多种题型,不仅能对客观题中的选择、填空、判断进行评分,而且能对主观题中的简答题、计算题、操作题进行客观公正地自动评分,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通过在无纸化上机考试系统上进行多次实验,出于对考试时间的考虑(90分钟),因而期末考核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客观题的题量。期末考核在内容上分为理论题部分和操作题部分,各占50分,总分100分。理论题部分考查学生对书本中六个章节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出题时紧密结合教材和课堂教学,并根据每章节的学时数和重难点分布,做到考题数和章节的学时数是成正比的,确保每套卷的所有题目覆盖章节的全部知识点,并且不对同一知识点重复考核。出题难度要适中,要有明显的区分度。理论题考核的题型包括选择题(计30分)、填空题(计10分)和判断题(计10分)。实践题部分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操作能力,题型上包括5个操作题,即为Windows 7操作、网络操作、Word操作、Excel操作、PowerPoint操作題,每题10分。
通过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并且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细化其构成,从而彻底消除学生不重视学习、为考试而学、考前临阵磨枪等诸多不良现象,让学习回归正轨,切实做到让学生学好理论知识点和提升他们动手实践的能力。
四、总结
通过以上所述的优化教学内容、规范实验教学、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教学改革试验,我们在本年度的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和好评。对原有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并引进贴近实际的理论教学内容,使学生有了深厚的学习兴趣,理论内容也得到了很好的掌握和理解;对每次实验加以精心设计组织,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学有所用,他们的动手能力普遍得以提升;通过转变考核方式,促使学生在学习时注重知识的积累,真正起到了以考促学和以考促教的效果。课程教学改革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还需要不断地摸索和实践。下一步,我们首先要针对学生特点和课程教学大纲编写相应的课程教材和实验指导书;其次是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形式,以对教学内容和实验内容进一步优化完善;最后是要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摸索,通过案例式、研讨式等多种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更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志祥,戴仕明.计算机导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2] 赵霞,李凤霞,蔡强,李海生,张珣.计算机导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5(17):13-16.
[3] 陈武.计算机导论实验教学的探索与改进[J].实验室科学,2013(1):83-85.
[4] 何昭青.计算机导论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5):63-66.
[5] 房彩丽,丁文珂.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方法的思考与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9(10):83-84.
[6] 王苗,王亮,张国春,袁方.计算机导论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9(15):26-28.
[责任编辑:钟 岚]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2:4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