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材料类本科创新创业人才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性探索
范文 王平 林元华 王斌 戴志 杨眉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高校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如何有效开展创新创业人才能力培养工作成为本科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论文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平台搭建、资助体系构建和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构建等方面探讨了本科创新创业人才能力培养体系。
[关键词]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2-0136-04
一、引言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正在重塑世界竞争格局,创新驱动成为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十八大以来,我国将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高校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但高等教育因受诸多方面影响而存在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节,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培养机制不健全,课程体系陈旧,教学方式单一,实践平台短缺, 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与实践脱节,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 创新教育保障措施不力等问题。[1-3]因此,加快高等教育改革,解决高等教育中的创新性及创新实践问题,强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把深入推进创新重视教育改革作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成为高校义不容辞的职责。
西南石油大学材料学科依托学校的石油天然气特色与优势,肩负服务于石油天然气行业与地方经济建设的双重任务,同时容易受到石油行业发展趋势波动的影响,因此,很有必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与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适应新形势下的高校教育改革,借鉴国内外高校的先进经验,西南石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组织启动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四川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校企合作模式下材料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体系的建立与实践”等系列教改课题,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通过“孕育创新文化、构建适于创新的培养方案、强化适于创新的课程改革、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注重创新政策引导、打造适于创新的师资队伍、做好创新服务保证”的多元融合,开展了材料类本科创新创业人才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其成果获得学校2016年教学成果一等奖和第八届高等教育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二、创新创业人才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材料学科是典型的实验科学,企业需要大量具有较强创新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学生。为进一步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我们可以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平台搭建、资助体系构建和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构建等方面开展材料学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一)注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作中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是关键。经过多年探索,我校已形成具有石油天然气特色的材料学科专业方向群,建立了满足材料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及社会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但受传统培养理念、社会环境、师资等影响,人才培养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对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不够,以及教学及考核方法僵化等方面,这就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创新创业教育是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定位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优质的课程体系、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教学方法、合理的考核方式,实现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预期目标。
为了更好地适应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要求,我们总结了2012年“基于创新精神与能力培养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等教改研究成果,借鉴了国外高校知名材料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经验,听取了兰州石化、东汽、川锅等多家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根据我校材料学科专业特色,注重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建构了满足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需要的材料学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把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主线,根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人才培养工作从“就业教育”转向兼顾“创业教育”,注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形成了“以第一课堂为知识与素质培养载体,第二课堂深度融合理论与实践,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相促进、专业学习与素质教育交融渗透、教书与育人合为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依据以上人才培養理念,在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创新班”及“卓越班”,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求构建课程体系,把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见图1):从第一学期开设新生导论课讲解专业发展前沿到最后一学期的专业品牌活动,切实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中实践能力培养是关键。除原有理论及实践课程的第一课堂外,注重打造能力培养的第二课堂(见图2)。以第二课堂的“科技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第二课堂的“专业品牌”和“职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创业能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相促进、专业学习与素质教育交融渗透,以创新促进创业,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奠定良好基础。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有力促进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二)建成一支适应于材料类本科创新创业人才能力培养的师资队伍
1.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师资队伍水平决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质量。为建设一支适应于创新创业人才能力培养的师资队伍,近年来我院争取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见图3),拥有了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德国洪堡学者、四川省“百(千)人计划”入选者等一批高水平师资,大幅度提高了我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水平;有60%的教师到国外进修,参加创业指导教师资格培训,获得热处理工程师资格证书、国际焊接工程师资格证书等,能有效地将创新教育与创业能力培养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有40%以上的教师完成了出国英语培训,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
2.聘用兼职创新创业教师,加强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
近3年我院聘请了7位企业管理人才兼任创新创业教师,承担创新创业课程授课或指导,向学生传授不同行业、领域的政策、专业知识及创业经验,使学生掌握创业基本要领,为其创业奠定了基础。依托省级科技创新团队、省高校青年科技创新团队、省工程技术中心和校级研究中心、学院教学团队,积极推动新来的青年教师逐渐融入科研团队、教学团队,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推进科研促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全国高等院校工程应用技术教师大赛三等奖等奖项。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凸显创新创业指导高度,派教师去进修以提高指导水平,建设双师型队伍并将指导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聘用专兼职教师来拓展指导广度,建设教学科研团队来加大创新创业指导力度,建成一支满足材料学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求的师资队伍。
