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
范文 | 摘 ? ?要:教育供給侧改革的顺利进行需要地方本科院校培养优质的应用型人才来供给区域经济所需;目前,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出现供过于求、供不对求等现象。地方本科院校要对接供给侧改革需求,明确培养目标定位;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应用型师资队伍;提升监测能力,构建高效质量保障机制。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4-0035-02 “2015年11月,习近平主席第一次提到供给侧改革问题”[1],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表明需继续强化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的实质是通过提高供给端的质量,更好地适应需求端的结构变化。地方本科院校担负着为社会的良性发展提供高素质、高质量、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所以在新的时期,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一、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义 (一)时代给予地方本科院校的重任 应用型人才以本科培养为主,以服务生产和实践为方向,以应用、创新、实践三个方面的能力为核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多元化。因此,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教育界的热点问题。178 所高校在河南驻马店共同商讨如何进行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和建立应用型大学,并颁布了《驻马店共识》。李克强总理指出,到 2025 年,我国要努力建设成“中国制造”的世界强国,这必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在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数量约是高校总数量的95%。它们区域性较强,独具当地特色,对于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有着优渥的条件,理应承担起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任。 (二)彰显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特色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明显特点就是其立足于地方和服务于地方,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路径是为“地方”培育所需人才。地方本科院校要想比同类院校更有优势,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能否满足社会所需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要密切服务于地方经济,注重发展地方特色,学生才能通过掌握应用技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获取市场的青睐,地方本科院校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在人才供给和需求的“战争”中拥有巨大的竞争力。 二、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 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定位模糊,难以对接供给侧改革 很多地方本科院校过分追求理论知识的深厚,导致培养目标存在定位模糊的现象。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部属高校培育学术型人才,地方本科院校则培育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育过程中不断效仿部属高校,总是将培养目标置于学术型与应用型之间“摇摆”,通过提升自身的学术魅力来实现学校办学层次的上升,必定出现人才质量难以保障的现象。因此,在制订发展规划方面仍存在着重学术而轻实践教学环节的现象。此外,部分地方本科院校把升格学校作为重要的办学目标,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出现偏差,忽视了地方特色。 (二)实践教学体系弱化,忽视应用技能的培养 首先,课程体系的设置没有体现应用型的特点,课程结构侧重理论知识的教授,实践教学被弱化。而且课程内容陈旧,缺乏充分的应用情境,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实际需求,培养出的学生缺少工匠精神和工匠能力,因而引发了应用型人才的知识和能力与企业需求存在失衡的现象。其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模式方面没有彰显自身特色,完全仿照普通高校的教育教学模式,重视理论教育、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导致部分学生毕业后难以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职业实践过程中。 (三)“双师型”师资缺乏,人才培养质量难保证 首先,地方本科院校为提高本校的办学影响力,在招聘教师过程中,偏离了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一味地追求著名大学的高学历人才,把学校的知名度、教师学历放在首位,忽略了“双师型”师资的补充,导致其严重匮乏。其次,地方本科院校现有的教师中,大多来自于综合性大学,学术倾向性比较明显,教师的实验与实践能力是短板,未能达到人才培养的需要。最后,由于传统思想和办学条件的限制,地方本科院校很少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地方本科院校也很少鼓励学校教师走向基层、企业,使得教师对于人才的培养胜任力不足,人才质量难以保证。 三、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路径 (一)明确培养目标定位,有效对接需求侧 首先,地方本科院校要从实际出发,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创造能力,培养目标的定位要依据三促进原则,即培养目标要促进区域经济的发达、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学生身心的成长,与此同时,积极听取本校毕业生关于人才培养的意见,并到相关企业进行市场调查,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和社会相关人员一起制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当地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方向,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其次,地方本科院校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的培养观念,注重顶层设计,科学树立培养目标,即由传统的应用型人才转向应用智慧型人才。同时,要跳出为教育而教的思维定势,使本校在与同一类院校竞争中拥有更大优势,进而更加有效对接企业需求侧。 (二)改革传统课程模式,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改革传统的以理论为核心的课程教学,采用精讲多练的原则,组织开展以增强实践能力为关键的讲授加锻炼的教授方式。学校需着重构建课内实践、课外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内容,助推构建教材特色工作,尤其要注重将具有地方特色的科研项目转化成教学资源,以此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够具备社会对应用型人才所要求的专业基础、创新等综合能力。其次,学校要建立具有特色的实训教室和校办工厂,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聘请工厂、企业等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走进课堂进行示范、交流和讨论,帮助学生获得更快速的成长和发展。与此同时,针对具体的专业和教学内容,学校也要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进入企业,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感受,通过“做中学”的方式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三)加强“双师型”师资建设,补充优质教师队伍 第一,建立相应的职务制度,慎重地引进人才,聘任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根据其专长和业务能力分配相应的职位,以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和业务的提升;另外,积极鼓励年轻的教师报考博士研究生,丰富学识的同时培养学科带头人。第二,完善教师薪酬机制,通过提升教师的工作环境、改善其生活条件来吸引更多优质人才加入到本校的师资队伍中。第三,对刚引进的新教师,进行必要的职前培训和定期的在职培训,对原有教师进行必要的转型,鼓励其通过自我学习和外派进修增强培养应用型人才所需具备的各种能力;此外,“鼓励校企联合办学,转变传统“闭门造车”的模式,加强与企业的联系”[2],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去企业调研和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并把教师到兄弟院校进修以及到企业学习作为职称评定的不可缺少的依据,并且聘请兄弟院校的同行教师和企业里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来本校做校外兼职导师进行讲学和指导,以便于随时掌握技能创新动向和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方向,政府在这方面也应予以经费和制度上的支持。第四,提升地方本科院校的地位,增强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幸福感和榮誉感,如此教师才能安心教学、服务学生。 (四)提升监测能力,构建高效质量保障机制 首先,学校可以采取听课、检查、评价等方法,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学校和学院领导、同行教师、专家、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听课、检查、评估,这在信息的收集、评价和修正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其次,制订企业人员参与论文答辩制度,邀请企业专家积极参与,进而增强毕业论文的实践育人效果。与此同时,建立教学质量评估系统,并且把学生视为评估的核心主体。最后,学习国外先进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经验,并依据本国的国情、学情予以优化和完善,例如,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式等都是比较成熟的培养模式。因此,在学习和借鉴其经验的基础上,“积极鼓励中外合作办学,在办学中既可以高效培养优质的应用型人才,又可以更深入地学习先进的质量保障经验”[3]。 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是地方本科院校办学水平的集中体现,是实现教育强国战略不可忽略的重要课题,推进培养质量的有效提升,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深入地进行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强化。相信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在供给侧结构改革大背景下会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献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康溪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 [2]朱丽丽.培养机械工程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探索[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7). [3]王芳.基于供给侧改革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J].江苏高教,2016,(5). 编辑∕丁俊玲 作者简介:高婷婷(1995—),女,黑龙江大庆人,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重点课题“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YJSCX2020-030HLJU)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