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范文

    吕建军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我国教育改革正在逐步进行和深化,不断得到发展,学校和教师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作者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标准,结合等比数列章节教学活动,对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从三个方面做了简单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等比数列;实践;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成为当今学校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有效教学已经成为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的“重头戏”.如何实施符合新课改要求、体现时代特色的有效课堂教学,已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职责和探究任务.本人遵循新课程改革要求,策应学校有效教学课题研究,围绕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这一课题,将等比数列章节作为实践探究的“试验场”,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和尝试,形成了一定的教学实践成果和经验.现就此结合教学实践体会和感悟,围绕等比数列章节教学过程,对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进行简单的论述.

    一、学生永远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课堂教学一切活动必须围绕学生、依靠学生.在课堂教学体系中,教师要把学生主体放到首要位置和重要地位,围绕学生这一关键要素组织和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无论是每一节课堂教学的环节设计,还是每一节课堂教学的活动创设,都需要充分地考虑学生主体的实际.在等比数列章节每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为达到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围绕学生主体核心实施和展开教学活动”要求,始终坚持以学生主体为“核心”,紧紧抓住学生主体这一关键要素,将学生主体摆上“核心”和“关键”位置,结合高中生学习实际情况和以往教学实践经验,预设教学内容、生成教学过程、开展教学活动,保证学生始终在探究、分析和获取等比数列知识的进程中,占据“核心”位置、保持“主体”特性,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二、互动永远是课堂实践的“形式”

    课堂教学的双向特性,决定了课堂教学始终保持双边、互动特点.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课堂教学进程中,与教师、学生等教学要素进行深入、深刻的交流、互动下,才能实现课堂教学中,学教之间的效能最大化、效果最优化.在“等比数列求和”课时知识点讲解时,教师为达成课堂教学实践的预设效果,将课堂教学实践的方式进行改变和优化,将双边互动融入和渗透其中,设置出师生互动、生生交流的教学过程,其过程如下:

    师:提问1,2,22,…,263是什么数列?有何特征?应归结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小组合作讨论,共同认识到,这实际就是一个等比数列前n项求和的问题.

    师:提问,那么一个等比数列类比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表示,等比数列前n项和能否用n,an,q,a1来表示呢?

    生:研究发现需要构造一个新的包含Sn的等式,并且与第一个等式有许多相同的项.

    师:引导学生发现并运用错位相减法求出Sn.并提问,这种解法对不对?这里的q能不能等于1?等比数列中的公比能不能为1?q=1时是什么数列?此时Sn=?

    生:根据教师的问题,组织开展讨论,对q进行分类讨论,得出公式,回答问题.

    师:结合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qn-1,如何把Sn用a1,an,q表示出来?

    生:根据教师提问得出公式的另一种形式.

    在上面师生交流、生生探讨等互动进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有序引导和科学点拨下,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深刻的探究,有效实现了将新知讲解的过程变为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达到学与教之间的科学协调、有机融合、共同发展,达成新课程改革对有效教学提出的“学教合一”目标要求.

    三、能力永远是课堂讲解的“要义”

    让学生在课堂之中动起来,并获取知识精髓和解析要领,是新课程改革对各个阶段各个学科教師课堂有效讲解的最根本、最基本的要求.教育实践学认为,有效获取科学要义,需要建立在扎实、深入的探究、实践基础之上.而学习能力素养,永远是学生学习实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进程中,将能力训练融入平常、放在平常,创设利于学生动手探究、动脑思考的教学环节,通过学生自己的感悟和教师有效的指导等形式,推动学生在数学学科学习进程中前进和发展.在例题教学中,教师要将能力训练融入其中,通过创设探究性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锻炼时机.

    这是本人结合等比数列章节教学实践体会,对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的粗浅尝试和探索,在此基础上还希望同仁予以指点,并围绕有效教学这一课题共同努力,为实现有效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而奋斗.

    【参考文献】

    [1]罗绍明.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探究[J].广西教育,2012(15):149-150.

    [2]杨祝秋.谈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及改进的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9):127.

    [3]王立东,李伟元.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的主要影响因子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10):23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5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