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传承创新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范文

    王利琳+章瑞智

    

摘??要:本文分析了公共艺术教育在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中的功能和作用,以杭州师范大学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的历史源流和当代传承为例,重点阐述了创新体制机制、构建课程体系、搭建艺术实践平台、促进公共艺术教育研究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以期为其他高校在艺术教育探索实践的道路上提供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综合性大学;美育

    综合性大学具备培养综合性、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基本条件,其在人才培养上更加注重综合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全人和通才。完成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需要通过加强通识教育、活跃校园艺术文化氛围、搭建学生创新平台等途径来提高大学生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艺术是人类文明的精华,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公共艺术教育在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中的价值和功能

    1.?艺术教育是综合性大学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和内容,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和功能就是承担起“美育”的情感智慧开启的重任,最重要的是让人感知美、感悟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在创造中呈现审美理想,在真善美的追寻中自然建立起崇高的品格行为和道德规范。就综合性大学艺术教育而言,它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专业的艺术家,而是促进大学生的审美发展,让美育提升大学生道德的境界和水平,给大学生的信仰和理想注入强大的正能量。这就是艺术教育中“立德树人”的功能所在。

    2.?艺术教育是综合性大学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内容

    艺术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大学而言,没有艺术教育则是不完整的教育。综合性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不是培养专才,而是培养通才,因此,艺术教育对于提高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显得更为必要。对于理工科学生,其意义更加深远。正如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科学和艺术在山麓分手,回头又在顶峰汇聚。”艺术与文、理等学科不是互相割裂,而需相互渗透,复合培养,这样培养的人才基础才能更加宽厚,视野才能更加广阔,适应能力才能更强。

    3.?艺术教育是综合性大学校园文化创设的重要载体

    所谓校园文化,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空间的一种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创设营造。艺术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良好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功能。在综合性大学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作为第二课堂的艺术活动占整个校园文化活动的比重非常高,是最受欢迎、最易接受、最有渗透力的教育形式。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不断注入高雅艺术文化,这无疑将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良好的影响。

二、杭州师范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传承与创新

    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19世纪借鉴西方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理念和体制而逐渐形成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废除科举兴办新学堂之初就参照西方国家在高校中开设公共艺术教育,如北京同文馆、天津电报学堂、水师学堂、武备学堂、两江师范学堂、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等。杭州师范大学是一所有着百年办学历史的综合性大学,其前身可追溯到创建于1908年的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和更名于1913年的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曾是全国艺术教育发源地之一。首任校长经亨颐大力倡导“五育并举,人格为先”的教育理念,李叔同、姜丹书、夏丏尊、顾西林等为代表的早期艺术教师,积极践行人文艺术教育,他们大胆创新,敢为人先,创造了艺术教育史的诸多“第一”,培养了吴梦非、朱稣典、刘质平、丰子恺、潘天寿、叶天底等一大批文艺英才,既为我国艺术教育做出了奠基性的不朽贡献,也为我国艺术教育史留下了宝贵的艺术教育财富。

    新时期的杭州师范大学,秉承人文艺术教育的优良办学传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公共艺术教育创新体制机制、构建课程体系、搭建实践平台、促进艺术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实践与探索。

    1.?创新体制机制

    我校延续百年艺术教育的优良传统,学校历任领导均非常重视大学生艺术教育工作。在机构上,学校专门设置了艺术教育委员会、通识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振兴计划领导小组等非常设机构来协调推进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专门设置了正处级建制的公共艺术教育部来承担全校公共艺术教学工作,还设有艺术教育研究院、弘丰中心、校园戏剧创研中心等研究基地,进行公共艺术教育的研究工作。同时,还依托人文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等学院共同承担艺术教育课程和艺术教育研究工作。从组织运行、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理论研究等方面全面推进我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

    2.?构建课程体系

    我校把提高大学生艺术教育素养的理念切实贯彻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公共艺术课程学分要求,改革培养模式,充分挖掘校内外艺术教育资源,把公共艺术类课程划分为普及型、提高型、拓展型、实践型四大板块。培养方案规定,师范生必须修读4学分,非师范生必须修读2学分,实现了限选与任选、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专业与通识的合理设置。在教育部规定的公共艺术8门课的基础上,我校进一步拓展艺术鉴赏与艺术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推行鉴赏与实践并行的公共艺术教学模式,如将“艺术导论”教学融入鉴赏与技能教学中,形成由导论、鉴赏、技能实践三者构成的教学模块,无论是课程门数还是修读人数,都处于省内领先位置。这些欣赏与体验类课程由教授名师领衔主讲,列入学校通识核心课程建设计划,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3.?搭建艺术实践平台

