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英语学习活动观视角下丰盈学生阅读体验的实践与思考 |
范文 | 摘 要:2018年第四届全国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学术研讨会上,王蔷教授提出,阅读教育的使命之一就是提升生命的价值,教师要将美好的阅读体验带给学生。阅读体验强调学生从阅读中获得的情感结果,包括阅读兴趣、阅读动机、阅读态度和自我评估。本文围绕学生的阅读体验展开,通过创新绘本解读方法、设计学习活动、创作故事导图及开设英语频道来探讨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动机的培养、阅读态度的形成及阅读评估方式的优化。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动机;阅读态度;阅读评估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它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是解决当前绘本阅读教学的碎片化、表层化、简单化、应试化及忽略学生阅读体验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以怎样的视角与维度解读绘本才能带领学生“See the unseen, think the unthought”探究主题意义助推深度学习?教师如何设计不同层次的英语学习活动让学生体味阅读的快乐?教师如何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使其在满满的“获得感”中激发阅读兴趣并提升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基于这一系列问题,笔者经过学习和思考,开展了新的尝试并梳理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创新解读方法,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应研读绘本,重视对故事情境与意义的解读,厘清并抓住故事主线,将主题引领作为整合的起点,推动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在研究中,笔者提出了创新的绘本解读方法,即“三维解读法”:从绘本本身解读,理解价值点:从学生角度解读,寻找切入点;从教师角度解读,思考教学点。下面笔者借助《外研社丽声拼读故事会》(第三级)The Big Match来阐述“三维解读”的过程。 1.从回答What、Why和 How的问题来对文本进行解读。What的问题指的是“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Why的问题指的是“语篇的深层含义是什么?作者或说话人的意图、情感态度或价值取向是什么?”How的问题指的是“语篇具有什么样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作者为了恰当表达主题意义选择了什么样的文体形式、语篇结构和修辞手段?”The Big Match讲述的是狐狸和鸭子之间的一次足球比赛。在比赛过程中,狐狸队的Max Fox不遵守比赛规则踢了Rick Duck,从而让鸭子有了进球的机会并最终赢得比赛。笔者在研究中发现,通过围绕绘本的显性文眼“match”梳理出比赛过程,就能知晓故事的主题与内容(What);再根据绘本的隐性文眼“have”,捕捉描述比赛过程所涉及的动词,如come、ring、begin、kick、get、quack、sing和win等,能分析出语言修辞与文体结构(How)。师生能够把这样一个动态的比赛过程生动地演绎出来,就能领悟到作者的意图(Why)。在进行文本解读时,笔者与英语组老师先进行了“角色演一演”的活动。通过角色带入,笔者发现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动词,还需要进一步关注图片、音频、文字里的语言情感等内容,才能更精准地感悟作者的意图,即要尊重规则和公平比赛。这是从文本中挖掘出的促进生命成长的价值主题。通过对绘本本身的解读,老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观点、写作意图和情感态度,了解文中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等方面的技巧,进而学会鉴赏语言内涵。 2.从学生角度解读,思考學生的兴趣点与关注点。在阅读The Big Match之前,学生迫切地想知道“Who will win the match?”所以教师以此作为绘本阅读教学的切入点。这节课就在“预测结果—观察图片—假设情节”的过程中开始,以学生的好奇心与判断力为动力,促成知识的主动建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在阅读过程中设计“If you were ducks, what would you do?”的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体验,把学生带入到故事情节中,让其身临其境地感受Rick Duck与队员们的处境,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展开思维的翅膀,独立地进行深层思考,发展思维品质。 3.从教师角度解读时,换个视角去思考教学点。既然学生在意的是比赛结果,教师就要从比赛过程去引导与推进。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展示了凸显矛盾冲突的两张图片(见图1、图2),并向学生提问:从双方踢球到Max Fox踢到Rick Duck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笔者基于这样一个教学思考点设计了给图片排序的任务,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与思考的时间。