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初中英语课堂上的培养
范文

    江波

    英语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新课标要求的语言技能之一。阅读教学对于英语学习的意义重大,是学生发展语言能力和提升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但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还只是把阅读局限在获取表层信息上,即学生根据教师指令机械地回答一些问题。或者是教师对文中出现的长难句进行分析,这是语言点的学习不是语言学习。这样的阅读教学脱离了阅读教学的本质内涵,对文本内容缺乏深度挖掘,对文本的批判性和创造性不足错失了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培养的机会。中学阶段正是青少年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而在英语教学中,阅读课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最佳平台。学生的分析能力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课堂里的读前、读中和读后环节都能通过有效设计,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通常采用的是PWP的教学模式,批判性阅读教学模式也主要由这三个步骤组成:读前,读中和读后。

    1. 读前

    在开始文本阅读前,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比如让学生通过看课题和文本插图,对文本内容进行

    预测,猜测文本中主要谈及的内容,并预测在文本作者可能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该主题。这样的做法能充分激活学生的背景信息,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预测是一个积极的思维过程,对读者的思维能力要求也比较高。学生通过自身理解和推断,对文本内容等进行猜测,并在稍后的阅读过程中进行验证。

    在读前环节中朗读课题是个必备的部分,但课题的价值绝不止于朗读,教师只需用心体会就能发现很多课题承载的内涵非常深厚,可当作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在外研版七年级上册第五模块My school day,第二单元We start work at nine oclock. 从模块话题能够得知本文中主要谈及的是学生的学校生活,所以单元课题中的start work 可以解读为start my lessons。进一步的解读课题文字,就不难发现作者一天的学校生活从早上九点开始,而这样的校园生活与绝大多数的中国学校是不同的,学生通过与自身的校园生活进行对比就可以分析出本文的作者肯定不是介绍中国的学校,作者的身份基本就能确定为来自英国或者美国。通过阅读第一段就能验证学生的分析,作者是一位来自英国的初中生。

    在讲解外研版教材第八模块Sports life,第二单元He was invited to competitions around the world.一文时,在读前环节中可设计为引导学生朗读课题并通过提问进一步分析课题,读出课题的弦外之音。通过解读课题中competitions around the world的潜在信息分析出主人公的职业是一名运动员而且是一个世界著名的运动员。展示文章中的插图---刘翔的图片,帮助学生明确文本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刘翔的运动生涯,学生通过讨论,交换刘翔的相关信息,激活学生的背景信息。在读前引导学生讨论文章结构,分析作者在第一段里可能介绍的内容对文章结构进行预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作者的设计意图。

    2. 读中

    第一、预览。通过预览验证读者在读前时进行的预测是否正确,同时帮助读者获取文本的细节信息,即文本的表层信息,为批判性閱读奠定基础。(Read the lines)

    第二、分析。分析是批判性阅读的重要环节,读者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与质疑评价能为学生提供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平台。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文章语言、内容、结构和作者的情感态度等,以实现对文本更全面、更深层的理解。(Read between the lines)

    在读中环节,从作者角度出发分析文本结构,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又一途径。

    以上文中提到的He was invited to competitions around the world.为例,学生通过阅读第一段来验证自身预测,并分析作者为什们在第一段没有和大多数人物传记一样介绍人物的生平,而是在第一段介绍2004年刘翔雅典奥运会获得冠军。通过思考分析,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实现与作者的思维碰撞。学生在预览语篇时就能发现第一段和第四段有一种内在联系,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比阅读第一段和第四段,并分析两个段落的传递内容的不同之处来获知这两段在文本里的作用,理解刘翔雅典奥运会夺冠对中国乃至亚洲的伟大意义。引导学生分段阅读二、三、五段,进一步获知刘翔生平的具体信息。通过解读字里行间的信息分析刘翔成功的原因,以及了解作者的情感价值观。设计分析性问题“How do you know that?”,让学生多些深层次思考,发展学生的文本解析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基于语篇的理解,确认作者的主要观点,确认作者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所提出的理由和前提,确认这些理由和前提的背景信息,准确把握作者情感态度,在进行第六段阅读时,通过呈现残缺文本,并要求学生基于文本的解读和通过自身的分析,对该段文本进行补全,这样能实现读者与文本和作者的深度互动。

