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六化同步”的高职院校思政课 混合式实践教学再设计 |
范文 | 摘要: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的机遇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突破了实践教学的时空限制,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形式;挑战是盲目跟风、浅尝辄止,各自为阵、缺乏协同。文章采取“六化同步”模式,即全程化、规范化、主题化、项目化、智能化和标准化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关键词:“六化同步”;思政课;混合式实践教学;再设计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指纳入教学计划,要求在规定的课时里完成的实践活动,以达到对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之目的。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并相继出台了一些指导性意见。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同时,也为激活新时代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生动力提供更可行的技术手段和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早在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这些重要讲话既赋予了新时代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责任和使命,也为其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一、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 信息技术风起云涌是新时代的重要特征,人们的生 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学习革命,这对于高职院校思政课 实践教学而言,带来很多机遇: 1.突破了实践教学的时空限制 过去的实践教学丰富多彩,从课内的讨论、视频观摩、情景剧表演到校内的诗歌朗诵、经典诵读、征文比赛,再到校外的参观调研、志愿者服务、文化下乡等,形式多样,生动真实,极大地满足了学生锤炼品格、陶冶情操、了解国情民意的美好愿望,但是这些教学活动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完成,无法全程回放。出于经费、安全等因素的考虑,也难以做到学生广覆盖、全渗透。但是,有了互联网,特别是在在线课程的推动下,实践教学突破了时空局限,实现了课前、课中和课后活动的有机衔接和全程回放,有效解决了过去实践活动覆盖不广影响不深传播不久的弊端。 2.丰富了实践教学的亲和形式 互联网的普及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革命性变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海量的知识和信息,图片、小视频、动漫等让学生乐在其中。“两微一端”的新媒体传播手段快捷便利又丰富有趣,美文妙语、视听盛宴一网打尽。各种视频剪辑工具的运用,让学生的作品更富有立体感和冲击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潜能,也使曾经习以为常的实践形式和实践手段实现了耳目一新的变化和颠覆,这为实践教学释放亲和魅力和全方位互动提供了更多技术可能。 (二)挑战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虽然为实践教学助力,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不少挑战: 1.盲目跟风,浅尝辄止 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课程为例,目前实践教学虽然丰富多彩,轰轰烈烈,但也存在着散、乱、同的情况,没有体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实际需求。虽然在结合新媒体方面做了一些改进,如利用“两微一端”、QQ等新媒体和学生互动,答疑释惑;推送思政课的教学信息和相关学习文章;利用抖音手段直播实践活动等,影响力传播力有一定扩大。但是这种创新由于没有紧扣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以及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方案而陷入了盲目跟风、浅尝辄止的怪圈。所以这种尝试和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教学还有一段距离。 2.各自为阵,缺乏协同 由于教师互联网思维的建立和互联网技术的熟练运用都需要一个过程,线上线下实践教学活动容易各自为阵,且主要依赖线下开展实践教学。使实践教学陷入“两张皮”“不同步”等尴尬境地,线上仅成了“展厅”、摆设,成为线下实践教学的陪衬和辅助。缺乏协同融合,导致“触网”但没有“入网”的问题。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原有的辅助式在线实践教学缺少了線下的参与式体验式实践教学的支撑而显得落寞和孤寂,难以体现其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和人文情怀。在教学反馈方面,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和学情分析由于受时空限制,难以帮助师生回放查阅,并形成整体性教学评价。 二、“六化同步”的混合式实践教学再设计思路 为了解决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的挑战,我们紧密结合“概论”课的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围绕“六化同步”,即全程化、规范化、主题化、项目化、智能化和标准化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厚植实践教学的深度、厚度和温度,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进一步增强,不断提升学生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一)全程化 在实践教学中,力求既要符合课程目标,又要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和成长规律,把实践教学贯穿教学全过程,合理安排,均匀分布,避免形式主义、眼球效应,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功做好循循善诱春风化雨的基础性工作。以“概论”课为例,我们把14个章节分成三个模块,即毛泽东思想、邓三科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毛泽东思想模块,设计了毛泽东诗词朗诵大赛和讲1个党史小故事两个项目。在邓三科理论模块中,设计了绘学习海报活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模块中,设计了参观考察写报告和微视频拍摄与分享两个项目。力求做到理实结合,过程起伏,前后呼应。 (二)规范化 规范化就是为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对其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的各环节等制订制度文件、实施规程和考核标准等,并严格地实施这些规范。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概论”课教学大纲和考核大纲要求,实践教学共计20课时,设计了5个实践项目,即毛泽东诗词朗诵大赛、制作党史小故事课件、绘学习海报、社会考察写报告和拍摄微视频。这5个项目与课时数、实践目的、实施方案和评价标准等相关制度安排相对应。活动结束后,还要对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分析,计入平时成绩,并把成果编撰归档,以确保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程序化,有效发挥实践教学的教育功能,避免了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或随心所欲。 (三)主题化 主题思想,是指活动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它是整个活动的灵魂和统帅。主题语句凝练、立意深刻、立场鲜明,可以达到画龙点睛、永生难忘和指引方向的功能。要使实践教学做到有条不紊,有的放矢,掷地有声,回音嘹亮,必须确定一个体现活动意义和内容的主题。