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理念的应用探析 |
范文 | 张艳 分层是一种教学理念,旨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来确保每个学生能够获得有效成长。在鲁教版初中英语教学中,借助于任务型教学与传统知识交流型教学的融合,来突出学生对英语的领悟能力,将分层教学法应用其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1. 立足学生个体,构建分层分组学习模式 在英语分层教学实施中,学生的分层分组是基础任务。要全面了解学生的英语认知水平,根据其情况来划分层次,以突显因材施教、高效教学。每个学生在英语学习兴趣、能力层次、认知方面具有差异性,我们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分成A、B、C三层级。对于A层,学生英语能力较高,自信心强,对英语口语交际等方面具有较高水平;B层次为一般程度的学生,对英语知识、阅读理解、口语交际能力一般;C层次为缺乏英语学习兴趣,英语知识、能力较差。以鲁教版初中一年级“What color is it?”为例,对于颜色问题的谈论,我们设置不同的目标,并将这些学习任务进行分层,让学生结合自身能力来选择练习方法,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掌握相关颜色的词汇。 2. 注重目标分层,提升英语教学的针对性 通过对班级学生英语能力的差异化分层,接下来就是要结合学生层级能力来细化教学目标。英语课堂教学目标要具有多元分层特点,要能够满足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学有余力。所以,在目标分层上,对于A层学生,要具备较高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能够从语言词汇的理解、句型应用及口语表达方面完成相应的语言训练;对于B层学生,要具备较强的英语基础知识能力,能够循序渐进地不断提升综合能力;对于C层学生,目标应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学习兴趣的培养,英语词汇的学习,英语阅读的训练,夯实基础能力。 在八年级英语教材中,情态动词应该是学生掌握的重点。对于情态动词本身,以表达个人的主观意愿。如would和should,两者在语言思维架构上具有差异性,很多学生难以正确理解其内涵,也对其应用存在模糊性。我们以分层目标教学手段,将之进行了有效分层。对C层学生,因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足,我们在训练目标上以第一人称的陈述句型为主,让学生加强对“I would like to ...”进行造句练习,表达个人的主观意愿;对于B层学生,在掌握上述陈述句型基础上,还要加入以“would”为引导的第二人称问句训练,以及以“should”为引导的第一人称陈述句,来探析两者的差异及应用方法。对于A层学生,需要对上述句型及陈述句、问句类型进行较为复杂的对话。比如A学生We are going to the zoo this morning. Would you like to join us? B 学生:Id (would) love to. Should I bring some bread along with me? 由此通过分层目标教学,对课程教学进行分层设计,也让学生能够从中获得学习乐趣,克服对英语的畏难心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3. 优化提问、练习、评价,融入分层理念 英语课堂教学要注重师生交互,课堂提问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来增进师生交流,强调英语的交际性目标。分层理念的应用,要表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比如在课堂提问上,引入分层提问,对相同问题进行分层,或者对不同问题进行分层,来实现对不同层级学生学习效果的正向激励。 如在“What do you think of games show?”学习时,对于本节教学重点的提问,对“What do you think of ...?”我们翻译为“你认为……怎么样?”其中的“think of”,你还能找到其他类似短语吗?该题的回答,对于A层学生来说应该不是太难回答,但对于中等学生来说,还需要深入思考后才能作答,更别说C层学生,则更难回答。为此,教师在选择学生时,要结合B层学生来提问,对相关问题及回答要量体裁衣。当然,对于课堂评价也需要分层理念。教师在对A层学生进行课堂评价时,要在肯定的基础上,劝其继续努力;对于B层学生评价时,要鼓励其加强知识学习,夯实英语学习基础。对于C层学生评价时,要激发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热情,要结合自我实际寻找更好的学习方法,改善学习英语的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初中英语分层教学要协同好“教”與“学”的关系,要从学生、知识、目标、评价等方面,落实分层理念,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因材施教,提升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整体质量。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凤凰镇召口中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