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谈小组合作探究式英语高效课堂的建设 |
范文 | 王在平 【摘 ? 要】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抓住了课堂就抓住了素质教育的“牛鼻子”。我们致力于以高效课堂为突破和主阵地,精心打磨“高效课堂”各个细节,全力提高课堂效益。 【关键词】 小组 ? 合作探究 ? 高效课堂 1. 学习小组建设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一个班级9个小组学习,每个小组的小组长既是小组学习的领袖,又是教师的助教。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小社会,这里面有竞争,也有各种关系的协调,小组长要给每一个小组成员制定每节课“跳一跳够得着”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要比教师制定的目标要准确得多,因为他们相互之间有着深刻的理解;组织每个成员积极、主动、高效学习,并且分层检测每个小组成员学习效果。 2. 高效科研小组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参谋部 师生间交流的有力桥梁是我们的学科高效科研小组。由班内的每个组的英语学习积极分子和学科班长组成英语高效科研小组,教师也是其中的一员。每周我们都要进行座谈和讨论。研究本周本班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表现、课堂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们的疑难等等,在这个小组中,我们师生敞开心扉,共同探讨。每个成员都以整个班级的学习和成长当作是自己的责任。在这个小组中,师生都能够换位思考,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视野更宽广,思维更深入。教师也了解了学生的真实想法,使教学更符合实际,更科学有效。 3. 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路线图 1) 预习案难度适中,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启发下对教材内容进行高效自学,注重方法的导引。比如课文理解案,一定有本篇文章阅读方法的引导,什么时候略读,什么样的练习要跳读,哪些内容要精读,要求明确,指导具体。但是读、练、感悟的事情都要交给学生。 2) 探究案主要设计概括性的、推断性的练习,如对文章作者情感的把握,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对于某处情节的推断,以及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运用话题。比如,Healthy Eating这一单元,就会让学生探究一下给学校餐厅什么建议让我们的饮食更加健康。在Earthquakes这节课上,我们会探究在地震火灾等灾难来临的时候我们如何自救和帮助他人等,用这些问题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3) 训练案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发展实际水平选定训练题目,把知识和生活相联系,把理论和运用相结合,实现学以致用,将知识内化为能力。 4. 培训是高效课堂的保障 1)学习小组长的培训。小组长要上台演讲,民主推选,要搞好小组内部凝聚力向心力的打造。培训小组长要制度化、经常化,让小组长成为小组学习的组织者、领导者,成为小组学有榜样、人人高效的目标。 2)课前培训。教师要认真批阅导学案,要标出错题,记录学生提出的疑难,评定等级,准备反馈并进行小组评价。根据批阅记录,了解学生的突出问题,充分备课之后要与高效学习小组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难,并分层培训。 5. 讨论展示是最佳学习方式 课堂上主要由学生讨论展示,互相帮助中解决疑难,教师走到学生中间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生展示点评的内容发表观点,进行追问,架设桥梁,引导学生深化思维。在一节书面表达课上,学生对黑板上学生展示的句子提出异议,对句子结构和拼写提出纠正,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的表达更好!其他学生有的表示赞同,有的提出更好的建议。写作在学生的你争我抢中五彩缤纷,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在思维的碰撞中变得深邃,写作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展示是“高效课堂”最关键的环节,展示的准备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给学生提供最大的学习动力。展示方式要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口头展示,也可黑板或书面展示。展示对立姿、体态语言、说话的语气规范都要有要求,如学生一定要声音洪亮,不要啰嗦,不要紧张,动作要舒展、大方;黑板展示书写一定要认真,字迹要工整,步骤要规范,效率要高;点评结束时要说“Are you clear?”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Thats all. Thank you.”等。 6. 点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教师、学生要在点评过程中进行即时性评价,对生成性问题和重点疑难进行启发、引申、拓展、追问,对知识进行深化、提升。即时评价时,一评知识,二评情感态度,三评过程方法、肢体语言、声音宏亮、语言表达。每节课都要有学习班长对学习小组的总结性评价,一定要评出最佳表现个人和学习小组。课堂上教师要对讨论的结果予以灵活点评和总结,点评的内容可以是学生的思考角度、主要观点,可以是发言中的闪光点。 7. 用小组评价点燃学生激情 学习小组的评价与奖励。小组评价是促进小组合作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它是指对小组合作过程和学生合作表现的监控。没有评价就等于没有了奖励的机制,也就使得小组合作学习缺少了动力。课堂教学中的小组评价包括学科班长评价、小组内部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学科班长评价、小组自评每节课一次,小组互评每周一次,教师评价每周一次,教师根据本周学生表现情况进行排队总结。要将学生在课堂以及训练中的表现给予量化,即多表扬多奖励,也可偶尔进行适当的物质激励。 [1] 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 陈琳, 王蔷, 程晓堂.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