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策略研究 |
范文 | 陈素萍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英语作为一种通用的交流媒介得到了普遍重视。尤其是在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时刻,作为平时最常用的英语口语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本着教育要从基础做起的原则,本文分析了初中英语口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以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口语教学 策略研究 1.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自身心理障碍 长期以来的传统教育使学生在课堂上羞于发言,造成大部分学生变成只知道学习,不注重与人交际的“书呆子”。学生之间不喜交流,自然也就不会或不敢在人前表现。加之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不扎实,词汇量匮乏,英语语法不熟练,讲话磕磕巴巴,被人嘲笑,久而久之,造成学生的自卑心理,越害怕越不敢说,越不敢说越不会说,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不利于英语口语教学的开展。 1.2学校对口语教学的忽视 英语作为一门主要学科,学校自然给予了相当大的重视。然而,英语口语既不需在平日使用,又不在考试范围内,被大多数师生所忽视。大多数学校没有设立英语口语的专门课程,平时也不重视对学生口语的培训,由于应试教育的缘故,学校的主要精力还是投放在英语的语法和词汇上,因而英语口语在初中课程中的地位还是很低的,再加上没有相应的教材指导和正规的教学活动,给初中英语口语的教学带来了极大了阻力。 1.3缺少语言环境 我国的国语是汉语,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传入中国,虽然时间较长,但因其不是本土语言,应用范围较为狭窄,故普及范围不是很广泛。口语的锻炼需要听说相结合才能达到熟练掌握的效果,然而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英语的时候少之又少,只能在英语课上进行少量对话,互动机会少,严重影响了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 2. 解决初中英语口语教学问题的对策 2.1给予学生鼓励,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中国人天生脸皮薄,怕出丑,怕被别人说,因此要练习好口语,首先要突破的就是心理障碍,这是学习口语的致命弱点。一时怕被人笑语,永远说不好终究还是被人笑话。有这种勇气去学习,学习的信心就百倍了。我们学习口语目的是为了与别人进行交流,所以英语口语中的几个要素的重要次序应为:从流利到准确再到恰当。刚开始练习口语不要想太多语法准确不准确,只要能说出来就是好的。在英语口语课上,影响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学生的态度,积极的态度有利于听讲效果的提高。因此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态度走向,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听课态度,适当给予学生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将手举得高高的,大声说出来,相信自己是最棒的。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开展英语角或英语演讲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参加,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同时还要设立奖项,利用奖品和荣誉激励优秀的学生,也让落后的学生加紧追赶的步伐,形成一股英语口语的热潮,在不知不觉中祛除学生的消极心理。 2.2完善英语口语考试制度,提高其在教学中的地位 学校应该将英语口语放到一个瞩目的位置,把口语作为英语考试的一部分计入成绩单中,督促学生提高自身的口语水平,也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增加优势。英语口语正式提到议事日程,设为正规的课程安排,并编写英语口语是教师日后必备工作之一。在英语课上要求教师尽量使用全英教学,或聘请外教进行教学,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要以大量的阅读和听力做基础。要敢于说话,不要怕出错误,要请别人纠正错误,尤为重要的当别人确实为你纠正错误时,不要难为情,最重要的是培养了语感。学英语就要“说”, 如大声朗读英语对话和文章,朗读各种句型的例句和口语中最常用的句子,背诵文章及演讲,与会英语的人练口语,当然,最好与外国朋友练口语。练口语没有任何窍门,就是多听,多说,练习口语在学英语的过程中,要多开口说,可以的话就跟一些朋友说。 2.3创设宽松舒适的语言环境,增强英语口语的使用频率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传入中国,自然是比不过作为母语的汉语。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就要求学校将英语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如学校可以将校园内的标语都换成英汉两译的标示,从视觉上给学生心理暗示,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常用英语口语;同时学校领导可以与外国语学校进行联谊,或设立交换生项目,让学生在娱乐和竞争中学习,更益于学生对口语的掌握和理解,充分锻炼学生语感,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英语口语作为未来各国人民交流的普遍方式,理应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本文对于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策略研究响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1] 马菁.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3(25). [2] 王碧翔. 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 2012(01). [3] 张朝霞.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师生互动途径初探[J]. 中学英语园地(教学指导), 2012(1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