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
范文 | 叶良丽 1. 引言 现如今,英语教学课程下交际能力正在被不断提升。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采取以下策略:提高教师自身的英语素养,向学生准确传播跨文化知识;以选修课为有效媒介,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合理使用教材,挖掘并拓展跨文化知識;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评价作为形成性评价的重要内容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知识、文化背景、态度与自我认知等。实行互补型的英语课程模式,是最为稳妥扎实的,最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外语综合素养的。因此,本文由此进行探究。 2. 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现状 在英语课程的基本内容当中,词汇,语法和语篇分析三部分是最主要的内容。根据高中课程设置的结构系统性原则,英语课程的设置也应当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设置过程应注意结构的系统性。将词汇、语法和语篇分析整合进一个系统的教学过程之中。同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使课程设置满足各个方面的需要。整体考虑英语课程的学时分配,形成较为科学的课时结构,尽量避免内容重复,浪费课时。一般来说,高中英语课程是在高中前两个学年就完成的。但是近年来,各大中学都开始出现了压缩高中英语课程的情况。笔者认为,要保证学生的基础打的扎实牢固,必要的课程就必须得到保证。因此,笔者认为英语最好的课程模式,就是将英语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根据学习进度和学时来实行课程的进阶。初级英语在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主要内容是与中学英语做好衔接。这个阶段应当引导学生的英语学习思维从被动应试型向主动提高型转变,同时巩固学生英语学习基础,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准备。中级英语一般在高中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开设,这一阶段主要是整合初级阶段的英语知识,在此基础上增加难度。而高级阶段英语将会在高中第二学年开设,此时的英语即可从通识型向实践型转变,但与此同时又需要和正式的英语有所区别。因为高级阶段的英语只是作为跨文化交际英语的一个过渡阶段,为高中三年级的跨文化交际英语打基础。通过英语初级、中级和高级的进阶模式学习,再过渡到跨文化交际英语的学习中去,保证自身系统知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积极创造条件,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挖掘学生潜力,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尽量使英语课程系统更加完善,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取得最佳效果。 3. 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3.1加强学科综合性学习 通过高中前两个学年的英语课程学习,高三学年开始将正式进入以高中生各自跨文化交际为导向的英语课程的学习。英语学科学生以文科、理科为主,而不同学科的跨文化交际英语,难度、深度和跨文化交际方向都会有所差异,但其中还是存在一些共性的。总的来说,高中生需要训练以下三种技能:(1)使用英语上课,做笔记和阅读的能力;(2)使用英语撰写文章的能力;(3)用英语进行成果展示和与他人谈论的能力。总的来说,英语培养的是批判性思维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3.2 提高学生语言交际素养 跟跨文化交际相关的英语课程,是以提高学生语言交际素养,培养高素质的外语应用基础为目的的。而对于高中生来说,掌握更多交际英语知识是他们认识瞬息万变的国际世界的一种工具,因此,他们所学习的英语内容,应当更加倾向于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换句话说,就是以英语为媒介,接触国外更加先进的理念,从而发展国际化视野,提高自己的教师职业能力。基于这一理念,针对高中生所开设的课程,就应该从自身跨文化交际出发,学习适合该跨文化交际特点的英语,更加体现语言的工具性。 4. 结语 高中生的英语课程模式应当将“互补型”和“阶段性需求型”相结合。首先,我们不能单独将跨文化交际英语割裂开来,在高中生的外语学习的过程中,跨文化交际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将高中生的英语学习过程比作建造房屋的话,那么课文英语是基石,为高中生的学习奠定基础,而交际英语将作为砖瓦,为整个过程增添最后的光彩。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决定了我们不能从一开始就学习高难度的交际英语,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学习进阶型的交际英语之前,我们必须先将基础打牢。因此,课文英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关键。而在课文英语基础上更深一层次的交际英语,又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础英语知识,从而提高学生课文英语考试和其他英语水平考试的通过率。 [1] 吕晓宏. 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行途径[J]. 聊城高中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2] 李广超.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无效创生”现象述析[J]. 教育导刊, 2011(11). [3] 王超. 分层教学法与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现代教育科学, 2011(12). (作者单位:湖南广益实验中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