(三)搭建“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人才能力培养平台
为满足创新创业人才能力培养要求,我院转换思想,积极努力,教学与科研深度融合,在学校支持下,在改进原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4],搭建了适应于材料学科创新创业人才能力培养的“五位一体”创新创业人才能力培养平台(见图4)。
1.搭建基本实验教学平台,奠定学生专业基础
该平台利用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每年为本科生提供培养创新创业基本能力所需的教学实验。
2.搭建工程能力实践平台,强化学生实践技能
该平台利用学校工程训练中心、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及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来对学生进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主要开展专业认知实习、生产实习、金工实习、工程师岗位认识实习和专业课外实践等教学活动)。2012年以来连续举办的“材料魂杯焊接结构设计与焊接操作大赛”,每年吸引了300多人参加,取得良好效果。
3.搭建工程资格认证平台,培养学生专业技能
该平台是以学校工程训练中心、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为载体,联合相关行业协会及国际执业资格认证机构共同构建而成。最近几年,与哈尔滨焊接培训中心以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合作,在完成专业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开展“学历+执业资格认证”的双证式培养。[5]2014年以来,150余名学生参加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 60余名学生参加见习热处理工程师培训,为学生的创业奠定了坚实的专业技能基础。
4.搭建科技创新实践平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该平台依托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油气田材料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省不锈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相关平台,主要满足大学生开放实验、开放基金、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学科竞赛等创新实践的要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该平台自2013年以来,每年完成各类大学生开放实验项目和开放基金项目各40余项,完成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0余项,各类学科竞赛项目18项,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受益面达到了50%。近4年学生发表论文300余篇,获专利70余项,获国家级、省级奖励90余项,特别是在2014年中国大学生新材料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推动了学生创新教育发展。
5.搭建创业教育实训平台,培育学生创业能力
该平台充分利用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等资源,为学生创业项目培育孵化提供场地支持,对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指导、项目孵化、科技成果转化,为学生寻找创业机会、创业伙伴、创业资金等提供服务;帮助学生进行创业体验、创业技能培训、校企合作等,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据调查,我校有62.6%的在校生有创业意向。
6.实行开放管理,保证平台运行顺畅
建立了信息共享开放服务平台,涵盖了实验教学、实验信息、设备及其状态信息、规章制度及院校相关新闻资讯等,制定了一套能较好满足平台开放管理要求的机制,通过开放管理保证了平台的顺畅运行及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质量。
(四)加大课程教学改革力度,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促进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4年来我院先后进行了多方面的教学改革。教师充分利用精品资源共享课等平台将课堂与课后加以紧密衔接[6],开设工程师岗位认知等综合性实验实践课程,鼓励学生修读双学位,有力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五)丰富教学资源,构建长效创新创业“四级资助体系”
构建合理的资助体系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经费保障。为保障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质量,经过多年探索,学院构建了基于院、校、省、国家支撑的长效创新创业“四级资助体系”(见图5)。以学院开放基金项目打基础,学校开放实验项目强训练,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出成果,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求创新,极大提高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水平。通过项目制建设的“四级资助体系”,再辅之以教师科研团队部分项目资助,形成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一体化”培养模式,满足学生就业、创业、深造或出国的能力要求。
学院近4年累计获得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5项、省级32项,校级开放实验项目167项,院级油气田材料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63项。以上措施的实施,有效激发了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趣与潜能。
(六)构建“多元融合”的双创教育机制与“多方联动”运行模式
良好的制度是成功的保障。为确保创新创业教育顺利实施,结合我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和工作实际,我院制订了创新创业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保障机制。对教师采取“激励+约束”方式,在岗位聘任中明确其参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指导要求;建立了集文化引领、课堂教学、实习实践、帮扶指导、活动竞赛、激励导向等“多元融合”的双创教育机制(见图6),保障双创教育同育人质量改革整体推进。由我院协调统筹,院团委、教研室、实验室协同举办双创政策宣讲、双创活动比赛、创新基金项目立项等系列活动,形成了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分工合作、多方参与、全员关心和共同支持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文化氛围与教育生态。
为确保全员参与,提升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我院还修订了学生综合测评方案,出台奖励措施,对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及创新实践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实行学校学院双份配套奖励,从政策上引导支持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
三、结语
我院通过制订旨在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质量的材料学科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建成了一支适应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师资队伍;搭建了“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平台;构建了基于院、校、省、国家支撑的长效创新创业“四级资助体系”,形成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一体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建立了“多元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与“多方联动”运行模式。我院按上述思路从“培养方案、教学改革、师资、平台、资金保障” 等方面构建材料类本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确保了我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有序、高效进行。
[ 参 考 文 献 ]
[1] 马永斌,柏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6):99-103.
[2] 王焰新.高校創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5(4):4-7+24.
[3] 张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机制、路径、模式[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10):28-32.
[4] 林元华,王平,王斌,等.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机制研究探索[J].石油教育,2014(6):56-59.
[5] 王平,王斌,杨眉.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体系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6(12):112-113.
[6] 徐学莹,王慧丰.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策略探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14-17.
[责任编辑:庞丹丹]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6: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