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如何打造英语阅读公开课的“高级感”
范文

    【摘要】近年来,英语阅读课备受推崇,从短篇小说到诗歌,已经有很多优秀的教师在这一块做了有益的尝试和示范。笔者欲在此根据多年开设阅读公开课的经验,尤其是結合本次参加苏州市“高中英语拓展阅读”研讨会的收获与读者分享如何打造英语阅读课的“高级感”。

    【关键词】英语;阅读课;高级感;PPT

    【作者简介】杨静怡,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

    一、引言

    “高级感”是最近很火的词汇。人们把有着令人过目不忘的魔力,或冷淡或明艳或复古的脸称为“高级脸”。在时尚界,简约利落的潇洒剪裁都是将“高级感”贯彻到底的完美体现。在艺术界,我们有高级配色莫兰迪色系。连剧迷们都将宫廷剧《延禧攻略》的走红归功于其颇具“高级感”的道具……那么既然几乎人人都追求高级,事事要求高级。我们教师如何才能打造具有“高级感”的英语阅读公开课呢?

    近年来,英语阅读课备受推崇,体裁多样,包括小说,诗歌,自传和剧本等。 2018年“江苏省高中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暨优质课评比活动”的选材也均是课外阅读材料,如The old man and the sea(英美文学);Forrest Gump(剧本);Finding a balance: my tai chi experience(新闻体); A precious family dinner(专题文章)。

    作为中学英语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开课是教师专业成长和实现自我的大舞台。但是,根据笔者多年的听课、观摩和评课经验,一些问题也是很明显的,如:教师基本功不扎实;课件东搬西借;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课堂有作秀嫌疑;课堂生成低效等。这些无疑会影响公开课的“高级感”。

    二、如何打造英语阅读课的“高级感”

    笔者有幸于2018年9月20日参加了于苏州中学举办的苏州市“高中英语拓展阅读”研讨会,并开设课外阅读课Benjamin Franklin。在此,笔者欲结合经验谈谈如何打造英语阅读公开课的“高级感”。笔者认为,富有“高级感”的英语阅读公开课不仅要有好看的“皮囊”,更应有有趣的“灵魂”。

    1.好看的“皮囊”。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不仅要有实用性,也要有观赏性。只有符合学生视觉心理要求的PPT课件才能给学生以一种美的享受,从而自然而然地提升学生的上课体验。

    作为一款优秀的软件,PowerPoint提供了很多强大的功能。但是,再优秀的工具也不能替代设计师,PPT质量的好坏也常常受到设计师能力的影响。只有目标明确,结构设计严谨,内容精挑细选,色彩搭配和谐,图表动画使用恰当的PPT才能完美的表达你的思想,达到预期效果。

    (1)PPT 内容要精挑细选,合理编排。首先,教师务必要结合教学目标,选取有助于达成目标的内容。任何 “复制”“粘贴”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鉴于一张幻灯片的空间有限,所以教师选取内容时一定要进行鉴别和提炼,呈现的内容应该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阅读课,尤其是课外阅读课,需要执教者深挖文本,然后选取个别角度展开教学,面面俱到只会事倍功半。

    认知负荷理论认为学习过程和问题解决的各种认知加工活动均需消耗认知资源,若活动需要的资源超过个体具有的资源总量,就会引起资源分配不足,从而影响学习或问题解决效率,称之为认知负荷。因此,教师在整合课件资源时要考虑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能承受的认知负荷(郝兆杰,2007)。切记,PPT只是起辅助作用,而不能代替教师“发言”。所以,教师一定要对授课内容做到心中有数。PPT内容太满会导致学生只顾记笔记而不听;课堂也会没有重点。教师也会被PPT绑架而影响效率,拖慢进度。最终影响课件和课堂的“高级感”。

    (2)PPT设计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教师不但要知道所制作的 PPT 想要讲授哪个知识点,而且还要清楚怎样讲授效果最佳。执教者应根据不同的阅读体裁因“裁”施教。要重点突出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写作风格和逻辑性;诗歌则要强调其“形”美和“意”美;美文凸显的是感受。所以,PPT设计要有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执教者应组织好各幻灯片的出场顺序使其衔接自然。PPT设计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其一,清晰无误。PPT设计的首要原则应该是保证内容零错误。否则会拉低PPT乃至整堂课的档次。

    其二,层次分明。同一份PPT中,相同级次的问题最好采用同一类序号或符号。界面布局、背景图案或字体的风格要保持前后统一,最好是和文本主题意义一致。多变的界面会增加学生的无意注意,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和记忆。按照视觉设计原理,屏幕上的内容在进行组合和排列时可以采用必要的空格及空行,这样可以使PPT版面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有助于学生理清知识点的脉络和缓解视觉疲劳。因此,合理的分段和层级显示有助于增强PPT内容的直观形象,加强学生的记忆。

    (3)PPT画面要统一规范,和谐自然。都说2018年热门宫廷剧《延禧攻略》的成功得益于它视觉上的“高级感”。除了精选内容之外,PPT 的模版、字体、字号和色彩的使用都有考究。

    其一,具有较强表现力的PPT模版较易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具有美感的PPT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会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其二,字号和字体的变化有助于展示各层次的内容。同一个层次的文字,尽可能设置相同的字号和字体,不同层次的文字则应采用不同的字号和字体;一份课件中的字体式样以不超5种为宜,每张幻灯片中的字体式样以不超3 种为宜;字体上,中文提倡以黑体做标题,宋体做正文。英文字体提倡Times New Roman 或者Mongolian Baiti。结合教室大小,标题字体宜加粗放大至清晰为止。