在笔者的研究课中,学生能给出三种自圆其说的排序结果,把事件的冲突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与此同时,学生的多元思维被唤醒。这项学习活动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阅读时间与空间,把真实阅读的过程“还”给学生。学生在语境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绘本进行深度对话并全面重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理性地表达观点、情感和态度,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由此可见,一个好的教学思考点是实现深度学习、促进能力向素养转化的突破口。 综上所述,三维解读的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立体的、多维度的整体认识,透过“叶子”看见“森林”。这样,阅读的时候就会多一些乐趣,在乐趣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设计学习活动,培养阅读动机 教师如何在设计和实施关联、整合、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中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培养学生的阅读动机呢?笔者以The Big Match为例,设计“四步走”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阅读成就中培养阅读动机与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1.课前组织阅读圈,学生各司其职、共读故事 阅读圈(Reading Circles),又名文学圈(Literature Circles),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分组阅读活动,为学生分配明确的学习任务和角色,让学生先独立完成任务,然后合作完成对文本语言、内容的理解以及深层次意义的挖掘。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享受阅读的过程。一般来讲,阅读圈活动中会设置六个角色,下面呈现的是笔者改良版的阅读圈活动:每四个学生为一组,角色有阅读组长(Discussion Leader)、单词大师(Word Master)、篇章解读者(Passage Person)和实际生活联系者(Connector)。阅读组长负责针对阅读材料进行提问,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单词大师负责关注相同音素的单词并解决绘本中的重难点及具有重要或特殊意义的单词和短语;篇章解读者关注语篇,获取信息;实际生活联系者联想身边的人和事。小组成员在角色任务和学习单引领之下共读一本书,然后进行分享、切磋和学习,为获得信息而阅读,为获得快乐而阅读。 2.利用微信发动家长,参与亲子共读 笔者把绘本用微信推送给家长,鼓励家长和学生一起阅读、一起思考、一起完成学习单上的任务,并及时把完成的任务分享在微信学习群。参与亲子阅读的Eric的妈妈说:“在做单词卡片时,他选内容我查图片,他画底稿我勾线,最后他负责上色并配上英文。通过动手、动脑和动口,相信他能很透彻地理解单词了。”学生Jim的妈妈说:“我们一起构思、想象、再把重要信息绘制成故事导图,非常有成就感。”通过快乐、正向的阅读分享,家长在助力孩子英语阅读品格养成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课上小组汇报,分享共建 教师随机抽一组或任一角色,让学生汇报。单词大师主动关注和总结拼读规律,制作单词卡,并在课上带领同伴进行音素操练。篇章解读者需要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概括、推理和创新把一本书进行梳理,形成一张故事导图,看图讲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实际生活联系者对书上第13页裁判员手里的红色卡片产生了兴趣,并在网上查阅它所蕴含的意思后整理信息做成PPT,再在课上进行分享。阅读组长精心设计问题,并与小组成员针对所提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与分享,深化对故事内容和作者意图的理解。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基于文本信息的输出及高于文本的观点表达无不体现了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念: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提出并分析问题,用英语表达思想与情感。在最后的讨论中,学生颇有兴趣地聚焦到这两个问题上:(1)鸭子为什么会选狐狸进行比赛呢?(2)如果再比一次,结果会如何呢?笔者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进行创编和讨论。 4.课后共同创编,丰富阅读体验 在创作前,笔者给学生补充线上绘本Soccer、Play Ball等,旨在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丰富语言,鼓励亲子或同伴进行合作创编。学生创编了The Basketball Match、Come on, Ducks!、A Wonderful Match等,在画画写写的自由表达过程中完成知识内化和能力提升,在从“读者”到“作者”的角色转变中实现迁移创新,形成“学中用”和“用中学”的互补与良性的循环。 