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低中年级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策略研究
范文

    【摘要】“核心素养”要求下注重对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文章对当前小学英语低中年级教学中对文化品格培养缺失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低中年级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策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挖掘文本资源,了解外国文化;创设合理情境,体验外国文化;对比中外文外,渗透文化意识。

    【关键词】低中年级;文化品格;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李梦恒,常熟市张桥中心小学。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这对小学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 小学低中年级英语教学中对文化品格素养的培养现状

    1. 教师的文化意识不强。由于近几年对“核心素养”的大力推行,在一些赛课与展示课中,大部分教师能关注语言运用能力、学习能力,通过一系列精彩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并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但是一般教师对文化品格素养的培养意识欠缺或是为了追求核心素养的全面性而简单带过,并沒有取得实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 “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外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2. 低中年级教材文化板块的缺失。在译林版《英语》教材中,五六年级有culture time板块,但在一至四年级的教材中并没有文化板块,没有文化板块并不意味着在教学中就可以无视文化意识的渗透,忽略学生文化品格素养的培养,而是应通过教师的引导与渗透,进行初步的文化教育。

    3. 低中年级学生的学习现状。低中年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所需掌握的语言知识技能不像高年级学生那么多,没有涉及语法知识的学习。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能有较多的时间关注文化的了解与对比。《课标》指出:“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外国文化知识应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通过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生的文化意识应达到二级,其中能在低中年级就进行文化渗透的有:“知道英语中最简单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对一般的赞扬、请求、道歉等做出适当的反应;知道世界上主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知道英语国家中典型的食品和饮料的名称;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初步注意到中外文化异同。”

    二、 小学低中年级英语教学中对文化品格素养的培养策略

    1.挖掘文本资源,了解外国文化。译林版《英语》教材以单元为单位,每个单元都涉及一个话题及功能。在单元中,细分为几个板块,配有文本与插图。书本上的文字都能引起师生的关注,但是插图往往会被忽视。尤其是学生,很少关注插图中的信息,或是看了插图以后并没有获取信息,只是娱乐性地欣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从中获取隐含信息。对于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没有特定的文化板块,但在插图中有了体现。例如,一年级上册Unit8 “Put on your coat”中Rhyme time板块的插图是一颗圣诞树,上面有一些装饰,下面有一些礼物,这与五年级上册Unit8 “At Christmas”Story time中关于装饰圣诞树的内容是一样的。因此,在教学一年级的本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渗透关于圣诞的文化信息,让学生初步了解圣诞节。以下是笔者的教学片段:

    T: Look at the tree.(教师指PPT上的圣诞树)

    What can you see on the tree?(在树上你能看见什么?)

    Ss: ...(学生用中文说出铃铛,星星,月亮,还有scarf)

    T: Great! We can see a scarf on the tree. It's a red scarf.

    Look at this ball.(手指彩色小球)

    Ss: It's nice.

    T: Look at this moon.(手指月亮挂件)

    Ss: It's nice.

    T: Yes, they're nice. They're pretty things.(漂亮的东西)

    T: Now, look.(手指树下)What can you see under the tree?(在树下你能看见什么?)

    Ss: Box.

    T: Great! Can you guess what's in the box?(你能猜猜盒子里面是什么吗?)

    S1: A scarf.

    S2: A coat.

    S3: A sweater.

    S4: A beanie.

    T: Great! Anything else?(引导学生说说前面几个单元学过的物品类单词)

    S5: A teddy.

    S6: A puppy.

    S7: A balloon.

    ...