    我校搭建了“课外艺术活动—艺术特长强化—艺术展演竞赛”立体式的课外艺术实践平台,为公共艺术教育从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延伸提供了有效的实践平台。学校提出了“一院一品,一人一艺”的艺术实践目标,以“第二课堂”、艺术社团、艺术团等为载体,采用体验式、渗透式教学方式,通过人人参加不同层次、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来打造文化活动品牌,不断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DNA”,进一步增强了艺术实践活动的丰富性和广泛性。学生的课外艺术教育活动已成为学校的一张“金名片”,许多活动业已形成品牌。2007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人文学堂、艺术校园”的办学特色得到专家组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2012年学校接受浙江省教育厅“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督查”,获得优秀成绩。

    4.?促进公共艺术教育研究

    我校多个人文艺术研究机构立足学术领域,面向公共艺术教育实际,取得了一大批理论成果。如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弘丰中心”)是中国高等学校中唯一的弘一大师研究与丰子恺研究机构,旨在弘扬两位大师的人格精神和艺术思想,在高等学校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美育。弘丰中心对学校百年公共艺术教育史进行了全面梳理,出版理论专著40余部,还创办了全国唯一的、有重要影响力的美育研究学术刊物《美育学刊》。学校还有一批人文艺术教育方面的重点学科、重点基地和研究机构,实施美育理论研究与传播项目,开展情境美育探索与实践、美育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项目等,力争为国家贡献出系统的以美育人、以感性促教化、以艺术滋养人心的理论资源和教育模式。

三、杭州师范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特色和成效

    一是形成了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我校逐步确立了“文理渗透、艺体兼备,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和谐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提出了“专业与公共、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四结合的公共艺术教育指导思想,从组织运行、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理论研究、环境氛围等方面构建了五个体系,保障了公共艺术教育的全面深入持久开展。学校形成了“人文学堂,艺术校园”的办学特色,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称号,为高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二是形成了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的良性互动。学校每学期开设公共艺术类课程50余门,选课学生4?000余人次,无论是课程门数还是修读人数,都处于省内领先位置。这些课程列入教学计划,有教授名师领衔主讲,有规章制度保障管理。同时,学校有校级艺术社团33个,参加学生年均2?000多人,此外还有众多院级艺术社团。这些社团在艺术教师的指导下常年开展活动,仅大学生(公共)艺术团就年均培训660多人。

    三是毕业生的艺术素质和艺术教育能力在各自岗位发挥作用。在校期间受过艺术熏陶的师范生,到中小学任教后,组织各种艺术社团,开办艺术讲座,开设艺术类校本课程,把人文理念和艺术技能传递给中小学生;非师范类毕业生,在校期间习得的艺术素养也成为他们开拓事业的助推器。

    杭州师范大学一直以来致力于传承艺术教育这一优良传统,在前人的基础上,在教育部政策指导下,在多任校领导及几代教师的努力下,逐步形成了“人文学堂、艺术校园”这一办学特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这仅仅是在全国公共艺术教育探索之路上点亮的一只“灯盏”,期望对其他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有所借鉴和启发。

    [责任编辑:夏鲁惠]

    (上接第17页)

    在实际评价工作中,教授、副教授、讲师分类比较,科学考虑每类优秀(教授可以略高)、良好和合格的比例。

    参考文献:

    [1]?步社民.?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重构[J].?教育发展研究,2010(17):69-71.

    [2]?陈晓琳,江珩.?新时期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创新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3(8):78-80.

    [3]?刘小强,何齐宗.?重建教研室:教学组织变革视野下的高校教学质量建设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10(10):58.

    [4]?刘延东.?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2(11):4-9.

    [5]?强胜,宋小玲,皇甫超和等.?通过网络教学进行植物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试验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5(?12):37-39.

    [6]?强胜.?如何打造植物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理念与行动[J].?中国大学教学,2013(8):32-37.

    [7]?孙海龙.?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1999(2):84.

    [8]?徐薇薇,吴建成,蒋必彪等.?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10(1):100-103.

    [9]?钟秉林.?关于大学“去行政化”几个重要问题的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0(9):4-6.

    [责任编辑:余大品]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