整个绘本的阅读过程构建了“课前—课中—课后”这样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它在任务与展示之间切换,关注的是学生的体验、分享和感悟,给予的是在做任务时方法的指导,但我们收获的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大胆多元的创作、积极主动的参与…… 这样通过课前的学习理解、课中的 运用实践、课后的迁移创新这些自主体验的学习活动,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与持久动机。运用“故事導图”,凸显阅读态度 如何让学生在潜心阅读绘本时形成积极的阅读态度呢?笔者创新地使用了“故事导图”的方法,即调动学生的全脑思维读绘本,将文本信息融入自身的经历、体验和领悟中,进而将理解和思考的过程及新的认知通过图的形式展示出来。故事导图使学生内隐的思维活动外显为可见的图式,呈现了他们阅读时的积极态度,也帮助他们实现对文本的深度解读。 文中呈现的是四年级学生创作的一组故事导图。图3、图4是学生们读完《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第一级上)中的Fox and Mother Hen创作的故事导图。 图5、图6是《“跟上兔子”小学英语分级绘本》A Hats Trip的故事导图。 图7是《外研社丽声拼读故事会》(第三级)Gran Is Cross的故事导图。 图8、图9是《大猫英语分级阅读》Sam the Big, Bad Cat的故事导图。 通过访谈,笔者了解到学生普遍喜欢通过自己的理解与想象制作故事导图。故事导图的运用改善了学生复述故事的表现,增强了他们完成复述任务的自信心。正如学生Mike所说:“我每次读完绘本就迫不及待地制作故事导图,然后看着导图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我觉得这是一件特别美妙的事情。” 从上述的故事导图,可以看到一个个积极的小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绘本及阅读环境有着良好的互动,并通过图像、色彩、关键词和自己的想法联系起来思考问题,在头脑中构建绘本的全景图。读者会尝试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观念、问题,利用不同的推理方式去理解绘本的意义,边读边思考。读者对于绘本中信息的理解,可能与作者一致,也可能由于经历和拥有知识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学生们通过绘制不同的故事导图呈现自己不同的理解,赋予绘本更为鲜活和多彩的意义。老师借助故事导图为语言的运用、文化的理解和思维的培养提供了一个情景对应的阶梯。故事导图是语言、技能、思维共进的“脚手架”,让学生阅读的态度变得“看得见”。在一张又一张的故事导图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及思维活跃的积极性得到激发与鼓励。 开设英语频道,优化阅读评估方式 最后,通过开设英语的特色频道——“绘本朗读者”,为学生创设绘本阅读鉴赏的交互平台,这也是笔者在研究中创新的一种阅读评估方式。 “绘本朗读者”由朗读者介绍、故事导图、故事朗读音频、朗读心得几部分构成,在笔者的微信公众号“范范的一米阳光”上进行推送。(见图10、图11) 在朗读心得环节,笔者引导学生结合客观实际对自己的阅读过程、阅读感悟、阅读收获及存在问题进行反思,并让学生在“留言板”通过评价的方式进行交流互动,学习和借鉴其他同学的阅读方法,扬长避短,对自己的阅读加以改进和补充,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这种在交流互动中分享阅读的方法与感悟的方式,能促进学生对自己以及同伴的阅读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 公众号设置了“绘本朗读者”“绘本预习”“绘本创编”三个栏目,其中“绘本朗读者”已经制作了98期。笔者对这98期的作品进行了评比与抽奖活动,授予参与者“阅读小达人”“幸运朗读者”“最佳朗读者” 的称号,并邀请家长代表颁奖,让学生充分体验阅读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每一期“绘本朗读者”的背后是学生执着的朗读练习。学生在发送音频给笔者制作“绘本朗读者”之前,会反复跟读故事音频以改善自己的语音,细细品味故事以体会作者情感,读出故事的“味道”与“温度”。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学生的眼睛游走在文字中,学生的声音会赋予绘本中的词汇、语句、篇章新的生命。在这个学习活动中,学生不仅更深刻地理解了故事,发展了语言能力,还将自己与故事融为一体。这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好比一粒粒饱满的种子,撒播在学生的心田。这些种子会生根、发芽,长成参天的大树,最终内化为学生生命的价值取向。这个平台的创建能够让学生对自身的阅读效果进行评估,使其在积极的阅读体验中不断进步。 笔者所期待的绘本阅读是孩子们的自主阅读,是他们自觉的阅读习惯与爱好,是不局限于课堂、不依托于指定材料、不依赖于教师的个性化阅读。笔者愿意和学生一起,以梦为马、以书为墙,在阅读中追寻简单的快乐和幸福的力量。 参考文献 卞晓明, 钱小芳. 2016. 阅读圈活动在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 中小学外语教学: 小学版, (6): 30-33 陈则航. 2016. 英语阅读教学与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刘学惠. 2016.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推进英语自主阅读[J]. 江苏教育, (35): 19-22 王蔷. 2016. 中国中小学英语分级阅读标准[D].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范勤霞,中學高级教师,常州市学科带头人,曾获“江苏省支教先进教师”的荣誉称号。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