    再如,在讲授外研版七年级上册M10 The Spring Festival Unit 2 My mum is cleaning the house and sweeping away bad luck.一文时,通过带领学生分析第一段,学生能获知第一段在文中的功能是一个总起段落,接下来的文本内容都将围绕第一段展开。而分析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Here are some photos of it. Have a look at them.可知这是一句引领下文的句子,学生能准确地分析出接下来的文本将介绍关于春节的图片。本文一共介绍了三张春节图片,在授课中笔者打乱顺序,让学生预览全文后进行逻辑排序。带着分析任务进行阅读,学生发现虽然三张图片都是关于春节的但在介绍过程中有一条时间线,即春节前的准备、除夕年夜饭、大年初一走亲访友。这样通过分析文本结构实现对文本的深度理解,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读后

    在完成文本阅读后,就可进入评价环节。评价是批判性阅读最常用的策略。教师引导学生对作者的观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等进行多角度的评价。评价可以是赞同的,也可以是质疑的;可以是有发展性的,也可以是对比性的。当然在评价的基础之上,最终要形成读者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可以提出对文本的修改意见。通过对文本内容进行评价,学生对文本理解能上升一个层次,在评价讨论中学生能形成辩证的观点,这样的课堂能实现思想上的交流、交锋和交融。学生能成为善于思考,乐于交流且有包容精神的学习者。(Read beyond the lines)

    在讲授外研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模块My school day,第二单元We start work at nine oclock.时,笔者引导学生在读后环节对文章结构进行批判性分析。提出引導性问题:What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文本的第一段是: Hi! Im Alex Greenall. Im thirteen and I go to Park School in Oxford, England. I go to school on weekdays, but not on Saturday and Sunday. This is my school day. I get up at half past seven in the morning, and then have breakfast.

    第一段里包含了作者的简介和作者学校生活一天的开始。而文本的第二段是My school is next to my house. I go to school at half past eight and see my friends. We start work at nine oclock. We have three lessons in the morning. MY favourite subject is art.第二段里介绍了到校时间和早上的课程安排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不难发现,第一段的This is my school day. I get up at half past seven in the morning, and then have breakfast. 与第二段的关系更为密切,学生对这篇文本的结构分段有了自己的判断。

    在读后环节中,也可对文本中的角色或者情节进行评价。以上文中提到的He was invited to competitions around the world.为例,在完成文本学习后,笔者引导学生讨论问题How did Liu Xiang succeed? 该问题需要学生站在文本语篇的高度进行分析整理,不是碎片化的知识点或语言点能解答的问题,是学生通过文本分析,获得文本里隐含的信息,再结合自身的分析理解而进行的主观评价。

    学习过程不应该是知识的“灌输”,也不应该简单的技能“训练”而应该是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成为好的阅读者和好的思维者。有生命力的阅读过程中一定有学生的思维参与。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基于学生对文本深层次理解,要求学生形成有效的语言输出。“在学生理解文本的深层次涵义之后,教师需要就话题、内容、语言或者思维等方面设计一定的评估性问题。”评估性问题与批判性思维之间关系密切,此项活动能帮助学生内化文本内容及思想,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在为学生提供实践、参与、体验和思考的机会,进行语言构建,发展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这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其深层次思维具有重要作用。这类开放性问题文中没有现成答案,学生需要从文本出发,从不同的维度给出综合性评价,逐渐成为一个具有思辨力的、主动参与的读者。

    4. 结束语

    批判性阅读模式要求关注文本内容本身,更要求学生能够对作者的观点做推断、评价甚至质疑。改变陈旧的学习方式,不再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特定的结论,而是倡导研究性学习,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学习成为一个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而不仅仅式一个记忆和拷贝的过程。在英语课堂中比较常见的教学形式是以问题链开展教学,传统的英语课堂中问题多以获取表层信息为主,学生不需要进行语言解码或者思维就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对于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没有任何帮助。

    在阅读教学中应十分重视问题的设计,注重问题的宽度,深度和高度。在课堂中教师应不断向学生提出非常难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这些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批判性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实现深层次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Read between the lines & Read beyond the lines)。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8:3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