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范文 【摘要】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核心素养培养研究成果,分析当前高职公共英语核心素养教学现状,以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建构主义及合作学习理论为基础,尝试构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核心素养培养模式,以培养语言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俱佳的创新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
【关键词】核心素养项目;高等职业教育;公共英语;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倪娜,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人文素质培养的高职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探究与实践》课题编号16G336 成果之一。
一、引言
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es)一词最早出现于2003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核心素养促成成功地生活和健全的社会》研究报告中。欧盟首先对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了解读:“核心素养是每个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和胜任工作所必需的关键素养,其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集合,具有可迁移性和多功能性”。
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与技术技能人才。”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随着国家对经济发展方式的持续宏观调控、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必然从“仅关注技能”到“既关注技能、更关注人格”变革并致力于更好服务社会的新范畴。高等职业院校理应顺应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和经济发展态势,构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教育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英语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服务的,是培养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课程。因而改革本课程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研究构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和路径正是本課程教学者应积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二、国内外英语学科素养研究现状述评
2016年9月13日,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根据该成果的介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的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树德立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发布会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从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求。
根据有关专家介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制参考了《美国21世纪学习框架》和《新加坡21世纪技能框架》等文件。其中,《美国21世纪学习框架》列出的核心素养内容包括三类:第一类为学习和创新能力,包括创造力、思辨能力、沟通和协作能力;第二类为信息、媒体和技术技能;第三类为生活和职业技能,其中包括灵活性和适应性、自我导向、团队精神、对多样性的欣赏和领导力。《新加坡21世纪技能框架》列出的核心素养包括核心层—品格与道德的培养;第二层—社交和情感技能;最外层—面向全球化世界的关键能力,包括全球意识、跨文化技能、公民素养、思辨能力和信息、通讯技能。
由此可见,“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提出体现的正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核心素养的问题实际上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当今所有核心素养研究框架,无论是源自国际组织还是特定国家,均指向21世纪信息时代公民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我实现的新特点和新需求。
目前国内基础及高等教育英语学科教育者均积极研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如讨论《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所提出的的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分类(束定芳,2017),研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程晓堂,2016)、建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冀小婷,2016),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视角对比研究《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与《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孔东秀,2017)、大学英语教材学科核心素养思维品质培养对比研究(孔东秀,2017)及建构研究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本土英语教学理论(陈艳君,2016)等。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当下高职教育核心素养培养研究并不少见,但立足高职英语课程核心素养培养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研究却并不多见,仅有少数职业能力培养视角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途径探析(朱晓伟,2015),且并未研究提出具体可行的能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模式。
三、高职公共英语核心素养教学现状分析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作为个体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自身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在高等职业教育中不容忽视。当下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成果显著,教学改革重点着力于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实际运用英语交际和工作的能力,以满足工作岗位对英语技能的需求。
但实际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尚不多见,高职学生思辨能力欠佳的短板并未得到有效解决。核心素养培养问题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现状不容乐观。孙有中(2013)指出,怎样让学生变得更有思辨能力和创造力这个问题应成为整个中国高等教育的终极关怀。
四、高职公共英语核心素养培养教学模式构建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职业沟通、开展工作,以英语语言为中介,反映个体内部思维,体现个体认知活动成果,收集有效信息,倾听、交流、分析及解决职场问题。公共英语课程作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部分理应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教学首要目标,以确保学生在校所学能为社会就业或后续深造奠定基础,使其成为21世纪合格公民、员工与领导者。
筆者尝试借鉴文秋芳等(2009)的思辨能力层级理论、建构主义及合作学习理论构建以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以期探索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路径。
1.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发展语言能力。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文秋芳等,2009)中的认知技能包括分析、推理及评价。对于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而言,通过课程学习,帮助学生获得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分析、推理及评价能力是课程教学首要目标之一。
教材选取上可优先考虑以“内容与语言”相融合为编写思路的相关教材。教师尽可能为学生选取、提供不同职业领域带有普遍性知识的英语语言学习材料。以内容为依托、以话题或工作内容组织教学,让学生在使用英语学习新知识、获得职业背景知识的过程中习得语言,促进沟通、交际、表达等核心职业能力发展,既帮助学生获取语言运用能力又提高其核心素养。
教学研究与实践均证明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只有在不断的语言实践中才能获得和提高,而学生课堂语言实践的机会正来自于教师创设的语言交际和使用情境。该情境的真实性、交际性、延展性将决定学生在语言实践项目中的参与度、有效性以及是否能够成功完成英语语言知识的建构以获得语言交际能力。
2.设置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学习和合作能力。建构主义理论特别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建构、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这样的学习方式才能使学习者产生真正的内在学习需要,了解自己需要解决的学习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最终获得知识和能力。因此通过设置课程自主学习任务和与真实工作情境相关的课堂任务,在任务过程中与学生平等交流、积极互动,营造鼓励学生思考和提问的课堂环境和氛围,使学生能自信表达想法与观念,积极讨论相关话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将有效促进学生思辨认知技能发展。
学生通过完成语言课程任务,获取搜集信息的新方法、变换思考问题的角度、提高思考的广度与灵活性,将课堂思辨能力训练的效果迁移到现实生活情境及工作环节。同时促进学生反思自主学习效果、学习策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推理论证及准确判断、客观评价。
3.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文化品格和思维品质。英语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学生在理解和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建构语言知识,发展文化沟通能力;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文化理解、发展思维品质,促进其核心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故高职英语教学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演讲、辩论、研讨、讲座等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拓展国际化视野和接触中外优秀文化传承的实践机会,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国际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英语学习的过程不仅是语言工具获取的过程,也是国际理解和跨文化意识和能力形成的过程,更是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过程。在了解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思考,形成自我文化立场和态度,提高学生文化认同感和文化鉴别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五、结语
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快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从国家战略的高度,为新世纪教育改革确立了方向,故在进行职业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格外侧重人才核心素养的培养。英语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一门课程,应既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职业沟通、开展工作的能力,又发展个体核心素养,为其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Voogt,J.&Robbin; N.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frameworks for 21st century competence: Implications for national curriculum policies[J].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2012,44:3:299- 321,309.
[2]OECD.The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key competences Available on line at[OL].http://www.oecd.org/dataoecd/47/61/35070367.pdf, 2005.
[3]束定芳.关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J].山东外语教学, 2017.
[4]孙有中.英语测评与思辨能力培养[J].中国外语,2013.
[5]文秋芳.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
[6]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
[7]陈艳君.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本土英语教学理论建构研究.课程教材教法,2016.
[8]程晓堂.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
[9]冀小婷.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6.
[10]孔东秀.大学英语教材学科核心素养思维品质培养对比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7.
[11]朱晓伟.职业能力培养视角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途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