    T: Wow! Great! They're presents.(礼物) So, do you know what holiday is it?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

    Ss: 圣诞节。

    T: Yes, it's Christmas. And it's cold. Christmas is coming. We buy a Christmas tree and put on some pretty things on it.? And we put presents under the tree. Let's have fun at Christmas.(PPT呈现相关中文信息,学生初步了解圣诞节。)

    2.创设合理情境,体验外国文化。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要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就需要给学生创设蕴含这种文化的情境,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在真实的氛围下,感受外国文化。情景是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影响了英语教学的效果。学习语言只有在一定的情景中才能理解和表达,正如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所说的:“如果没有语言情景,词就没有意义,也不能代表。因此,话语也只有在情景语境中才能产生意义。”在课堂中,笔者经常利用多媒体设备来突破教学重难点,把文字、声音、图像等融为一体,创设学生主动参与语言交际活动的情境,让学生走入情境、理解情境、表演情境,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例如,在译林版《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6 “At the snack bar”(Story time)的教学中,笔者沿用教材“点餐”情景,适当扩充文本,使“点餐”情景更真实,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学生以文化体验。Story time部分呈现的是Mike, Helen和爸爸在快餐店点餐的场景。他们相互问答各自想要的食物和饮料,然后向服务员点餐。课文注重点餐前,他们之间的讨论,通过“What would you like?”及其回答“I'd like...”来确定“点些什么”。三人选好食物和饮料之后,由爸爸去向服务员点餐。文中服务员只讲了一句“Anything else?”,与现实点餐情境有较大的出入。教材编者也在这里留了大量空白,于是笔者根据现实情境,扩充文本,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的服务员是怎样的,并想想他们会说些什么。笔者从“问候语”“欢迎词”“询问”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扩充,学生能根据生活实际,说出问候语“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欢迎词“Welcome to my/our snack bar.”和课文所学的询问点餐“What would you like?”而不是一來就询问“Anything else?”顾客还没点餐,怎么能问“还要其他东西吗”呢?通过真实的情境与生活经验,学生丰富了课文对话,在本节课中的表演环节才显得真实有意义,也使学生体验外国的饮食文化。以下是扩充后的情景对话:

    A(服务员) B(顾客)

    A: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 Welcome to my/our snack bar.

    B:? 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

    A:? What would you like?

    B: Id like...

    A: Anything else?

    B: ..., please./ No, thank you.

    A: Here you are.

    B: Thank you.

    3.对比中外差异,渗透文化意识。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体验外国文化,并不意味着一位地推崇外国文化,否定中国文化,而是让学生开眼看世界,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要进行跨文化交际,必须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得体、恰当地进行交流。因此,在英语文化的学习中,还应时刻联系自身,对比中外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在跨文化交际中承担文化传播者的角色。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Unit6 “At the snack bar” (Story time)时,学生对于外国的小吃非常感兴趣。可以结合之前所学和本课新授,学生能够说出许多外国小吃,如食物类tart、pie、cake、hamburger、sandwich、noodles、rice和饮料类milk、juice、coffee、tea。在这些单词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中西方饮食进行对比。不对中西方不同的饮食习惯进行“好与坏”的评价,而是了解差异,理解差异的背景,从而选择合理、健康的饮食。在教授noodles与rice时,有学生提出疑问,该生说在电视里看到的外国人吃的面条儿与书上的图片不一样。确实,在西方,图中“汤汤水水”的面条儿并不常见,他们比较常吃的是意大利面(pasta)和通心粉(macaroni)。再如,在饮料方面,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影视资源,学生不难发现西方人较多的喜欢喝咖啡,而中国人,尤其是爸爸一辈的人更多地喜欢喝茶。中西方在饮食方面有明显的差异与偏爱,究其原因,可以布置一项家庭作业,请学生课后通过阅读课外书、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或是观看相关影视片段,了解造成饮食差异的原因,在之后的课上进行交流。通过自主学习得知这与中西方的地理环境和物产有关。让学生了解中国是个盛产茶叶的国家,通过“丝绸之路”将中国茶叶与茶文化向外输出,以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归属感。

    三、结语

    总之,只有教师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增强文化教学的意识,在不同学段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学习规律,不断地向学生渗透文化知识文化内容,充分挖掘文本、创设合理情境、对比探究中外文化,才能将文化“润”入人心,才能有效培养与提高当代学生的文化品格,培养核心素养要求下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宋维华.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6(3).

    [3]陈英莲.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品格培养策略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