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黎锦熙
释义 黎锦熙

黎锦熙1890—1978

字邵西。湖南省湘潭市人。清末秀才。1911年毕业于湖南高级师范史地部。1916年倡导并组织中国国语研究会。1920年任北京高师教员。1929年起先后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湖南大学等校国文系教授。1948年兼任中国大辞典编纂处总主任。1955年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他一生从事语文教学、研究和辞书编纂,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方面做了不少开创性工作。1924年出版代表作 《新著国语文法》,以自己独特的语法体系对白话文语法进行了成功的描写,被称为国语文法的奠基作。该书凭意义划分实词,凭施、受事的意义关系来确定主语和宾语; 在句子分析方面,不满意《马氏文通》以词类为纲的语法研究体系,采用中心词分析法,首创 “句本位”的语法体系,旨在以实体词的七位来补充《马氏文通》的不足。提出“凡词,依句辨品,离句无品”的句本位学说,引起了语法学界广泛的争议。1957年与刘世儒合编150万字的巨著《汉语语法教材》,进一步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他的语法体系。他还毕生致力于推广国语 (即今所谓“普通话”)、普及白话文与汉字改革,参与了注音字母的制订和修订工作,参与了研制国语罗马字的工作,并发表了《汉字革命军前进的一条大道》一文,强调词类连书对汉语拼音文字的重要性。而后又写了《国语罗马字的现实性》等著作。1935年出版《国语运动史纲》,详细介绍了清末以来文字改革及白话文运动的始末、性质、范围、理论、方法等,对后来推广普通话和文字改革运动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1949年后参加研制汉语拼音方案、简化汉字等工作,出版了很多专著。在辞典编纂方面,他同样倾注了毕生心血,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资料和经验。他学术造诣很高,在语音学、文字学、辞典学、语法学、修辞学、教育学、地理学、史学、文学、哲学、佛学等方面都进行过深入的探讨。他建立的汉语语法体系在汉语语法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生治学严肃认真、勤勉好学,传世专著30余部、论文300余篇。参见“新著国语文法”“汉语语法教材”。


【黎锦熙】(1890—1978)

语言学家。号劭西,湖南湘潭人。曾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员、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等职。一生从事语言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倡导“国语统一”、汉语规范化,对汉语语法研究颇有贡献,在汉字改革和辞书编纂方面亦有成绩。著有《新著国语文法》《比较文法》《国语运动史纲》《国语新文字论》《汉语规范化论丛》等,主编《国语辞典》。


黎锦熙1890—1978年

字邵西,湖南湘潭人。1911年湖南优级师范史地部毕业,曾任记者、编辑和撰稿人。1915年应教育之聘到北京任教科书特约编纂员。1918年任国语统一筹备会会员。1920年起开始在高等学校任教,先后担任过北京高等师范、北京女子师大、北京大学、燕京大学等校的国文教授,讲授过国语文法、修辞学、音韵学及近代语研究等课程。1937年随北京师范大学迁往西安,后转至汉中、兰州等地,曾任教授、系主任、师范学院院长等职。1947年被聘为湖南大学国文系教授。1948年回北京,任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主任兼文学院院长,并兼任中国大辞典编纂处总主任。1949年与吴玉章等组织中国文字改革协会,任理事会副主席。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曾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第二和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一、第二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黎锦熙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近70年,研究和探讨的领域非常广泛,在语音、音韵、语法、修辞、汉语史、辞典编纂和文字改革与推广普通话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和丰富的著述。他的语言文字学方面的著作,论文约300多篇,专著有30多部。他的重要汉语语法著作《新著国语文法》在汉语语法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2: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