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让初中数学课堂中的“生成”因“预设”而美丽
范文

    周晔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形式下,为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学环节的缺陷,尊重学生探求知识的认知规律,本文从两个案例出发,寻找不足,阐述“预设”与“生成”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和相互联系,试图改变传统教学的被动式、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认知结构;预设性;生成性

    王明阳曾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教学过程中“听讲是知之始”看似正确,却未必可行.下面是筆者亲身经历的一节课.

    案例1 一节失败的常态课

    新授圆周角定理:

    第一步:笔者通过粉笔和课件演示了同弧上的圆心角和圆周角及其三种情况;

    第二步:引导学生得出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第三步:花5分钟证明该定理(大部分学生在下面早哈欠连天了);

    第四步:进入巩固知识阶段.

    例1 如图1,在⊙0中,∠AOC= 140°,∠ACB=50°,求∠BAC的度数.

    生甲:……?

    生乙:将AC与BO的交点记为点D,……

    生丙:∠AOC=140°,OA=OC,所以∠OAC=∠OCA =20°,也等于∠OBA.

    因为OB= OC,所以∠OCB= ∠OBC =700.

    所以在△ABC中,∠BAC= 180° - 70° - 20° - 50°= 40°……

    看似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情况不妙了.虽然笔者已经把这个“简单“的定理“抛”给了学生,但学生在应用定理时却看着“一堆”线段已是乱作一团“麻”了.

    是啊,“预设”是超前的,是狭隘的,“生成”应是多元的,美丽的,而笔者却错过了这道美丽的“风景”.

    1 问题提出:重说认知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是自己积极主动地建构对知识的理解的过程,这种建构有其特殊性,每一学习者都是在自己已有的经验基础上以其特殊的方式在建构.并且,每一学习者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建构的,每个人对事物都有独特的理解,不同人之间的交流可以影响学习者形成不同的建构.

    备课是每位教师教学的“本能”,备课也就是教师对教案的预设,“滔滔不绝”一堂课则易,高效、互动则难.认知规律告诉我们,教学设计应从其特点出发,从具体到抽象,层次分明,使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有效巩固知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寻找真理和发现真理的方法,数学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能动地建构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

    2 针对问题的应对措施

    奥苏伯尔曾说:“学生知道了什么”。教师只有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才能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去展开教学,学生才能更新和拓展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从而使他们获得真知.

    2.1 从生成中再预设

    针对案例1,第二节课教学中笔者改变原来设计

    第一步:请某学生站起来用纸和笔构建出圆心角和圆周角的位置关系;

    (几个学生顺利完成我想要的图形,其余学生不由自主的也在成功笔画着)

    第二步:师提问:请大家说说看,怎么样去判断图中圆心角和圆周角之间的关系呢?

    生1:用量角器量一量啊(手里已经拿着量角器了)(其他同学哄笑…)

    生2:可是量出来的东西一定存在误差啊!(有很多认同乙的学生点头)

    生3反驳:没关系啊,老师让我们先发现规律,然后不用测量,用老师以前教过的知识再进行证明就可以了.(大家又点头)

    生4:难道所有的圆心角和圆周角就某某同学画出的这种图形吗?

    生5:还有还有,我的就和他不一样呢!

    师答:对,但在证明问题时,我们讨论他们的不同情况,有没有简单的分类方法?

    有学生开始继续笔画,有学生开始沉思,有学生开始翻书找答案……

    师引导:平面内的点和角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圆心在圆周角内,圆周角外,圆周角的一条边上,那么……

    有生抢答:嗯,对,我们只要对这三种请况进行讨论就可以了,

    第三步:亮出定理,简单证明.

    点评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行动”.完整的认知过程要重视“行动”,从认识规律出发,让学生从感知到观念,帮助学生重建认知结构,教师只有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才能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展开教学,学生才能更新和拓展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从而使他们获得真知.

    2.2 矛盾体:认知过程中,预设与生成孰重孰轻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亲身体验的过程和质量.为此,要认真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2.1 预设服务认知:有效预设为成功认知铺路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起着统率和整合的作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在目标的设计上应该简明、清晰、具体,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状态,又要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可能性.所以教学中应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建构知识网络体系,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那么做好课堂的设计,就显得很重要。

    案例2预设要通俗易懂,实现原有知识到新知识的逐步转移

    问题“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有很多应该注意的问题,但是如何告诉学生,让他们接受理解会应用呢?——运用小学数学应用题来举例: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13:4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