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时代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的思考
范文

    程光旭

    摘 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基础工程,是全面推进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战略举措。本文在分析新时代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发展机遇和诸多挑战的基础上,提出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基础工作;教育強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其理论结晶集中体现为“九个坚持”。为推动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及全社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教育部组织相关专家编写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以下简称《讲义》)一书。作为马工程重点教材和面向全社会的理论读物,《讲义》在结构框架上,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九个坚持”来安排九讲的结构[1],其中第九讲 “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对为什么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教师队伍、怎样建设教师队伍等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科学的解读和阐释。从而使各高校及相关单位在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同时,牢牢把握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中面临的机遇,破解其改革发展中出现的难题,全力开拓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局面。

    一、“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为“九个坚持”的教育思想,要贯彻落实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首先要学习理解教师队伍建设与其他八个坚持的关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政治保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党对教育工作领导的重要方面,通过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体现出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是教育的根本追求,回答了如何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命题,而只有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使广大教师肩负教书育人使命,才能形成立德树人的强大推动力;“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定位,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必然要以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为基石,同时也要在优先开展教师队伍建设上得到彰显;“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这一要求需要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贯彻实施,通过教师政治素质的提升,在“教”与“育”中使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自觉地坚定“四个自信”;“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就是立足于中国教育的现实特点和实际情况走自己的教育发展道路,这就要求必须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唯其如此方能紧贴教育一线实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新时代教育人民立场的价值彰显,而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人民群众在教育上有更多的获得感;“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推动教育改革创新的主力军和基本力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能够使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中;“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是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旨归,这一使命的完成需要在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引导学生立志高远、勇于奋进,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 。由此,对各高校来说,“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基础工程,是全面推进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举措。

    二、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进入新时代以来,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全国各类高校的专任教师数量显著增加,总体上初步适应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需要,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了极大改善,教师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迎来了一系列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1.需要把握的机遇

    首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理论指导。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多次对我国的教育改革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涵盖面广的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包含了许多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思想和论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这一重要论断,从战略高度强调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指引和理论指导。

    其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迫切需求。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上升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意味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解决各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是我们迈向高等教育强国要完成的主要任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高等教育领域则表现为人民对更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追求和向往。教师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条件,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水平。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教育质量直接取决于教师队伍质量,没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高质量的教育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必须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要抓手,而这又必然在客观上促使社会形成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迫切需求。

    最后,相关政策接续出台,使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一直将其视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政策文件接续出台,把教师队伍建设提到了新的政治高度。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份文件不仅是新时代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份以党中央的名义发布的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在我国的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作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提了出来,进一步突出教师队伍建设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和意义。系列政策文件的制定、颁布,足以表明党和国家从国家战略高度定位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这也标志着教师队伍建设在新时代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

    2.必须应对的挑战

    首先,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形势对师德师风建设产生了一定冲击。总体而言,我们拥有一支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绝大多数教师能始终保持教书育人的初心,在国家危难之际展现出强烈的使命感。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错综复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表现得尤为明显。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未停止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师德师风建设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一是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思潮文化的交织交锋,容易造成部分教师的思想困惑。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高度的政治站位和政治自觉。二是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腐蚀着部分教师的职业道德。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财富成为一些人衡量社会地位的标准,部分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严重扭曲。个别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情怀归于平淡,有些甚至出现严重的道德失范行为。

    其次,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出更高要求。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也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发展要求教师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成为合格教师的首要条件。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要求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在信息化时代,教师的专业技能有着更丰富的内涵,它在要求教师完成传统教学设计的同时,还需要不断接触并学习大量的新技术、新方法,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再次,大学治理的科学化为教师管理体制机制建构设定了新的目标。在传统的大学管理理念指导下,教师队伍建设以“管”为核心,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要求与规定,这一过程虽然有一定的必要性,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容易出现过于功利化、行政化的问题,缺乏人性关怀,很难激发教师工作的活力。与大学管理相比,大学治理更加科学化,它强调以人为本,更加关注教师公平、全面的发展,引导教师体会职业本身所带来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在大学管理向大学治理转变的过程中,对原有的教师管理体制提出了挑战。教育治理的科学化要求教师队伍结构更加合理,考核评价更加全面,奖励机制更为人性化。

    最后,尊师传统的衰落对教师社会地位的提升形成掣肘。尊师重教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尊师为先,尊师才能重教。随着教育越来越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平民百姓普遍加大了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然而,在全员重教的大背景下,部分社会成员未能处理好“教”与“师”的关系,导致现实生活中不尊重教师、不重视教师的现象时有发生。尊师传统一定程度上的衰落影响了当代教师的社会地位。

    三、新时代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和长期性的工作。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必须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的讲话精神,可从以下方面精准施策。

