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英语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的思考 |
范文 | 刘敏 【摘 要】 新课程标准对我们学习初中英语课程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在分析英语教材的基础上,针对教材的特点,提出了关于教师在实施英语这门课程时应该具备相应的能力的观点:即教师应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的能力、教师视觉表达和解读能力、教师授课内容的选择能力、教师质疑能力、教师掌握语言和文化的能力。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材 英语课程标准 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能力 2000年初中英语课程改革在全省各地全面展开。英语作为初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的改革也受到了广大人们的关注。初中英语新课程革的实施为义务教育开拓了崭新的局面,使英语这门课程更具有时效性和实用性。每位英语教师既是新课标的执行者,又是不断实验、完善和丰富新课标的创造者。英语教师只有加强学习,拥有厚实的文化底蕴和广博精深的业务素养,坚持站在英语学科知识发展的前沿,提高驾驭教科研的整体能力,才能与时俱进,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1. 仁爱版英语教材(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新特点 该英语教材在视觉上,配有丰富的彩色图片,形象逼真,图文并茂,吸引眼球,视觉效果好,符合学生的认识旨趣。 其次,该教材以话题为主线,整个教材知识与趣味性有机统一,话题内容接近生活,内容的选择比较符合大多数学生的生活实际,并注意到不同地区学生的需要。教材注重语言文本的输入,有利于基础较差的学习者通过模仿地道的语言文本,来训练自己的说、读和写的技能; 还注意阅读训练题型的多样化。教材注意中西方文化知识的均衡输入,不但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而且还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也符合教材编写中要求注重学生的对语言的运用的课程标准。 此外,该教材词汇量大,语法知识呈分散状,部分语法知识会出现在还不适宜进行语法项目教学时,这相关语法知识的各种难点就已到处闪现了,使得授课教师无法按简单到复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输入教学,学生也无法在一段时间内掌握系统的语法知识。一堂课的内容既有听力、对话,也有短文,在规定的45分钟内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以跑的速度,否则很难完成教学任务。新教材对授课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较高,对老年教师形成巨大的挑战。 2. 《英语课程标准》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的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 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质的过程。” 英语课程的任务是: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体验、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设计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其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能力素质能否适应要求,教师能力素质是决定教育质量,关系教育改革成败的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初中英语教师适应新课程的能力是决定初中英语课程改革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3. 提高英语教师课程实施的相关能力 课程实施(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就是把新的课程计划付诸实际的过程,也可以说把书面的课程转化为具体教学实际的过程。 。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种镜式的反应。实施过程中必然涉及到课程实施者的理念和个性化的工作,甚至涉及到对课程方案的调整和修改以及补充。课程实施的好坏,主要看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有没有考虑到影响课程实施的可能存在的因素,在实施过程中,实施了哪些因素,哪些因素在实施过程中偏离了预设的轨道,以及那些因素在实施过程当中影响了课程的实施。在这里,课程实施能力是把书面的课程转化为具体实际教学过程的能力,落实到具体的学科,英语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也可以说是教师进行英语教学的能力。具体而言,提高英语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有以下及方面: 3.1 更新教学理念能力 英语教学理念主要包括对英语语言的认识、对语言学习的认识和对教学的认识。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英语课堂教学中,对于习惯于传统教学的人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和机遇。这种挑战不仅是对学校教学模式、课程、教材等的挑战,更重要的是对已经习惯的、根深蒂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挑战。这种挑战迫使初中英语教师不得不积极思考,重新为自己定位,调整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使之与信息化教学环境相适应。教学理念要从原来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到研究学生如何自主学习上来,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并适应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方式转变的能力。教会学生自主、协作学习,教会学生如何查找信息、选择信息、分析信息等。 3.2 教师的视觉表达和解读能力 (1) 视觉解读能力 视觉解读能力是一种建立于社会学、历史学、美学、美术学、心理学等学科基础上更深刻的鉴赏能力和批评能力。图像本来就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能传递情感和思想。我们要正确解读视觉符号,这就需要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 (2) 视觉表达能力 视觉表达能力是通过图像、绘画或图表把教育信息表达出来的能力。要培养视觉表达能力,需要了解基本的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随着图形、照片、雕塑、模型、Flash 动画、网页、表演、视频等视觉元素的增多,大大提高了人们的视觉表达能力。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地表达和展示自己教学内容已不再困难。 3.3教师的质疑能力 质疑即提出疑难问题。在课堂这一主阵地里,要想在45分钟内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教师的质疑能力和质疑技术非常重要。在哪里设疑、设置什么样的疑问可以说是教师实施课程能力的一些考量指标。在关键处设疑不仅能起到对教学内容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能激发并维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重点、难点是关键处,内容与内容之间的过渡是关键处,一节课上学生最疲劳时也是关键处,由于学习内容的抽象性而使学生感到乏味时更是关键处。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用自己敏锐的眼光捕捉学生心灵的信息,巧妙设疑,及时设疑,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质疑中提高在学习能力的培养中,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质疑最终是使学生的主动质疑。学生主动质疑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也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层次,但更重要的在于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 3.4教师的选择能力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我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选择空间。国家采取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一体的对课程资源管理模式。学校有了自主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对课程资源进行适当的删除、添加、替换和补充。尽管仁爱版英语教材被广大教师、学生所接受,但基于中国地缘广阔,各地区发展不均衡的实际情况,教师在实施课程时,内容不可避免地存有不符合当地城市或农村实际的情境。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地更好地学,为达到这种目的,教师必须有选择性地对教材内容加以处理。 同时,改版后的英语教材,词汇量猛增和知识点相互交缠,在短短的45分钟内要将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全部授完,这对教师来说是个挑战,尤其是对老年教师更是一种折磨。事实上,我们的教师也没必要如此做,在中考大棒的指挥下,教师们必须根据课标要求,挑精捡要地选择部分适当内容来备课、授课。 3.5教师掌握语言和文化的能力 为完成《课程要求》提出的培养目标,初中英语教师自身应具有很强的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必须精通语言知识和有准确而流利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便于交际和互动。其次,国际文化互溶,教材内容普遍增加难度的大潮下,为了应对开设语言应用类课程、能力提高课程和语言文化课程,初中英语教师应提高自己的文化教学能力。据了解,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开设此课程时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必须熟悉并掌握英、美国家文化习俗和文学包括其历史、地理、文化传统、社会制度、政治结构、价值观念等诸多领域的知识,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增强文化意识,提高语言水平和综合运用能力,准确、流利、恰当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英语属于外来文化,传入中国的历史并不久远。因而,很多英语学习者并不能高效地学习英语。由于本人的视域有限,在此也只是对英语教师在实施英语这门课程时要具备的一些能力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本人希冀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能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并尽量做得完善。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