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如何把思维能力培养融入阅读教学中 |
范文 | ![]() ![]() 【摘要】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一直是困扰一线英语教师的难题。本文从如何设置有效的提问(teacher talk);将思维导图引入英语阅读教学中;设计有效的教学任务等方面进行阐述。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到阅读教学中。 【关键词】阅读教学;思维能力培养;有效提问;思维导图;有效任务 【作者简介】邓玉仪,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健力宝中学。 前言 阅读是一种从书面符号获取信息的过程。《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育部,2012)提出阅读是一种语言技能,是一种理解的技能,是构成语言运用 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结束时,学生要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阅读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技能,也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地反映了学生英语能力的水平。阅读教学是英語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如何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是近年来一直困扰许多一线英语教师的教学难题。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通过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心智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英语阅读教学存在问题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思维缺失”的现象非常严重。在教学过程中,有不少教师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阅读材料中词汇、句型和语言点的分析和理解上。只重视知识点的讲解,轻视对语篇的整体理解与分析,弱化了阅读课的阅读目的和功能,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的训练的机会很少。忽视阅读技能的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仅停留在对阅读材料表层意义的理解上,未能深层地挖掘阅读材料的信息含量。学生习惯于接受标准答案,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批判精神。阅读教学模式化,单一化:教授新词汇→讲解课文中的语言点和语法→讲解课文→练习来巩固知识点→朗读→复述和背诵课文。这容易使学生形成一种死记硬背的、呆板的语言学习方式和习惯。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但得不到科学有效的训练,反而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学习方式呆板单一低效,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把思维能力培养融入阅读教学中 1.善用教师话语(teacher talk),巧设提问,把学生引向思维的乐园。教师话语(teacher talk)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语言输入和教学媒介,对学生的语言输出、课堂参与度、学习态度及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讲了什么,什么讲,讲了多少,讲的功能是什么,”等是教师必须要重视的问题,因为这关乎课堂的组织和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对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思维很重要。教师话语(teacher talk)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在课堂上如何根据课文内容设置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设置是否合理恰当和巧妙在教学中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合理得当的教师话语(teacher talk)能引导出效果良好的学生话语(student talk),巧妙的问题设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和阅读的欲望,能把学生引向思维的乐园。 在教授初一上册(外研版)Module10 Unit2我作了如下一组问题设计: (1)Is Spring Festival on the same day every year? (2)A few days before Spring Festival everyone is getting ready for it, what do Chinese people usually do? (3)If you are Lishans parents, what do you do during Spring Festival? (4)If you are a child like Lishan, what do you do during Spring Festival? 这一系列的问题既关注了学生的兴趣点,同时也关注了课文的重点内容。在设计问题时避免了过于简单、容易,每个问题都让学生在思维上“拐个弯”才能想到答案,避免他们可不假思索就能回答但实际上思维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上,造成一种很表面化的“积极”与“热闹”。 思维上“拐个弯”,要回答的问题又要结合自身情况和课文内容去思考。 总之让问题引领,让一系列循序渐进的问题贯穿整节课。问题的设置不在多,而在于巧和精。提问设计,作为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必须做到既备课又备人,设计什么问题,层次深浅的安排,对“度”的把握,对“巧”的研究等,都要在深入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来考虑,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巧用思维导图,搭建支架,让学生插上思维的翅膀。思维导图(Mind Map)是由托尼·巴赞(Tony Buzan)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方式,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用钥匙。思维导图可以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 《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托尼·巴赞,1998)。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性的、发散性的思维工具。它是一种将思想图像化的技巧,也是将知识结构图像化的过程,它利用色彩、图画、代码和多维度层次等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增强记忆效果。 把思维导图引入阅读课堂,将枯燥无味,零碎繁琐的英语篇章转化为轻松易懂的像图片一样的思维导图,使学习内容变得直观、生动、系统、清晰,让学生从视觉和理解力上更易接受,有利于训练和拓展思维,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原本学生在阅读课堂上思维活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否活跃、是否流畅本来教师不易从表面观察得到,但是思维导图实现了“让思维看得见”,让学生的思维以看得见的形式存在。 例如在学习初一上册(外研版)Module3Unit2时,笔者先在PPT上呈现出如下思维导图: 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用类似 1. There is a classroom building/… in the school. 2. There are …in the classroom. 3. … 的句型说出与学校、课室有关的相应的建筑物和事物。激活学生对这个话题的知识储备,通过思维导图搭建支架,帮助学生思考、回忆、联想,去说出相关词汇、句型等。再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仿照上面思维导图自己绘出关于课文内容的思维导图,并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课文进行复述。使阅读材料变得直观、可视而且简单明了,平时看不见的学生的思维过程变得可视了、具体了。同时因为已搭建好了支架,学生操作起来也感觉轻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接下来就是让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写作的拓展,我同样利用了思维导图。 学生有前面的思维训练的铺垫,在完成这一任务的时候基本能够顺利地完成这个任务。 实践证明,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搭建思维上的支架,化繁为简。思维导图与英语阅读理解的结合应用,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再填写导图或绘制导图后,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高。 三、妙用课堂任务,创设台平,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有效任務有三个要素:第一是目标,这个任务要达到什么目的;第二是输入,听力的、阅读的、视觉的等;第三是任务。(夏谷鸣《英语学科素养》)有效的任务能让学生的参与课堂度更高,更多地运用所学的语言材料,思维也将更加积极和活跃。因此有效任务对激发思维能力,训练思维能力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阅读教学中精心设计真实性的思考任务,激发学生的思维。如在初三上册(外研版)Module5 Unit2的阅读引入部分我设计了一个头脑风暴活动,向学生展示了一组Science Museum的照片,提出问题“This is a special museum, can you guess what you can or cant do in this museum? ”引导学生运用如下的句式进行阅读前的大胆猜测“You cant shout here.” “Dont talk loudly” “No smoking” “You mustnt take photos” “You can run here”等表禁令的表达去进行猜测,激活了背景知识,起到了温故知新的作用,同时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激起阅读兴趣欲望。 在初三上册(外研版)Module9 Unit2的阅读后活动部分我设计这样一个拓展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讨论这些问题 1.Whats your favourite invention? Why? 2.When was it created/invented? 3.How does it change the world? 这些都是开放性和拓展性的问题,学生必须要结合自己实际去认真的思考才会有答案。这样学生在小组中进行热烈的讨论,这既是一种阅读后的巩固,也对话题的深度和广度进行了拓展,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对本课话题的认识也更深入,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地设置和利用课堂任务,为学生创设思维的平台,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对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很有用处。 四、结束语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用现代的阅读理论来武装自己,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思维能力也学生智力的重要部分,两者有互相促进的关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问题,在教学中既要考虑学生知识建构的问题,也要考虑学生思维构建的问题,不能单独地只考虑或实践其中一个方面。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训练和开拓,才能在日后更深层次学习的路上才能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J]. [2]托尼·巴赞(著),李斯(译).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 [3]夏谷鸣.英语学科素养[J].英语学习,2015,1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