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英语教学中有效渗透文化意识的实践与体会
范文

    焦娜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语言与文化是密切相关的。英语教学应有利于学生理解外国文化,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进而拓展文化视野,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初步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为了有效贯彻落实这一精神,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在立足教学实际的基础上,通过采取以下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又促进了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效果较好。

    1. 充分挖掘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也是文化承载量最大的部分,如果在教学中充分挖掘词汇的文化内涵,有意识地进行对比和讲解,有利于学生明确英汉两种语言中词汇的文化差异,避免学生单纯地从词汇本身做出主观判断。

    如“red”一词,在英美人眼中习惯用来表示“气愤”和“罪行”,而在汉语中却是喜庆的象征。

    Green是绿色之意,而green-eyed却相当于汉语中的“红眼病”,如果不了解这一文化差异,就会理解成 “绿色的眼睛”。

    “floor”一词的意义更为丰富,意思除了是“地板”之外,还有“楼层”的意思。例如,他住在第十二层楼,英语的说法是“He lives in the twelfth floor.”在这方面,美英两国的表达方法又不一样,美国和中国一样,英国则把一楼称作“ground floor”,二楼称作“first floor”,三楼称作“second floor”。此外,英美等国都不喜欢13这个数字,认为它不吉利,因而在一些高层建筑中都不设13层楼,12之后直接就是14。

    又如dragon(龙)一词,英美文化中代表着罪恶、邪恶,而在中国文化中则是一种吉祥动物的象征,例如,把皇帝象征为真龙天子。

    再如称谓, 英语中cousin一词涵盖了“堂兄妹、表兄姐 ”等多种关系,“uncle”一词也代表了“伯父、叔叔、姑丈、舅舅”等几种关系。这与汉语的表达习惯具有很大差别,汉语把这几种关系分得非常严格,不但既要说出性别,还要分出长幼,不像英语用一个词描述。

    2. 扩充课文背景知识

    教材中的阅读材料,都蕴含着丰富的英语背景知识,很多涉及到西方国家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传统特色、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教学时对这些文化因素进行扩充,不但能使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相结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

    以“My names Gina”教学为例,本单元的话题是“交友”,主要学习英语中如何“问候别人、做自我介绍、结识新朋友以及询问对方和告知自己的电话号码”等日常生活交际知識。为此,教学时可结合有关内容进行扩充。

    例如,在学习英语中的“打招呼”时,可告诉学生:英美人见面时习惯说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 或 Good evening,如果与熟人打招呼则说“Hello!Hi!或 How are you?”等。在这方面,中国人则喜欢问“吃饭没有?”、“上哪儿去?”等。如果不了解这种差异而按照中国习惯与英美人士打招呼,就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在教学“自我介绍”时,可告诉学生:英美国家一般不用职业作称呼语,而习惯用Sir, Mr...或Miss...作为称呼,所以在自我介绍时,如男教师,应该说“Hello, Im? Mr. Wang.”而不能说“Hello, Im Teacher Wang.”;女教师应该说“Hello, Im Miss Wang.”而不能说“Hello, Im? Teacher Wang.”

    在教学“How old are you?”时,可向学生讲明:年龄、收入、体重、宗教信仰、婚姻状况等问题,在西方人眼中都属于个人隐私,随意打听是不礼貌的。如果向陌生人提出How old are you? How much do you make? Are you married?等话题,西方人就很忌讳。他们寒暄时最频繁的话题是天气的状况或预测。如“Its fine.”“Its raining hard, isnt it?”“Your dress is so nice!”等。因此,在与英美人打招呼时,要做到“七不问”:不问“去哪儿”、不问“你吃了吗”、不问年龄、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宗教信仰等。

    又如“Thank, you.”这句日常用语,教学时可向学生说明,在英语国家中,对别人的赞扬和帮助要表示感谢,以表示礼貌,这是最起码的礼节。因此,在日常交际中,“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就是对家人的帮助也要道一声Thank you。如果不想要,只要说“No, thanks.”就可以了。这与中国人的思维有很大区别,汉语在别人赞扬和帮助时,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以示谦虚。

    3. 在语法教学中加深认识

    不同民族的语言在语法结构上是由人们的思维方式决定的,属于文化之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语法教学中注重加深学生的认识,是有效渗透文化意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例如,在教学“时间和地点”等时,可用讲解和学生交流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明确中国文化和英美文化的异同:”中国人习惯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即先说大时间、大地点,再说小时间、小地点,而西方人正好相反。这样既能使学生加深对英语句子结构的理解,又能排除母语干扰,提高表达的准确性。

    4. 利用课堂表演加深体验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要“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为此,教学中要积极创设近似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两种文化的氛围和不同,同时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例如,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有很多差异,对于节日里别人送的礼物,西方人一般都要当面打开,并且欣然道谢。而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接受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为此,在教学When is your birthday?一课时,可在学生掌握基本句型的基础上,让学生在《Happy birthday》的歌曲中,分组表演英美人过生日的情境:(1)祝寿者送上巧克力、名酒、鲜花等礼物。(2)按照西方国家的习惯,当场拆开礼物并表示感谢。(3)在蛋糕上插上蜡烛,与祝寿者同食蛋糕。这些活动可使学生亲身体验西方社会的习俗,感受与中国文化的差异,既有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语言氛围中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 ,又能提高他们的语用能力。

    5. 丰富课外活动

    文化渗透紧靠课堂是不够的,必须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拓展和延伸,因此,积极引领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给学生创造了解英语文化和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是文化教育的又一条重要途径。

    这方面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欣赏英文歌曲,让学生从歌曲中了解西方社会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风格,了解西方人的风俗习惯、喜怒哀乐;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表演活动,促使学生在反复排练中体会西方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和行为;也可以让学生从图书馆或网络中搜集一些英美文化的资料,在交流讨论中理解西方的服装服饰、穿戴打扮等;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诸如英语演讲赛、英语征文、英语手抄报展示、英语游戏等活动,促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按照英语文化习惯进行交际。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的方法很多,只要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适时适度地向学生进行渗透,就能使学生逐渐地掌握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接受中外文化的异同,提高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吴学忠. 跨文化交流背景下音乐融入外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 2012, 05(06).

    [3] 王英芝.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加强文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10(08).

    [4] 李丽. 浅谈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N]. 莱芜日报, 2010.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实验中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1: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