使学生易懂好记、刻骨铭心,又能找准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动力。如“了解党史国史,缅怀先辈先烈——讲1个党史小故事,说说自己的爱国情奋斗梦”等,让凝炼隽永激情四溢的活动主题打动心弦催人奋进,同时也进一步昭示了活动和大学生职业素质提升的关系,使实践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相得益彰,达到启迪思想,醍醐灌顶,增强学生“四个自信”的育人目的。 (四)项目化 为避免实践教学杂乱无章或一时心血来潮,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项目化实施为重点,以不断创新为动力,以参观式、调研式、体验式、分享式等实践形式设计项目,共同完成思政课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既增强了实践教学的生动趣味,调动了学生各方面的技能和才艺,强化了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又保证了活动的完整性独立性。为此,根据“概论”课的教学目的,把实践教学的5个项目进行独立设计和包装,使5个项目既相互关联,又自成一体,个性鲜明。保证了实践教学的落地落实,也有效促进了思政课从理论传授向知行合一—教育引导—职业素质养成的转变,育人效果显著。 (五)智能化 充分利用信息手段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能更好地体现理实结合、知行统一、虚实联动,心灵交互,思想共振,从而促进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目的。利用线上学习平台开展实践教学,既弥补了线下实践教学的形式单一和时空盲点,又令学生感到别具一格,鲜活了实践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如线下开展毛泽东诗词朗诵大赛、制作微视频等,在线课程同步直播、优秀微视频展播,学生在一睹同学风采的同时,也留下了情真意切的感言体会,更激发了他们比拼赶超的学习劲头。在面临重大疫情的特殊时期,把课堂搬到线上,如借助腾讯会议等学习平台,采取共享屏幕+在线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同步分享学习体会,交流学习经验,使师生尽管天各一方,但仍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思维碰撞和执着追求。线上智能考核对学生参与的每個项目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有利于教师全程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及时调整实践教学策略。“这是高校思政课学习的一种活化,更是思政课接地气的一种表现,而不是停留在花哨的多媒体呈现或浅层次的模仿与反馈。这充分体现了“互联网 +”以人为本的思维,即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 (六)标准化 实践教学实现标准化,确保每一个活动项目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评价标准,避免活动安排杂乱无章,评价因人而异。以“了解党史国史,缅怀先辈先烈——讲1个党史小故事,说说自己的爱国情奋斗梦”为例,统一撰写实践方案,明确实践主题、实践依据、实践意义、实践要求、成果形式,并分别制定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线下评价标准和对应分数,同时根据学生在线访问量、实践活动完成质量制定了优秀、合格和不合格线上三级评价标准和对应分数,设置了线上学习预警红线。这就保证了实践教学项目的实施标准化、精细化,避免了实施中失之过严或者失之过松的现象。 三、成效 (一)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真正落地 通过对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再设计,能真正做到全过程覆盖,全员参与,推动了思政课改革创新。根据理论讲授内容、进度设计实践教学项目,有助于加深对理论的针对性和跟进式理解,做到理实结合,同时也避免实践教学一窝蜂实施。过去,出于经费和安全考虑,实践教学不可能做到全覆盖。但是,现在借助在线课程等学习平台,把个人、小组、班级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同一项目采取多形式集聚多方力量共同完成和分享,发扬了团队合作精神。如“最美思政课”分享课实践项目,学生结合教材第十章所学内容,确立“生态文明你我共建”的主题,划分小组、研讨方案、撰写脚本、拍摄编辑,在制作过程中巩固了关于生态文明理念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国策等理论知识,又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和不足,并献计献策,强化了学生的责任担当,还掌握了一定的拍摄技巧和视频编辑技术,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选取制作精良、富有创意的微视频在课堂上分享点评,上传至在线课程,供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随时随地随心随意地在线浏览、分享交流、切磋技艺、共同成长,拓宽了实践教学的时空限制,让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在特殊时期“停课不停学”,还可以借助腾讯会议等学习平台实现战场转移,但分享点评的环节没有省略。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做到了增强大学生的“四个自信”,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巩固好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初心和使命不改,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理念真正落地。 (二)线上线下资源深度融合,协同推进,智能考核实时监控 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和网络手段,整合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和路径,激发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生动力,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再设计的根本目的。为此,把实践教学和现有的在线课程、腾讯会议等学习平台深度融合,协同推进,实践教学的开放性、互动性和先进性大大增强,自我教育、相互学习的天地更加广阔,使思政课的传播力更强,影响力更大。而实践教学的智能考核评价,也要根据不同的实践项目,设计不同的评价指标,并借助在线课程网等学习平台,实时动态捕捉学生的实施过程、实践行为、活动效果等数据,以进行阶段性、过程性、结果性的自评、互评,使学生对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有了全方位的认知和训练,帮助他们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真正实现了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掷地有声、回味无穷。既和理论教学相得益彰,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质课程,又较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自强不息的意志品格、甘于奉献的思想境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他更好地肩负起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挥洒青春奉献才干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鲁英.“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2). 编辑∕李梦迪 作者简介:漆晓玲(1969—),女,四川成都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2018年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互联网时代下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的系统设计——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2018cdfzjj0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