    1.突出政治引领,围绕凝心铸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其一,要重视对教师队伍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3]。作为思想文化交流传播的主要场所,学校面临着各种形式的意识形态渗透,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斗争性。教师作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引路人,其言传身教对于学生具有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具备正确的政治立场和科学信仰。其二,要强化教师队伍政治理论的学习,提升政治素养。学校党委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学习为契机,开展更多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政治理论学习活动,促使教师队伍的政治理论学习常态化。引导教师在生活与工作中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让家国情怀扎根心灵,主动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其三,要以教育初心使命为根本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教育者的初心是教书育人,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既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也是言传与身教的最好教材。要不断强化教师的政治纪律教育、教学规范教育、学术道德教育。不仅高校要以“四有”好老师要求、鼓励和倡导教师们对照标准提升自我,教师也要以身作则,坚持“四个相统一”,当好“四个引路人”。其四,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师德师风建设。师德师风是教师职业生命力的基础,也是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4]。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师德师风建设的始终,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的理想信念、使命担当和爱国情怀。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肃清社会中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不正之风,确保教师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不能做经济上的大富翁[5],但其育人成才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是金钱无法衡量的。

    2.遵照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紧密融合,教育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桎梏,这在极大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也对教师的教育观、学习观、教学能力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已成为教育信息化时代的迫切需要。为此,一是要实现教育观念由灌输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的转变,使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教师扮演的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启发者。二是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教师只有通过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来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专业素养,才能适应教育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教师需要学习的内容非常广泛,既要学习所教学科的新知识,了解所教学科的最新动向,也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既要探索新的课程资源,也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三是培养并提高教师使用新兴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疫情期间,各个学校纷纷响应防控举措,积极开展线上教学和研讨活动,网络直播录播、慕课、资源共享课等教学形式提高了教學和研讨的效率,扩大了教育受众。经此一“疫”,不难发现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培养和提高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未来要进一步增强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意识,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利用先进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开展教学实践。

    3.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切实提高教师队伍治理效能

    推动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在制度和机制创新上下功夫,着力将教师队伍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其一,要建立科学的教师考评机制。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精神,教师的考评绝不能仅以论文、职称、学历、奖项等评价指标作为依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这就要求必须要将师德师风纳入考评的首要标准。同时要构建系统科学的评价机制,把师德师风、科研成果、教学能力、教师培训、学历职称等评价指标进行合理量化,根据不同学科设置相应的考评方法,避免“一刀切”的弊端,真正做到公平公正。陕西师范大学在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活动中,就进一步尝试推进了教学质量考核改革,坚持“以本为本”原则,推行学科自主评价、教师分类评价、专家同行评价及全程线上评审等方式,提升了教师考评机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其二,创新正向激励机制。有效的激励可以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在优化激励机制时,可以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人们精神“软需要”增加的实际,把物质奖励更多的同精神激励相结合;把国家统一设立的激励机制与各学校结合自身特殊性进行细化和条件设置的激励机制相结合;把对教师发展性成长、工作表现的定性考评与科学灵活的薪酬分配机制的定量考评相结合。从而在创新正向激励机制的过程中,不断增加教师的获得感和荣誉感。其三,健全完善保障机制。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党和国家要保证其无后顾之忧地从事育人事业,需要提升教师的待遇和福利保障。为此,一方面要重视教师的各项需要,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推进教师薪酬制度改革,保障好聘用制和事业编制教师的福利,满足其生存和享受需要。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教师的权益保障,坚持教师为本,推进民主建设,扩大教师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发挥教代会的民主和监督作用。通过在实践中健全完善教师待遇和福利保障机制,不断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4.弘扬尊师重教优良传统,着力提升教师的地位和待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6]。新时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以弘扬尊师重教优良传统为基点,着力提升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其一,学校、家庭、社会要共同协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类别的教师表彰大会,积极落实教师的相关优待政策,增强教师职业的仪式感。在校内、外营造尊敬教师和关爱教师的氛围;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尊师重教意识,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教育引导孩子尊重老师、尊敬教师职业;社会要加强对新闻媒体的引導和监督,既要引导媒体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发掘社会中的“最美教师”,严厉打击部分媒体丑化教师进行不实报道的行为。其二,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提升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国家要切实提高教师的工资标准和福利待遇,并以政策、制度、法规等形式动态提升教师工资待遇,并做到有章可循和“名正言顺”。其三,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争做“四有”好老师,赢得社会尊重。“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教师要想获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可,首先必须发自内心的认可“师道”并坚守“师道”。同时,要在自身职业生涯中不断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真正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以高尚的品格感染学生,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从长远来讲,每位教师都要把“四有”好老师作为追求目标,努力成为一名让人民满意的教师,这样才能依靠自身的实际行动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进而从根本上提升教师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学好用好《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专访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杨晓慧教授[J].中国编辑,2020(8).

    [2] 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31.

    [3] 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

    [4]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02).

    [5] 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37.

    [6]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1).

    [责任编辑:周晓燕]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