    其三,PPT的色调应和谐、自然,最好符合美学原理。背景以素色为宜,也可以添加淡淡的符合文本主题的背景。教学内容应与背景色形成对比,从而强化内容,黑白、蓝白和红白是非常实用的搭配。

    如:图1是笔者在本课例中讲授文本写作风格的幻灯片。背景为白色。文字对比采用了黑白和红白。需要强调的内容则采用的红色字体。笔者选择了3张一个系列的动态图来讲解红色标出的高级词组,简明扼要,画风唯美。此外,上下和左右对齐的格局使版面条理分明。

    图2是笔者讲述美国梦和中国梦时的幻灯片。图片的交叉既有视觉上的冲击,又完美的传达了笔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即他们的核心要素是一致的。

    2.有趣的“灵魂”。大家都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所以,光有完美的PPT设计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能够提升“灵魂”和驾驭它的灵魂人物——执教者。那么执教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素养才能成就一堂富有“灵魂”的课呢?

    (1)良好的教师专业素养。教师是课堂的灵魂缔造者。执教者只有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如:标准的语音语调,较好的板书书写能力,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等,才能提高公开课的档次。

    第一,教师的基本功是教师的立身之本,但是本领并非是一朝一夕练就的,需要教师多年的苦练,方能成就课堂之伟业。因此,教师在平时要对自己严格要求,努力提升自己,如:多品读文章。遇到文本时,才能品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第二,教师要注意对自己情绪的管理能力,特别是年轻教师,要最大化地利用自身的年龄优势,争取与学生在心灵上达成共鸣。研究发现,情绪是有很强的传染性的。一个魅力四射、挥洒自如的教师才能营造出一个强大的气场,从而感染每一个学生,进入“人课合一”的佳境,始终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第三,教师还应有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一个优秀的授课教师,课堂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引导,都是在为自己的教学目标服务。学生就像风筝,而教师就像那个拽着风筝线的人,总能把学生引到自己的课堂主线上来;总能很好的控制好时间和节奏;从而自然而然地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第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不管是常态课还是公开课,突发事件在所难免。如:任务难度过大,进程不流畅,课堂预设与生成不一致等。如何妥善地处理突发事件,是衡量一位教师教学机智的一个重要指标。面对突发事件,执教者应保持沉着冷静,以最快的速度寻求最妥善的应对办法。

    (2)精彩的课堂演绎。同样一份课件,不同的执教者为何会上出不一样的味道呢?原因在于执教者的能力差异和课堂演绎方式不同。课堂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阵地。通常我们评判一节公开课会考量以下要素:课堂内容是否充分,节奏感是否强,氛围是否轻松等。教师如果能出色地驾驭课堂,必定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提高教学效果。

    第一,课堂设计应有高潮和亮点。这是公开课和常态课的区别。一节公开课,要让学生、听课教师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有高潮,还要有亮点。课堂的高潮部分,是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预设的教学步骤之一,但要达到这一点还需要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配合。至于亮点,可以是学生或者教师体现出来的,有些是备课的过程中能预想到的,有些是某些突发事件经过教师的机智处理以后而生成的,所以只有经过充分的备课才能有亮点产生。但是,切忌为了亮点而亮点,不然只会弄巧成拙。

    第二,课堂氛围是评价一节课是否成功的又一指标。良好的课堂氛围很大程度上是由课堂设计、执教者的能力及学生的情绪决定的。课堂设计不能哗众取宠,光有形式,没有内容。也绝不能无声无息,让课堂没有生机,学生也会因此失去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势必不如人意。课堂应有起伏的节奏和飞扬的激情,要动静有致。避免平淡无奇。执教者可以通过語言或师生互动来调节课堂气氛。

    第三,不能一味的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还有关心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因为,评价一堂课是否有“高级感”的最重要的指标是课堂生成。课堂生成是师生智慧的集中体现,可分为预设中的生成和即时性的课堂生成。前者更多的是体现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对预设教案的有效转化。后者更多的是展示教师的睿智和人本关爱 (王蔷,2009)。课后,执教者可以试问自己:师生有所收获?是否达成了最初设定的教学目标?

    如:在本课例中,笔者经过多次解读文本并查阅众多相关资料后,决定设置两条主线——美国梦和对比修辞。沿着主线,笔者“埋伏”了多个亮点,如让学生根据线索猜人物及最后借用电影《中国合伙人》(American Dream in China)让学生仿写等。无论是马云还是电影,都是学生们非常熟悉和乐意了解的。课堂生成自然而然产生。最后,在轻松的氛围中,笔者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即了解美国梦原型Benjamin Franklin生平;学习写作技能之对比修辞;了解美国梦和中国梦之核心——终身学习,独立和拼搏精神。

    三、结语

    要上好一节英语阅读公开课非一蹴而就之事,“高级感”也并非与生俱来,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学习、探索和实践,才能不断地进步,使“高级感”成为课堂常态,最终成就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郝兆杰.认知负荷理论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12):8.

    [2]彭伟国.PPT教学课件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以西安市高中生物课为例[D].陕西师范大学,2001.

    [3]王蔷.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英语教师,2009(8):1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1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