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关联
范文

    【摘要】“关联-顺应理论”是在杨平2001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被首次提出,其中提到将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相结合,相辅相成,用一种理论的优点来弥补另外一种理论的不足,从而形成一整套更加具有研究价值、使用价值和现实价值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关联-顺应理论;外交翻译;模糊语言

    【作者简介】叶莹(1988.01-),女,汉族,湖北武汉人,武汉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翻译。

    【基金项目】本文是武汉商学院校级科研青年项目《关联顺应理论视角下的外交英语翻译研究》(2018KY011)研究成果之一。

    引言

    经过三年时间的打磨,“关联-顺应理论”已然发展得较为成熟了——说话人利用语言使用来让听话人理解其表达的意思,在语言使用中就包含了对说好话环境的预判,然后利用关联与顺应,选择出最适合当下情况的说话内容,最后通过对说话方式的选择生成词句;通过对推理结构的选择生成理解。外交语言时应用的模糊语言一直是翻译时比较突出的难点,但在合理的一个应用下却能够让翻译过来的语句更加准确,具有更加强烈的情感色彩。

    一、 “关联-顺应理论”与外交翻译模糊语言

    1.“关联-顺应理论”。要充分地认识“关联-顺应理论”,我们首先需要从这个理论的本源“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开始进行分析。“关联理论”是从认知学来进行叙述的一种理论,“关联理论”提到,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认知过程,对于对方说的话需要通过自我认知、自我推理然后建立自身具有说服力的关联原则,并通过自身建立的这种关联原则来将日常说话中的许多语句进行连接。

    在《语言顺应论》这本书中提到,语言顺应论是由Jef Verschueren创立的一种语言学理论,在Jef Verschueren的眼中,当我们在日常说话的时候需要根据当时的环境和自身要达到的目的来使我们所说出的话与当时的环境、自身目的相适应。用“顺应理论”来解释日常的语言交际就会发现,我们对于语言的使用其实是说话双方在不停做出选择,在此之中,说话双方对于交流内容的想法都将利用语言来体现出来。

    在将“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相结合后的“关联-顺应理论”在主要内容上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由杨平最早提出的“关联-顺应理论”中提道:人们进行话语交际是为了寻找最合适的联系方式;人们在交际用语中选择的关联假设能够决定其说话的方式;关联假设是人们为了是前后语句通顺、更加具有逻辑性而产出的产物;关联与顺应将同时体现在人们的说话过程中,说话人根据当时的说话环境和需要达到的目的来做出一定的选择;关联与顺应同样也是一种对于策略的选择。

    2.外交翻译模糊语言。语言极具弹性,模糊语言作为一种语言的自然属性,在近年来引起了许多探索者的强烈兴趣,也有不少专家开设了课题,专门为模糊语言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我们日常交际的过程中,由于说话环境的不同和自身语言表述的习惯,常常会说出许多外延不确定、内涵不确定的话语,跟具有极高精确性和表意表象性的语言而言,模糊语言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同一句话在不同的语言环境或是说话的方式等多方面影响下将变得具有不同的含义,有时候即使说话者和听话者在同一环境中,但由于每个人在话语理解上具有一定的差异,利用模糊语言也会造成一定的歧义出现。

    外交翻译是将一种语言转化为另外一种语言,实现这项过程不仅需要转换人十分熟悉两种不同的语言,还要根据两种语言中不同的关联方式和顺应模式来进行合理的转换。特别是遇到模糊语言,首先转换人就必须先要根据模糊语言出现的环境和说话人的目的来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推理,进而使一种语言能够正确、精准的转化为另外一种语言。虽然模糊语言使外交翻译显得更加的困难,但是在从认知的角度去认知模糊语言的同时,也不可忽略了模糊语言在实际的交际中能够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关联-顺应理论”下的外交翻译模糊语言探析

    利用“关联-顺应理论”来分析外交翻译模糊语言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词汇层面。词汇是语言最基本的单位,所能概括语句主要含义的内容,合理的词汇运用能够使听话人更好的接受说话人索要表达的内容。在外交翻译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模糊词语,例如“基本上”“很大程度”“几乎”等,由于这些词汇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这段内容的即使与真实情况有所差异,也能被人们所接纳。许多关联假设性象征性标志也属于词汇,例如“因为…所以…”“如果…那么…”“只要…就…”等,在对外交翻译模糊语言进行分析时,要意识到人物在进行交流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对需要翻译语言的语境以及目的来发掘需要翻译内容最突出的意义,利用合适的关联假设以及顺应模式进行合理的体现,避免由于模糊语言的弹性、范围性,导致翻译过来的词汇出现意义、内涵上的误差。

    2.句法层次。在不同的语言中,由于文化和人们说话习惯的影响,会出现句法出入很大的情况。句法层次上的模糊主要指的是从将词汇组合在一起的语法和结构上的不清楚,上前后词、前后句联系在一起的关联假设常常出现在句中和两个句子之间,即使运用相同的关联假设和关联原则也会因为两种语言词语、句子之间相联结的方式、先后摆放位置的不同而产生不一样的含义。即使是在外交语言中也很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所以不仅需要翻译者对两种语言之间关联假设和关联原则的熟悉度高还需要很好地顺应当下的环境和进行交际的目的,合理应用模糊语言。

    在外交语言中,最常见的在句法层次上的模糊语言是否定句——许多否定词单看词汇,是具有很强的清晰度,但是放在句子中间,就会使句子的结构和语法变得复杂起来,有的甚至会使一个句子出现两种相反意义上的理解。例如在使用双重否定“我们没有不理解…”,或是三重否定“我们不认为他不是无动于衷的…”等等使句意变得复杂,在外交用语中,有的双重或是三重否定会让说话人的语气变得更加强硬,充满不容置疑的情感色彩,例如中国曾在一次外交场合中说到“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这句话,通过加入否定意义的词成为否定句式,使我们的态度和立场变得更加坚定,也暗示了如果其他国家将使用核武器,那么我们也将进行使用的态度。在进行外交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就应该重点关注句式当中出现的否定词汇,看清说话人需要表达的情感色彩,使译后的文章或是话语也能够体现说话人的语气和代表的态度。

    由于是外交语言,所以有时也会为了双方所处的位置,用较为委婉的句子来呈现,例如想要表达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时候,大多外交语言会使用“不正确”;“太差”会变成“不够好”,这样用法的改变会让较为对立化的外交关系从说话语气和内容上向友好的方向发展。

    3.段落层次。在段落上的模糊语言只要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整段由模糊性的语句构成,第二种是,通过联系上下文来产生。在极为正式的语言场合中,外交场合由于人们大多通过口述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时不能将自己的意图表现得过于明显,但又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让听话者能够明白,为了能够充分体现,有时就会才用到模糊的一段。例如利用“蒙太奇”式的说话方式,将结构、语法、词汇、关联假设等内容相似的一句话进行不断的重复,看似每句话的含义都具有相似性,但当他们拼接在一起后就将达到不一样的效果——引起听话者的注意、丰富说话内容、增强暗示意义等。

    4.建立新的关联-顺应模式。“关联-顺应理论”在十几年的丰富实践中已然变得较为成熟了,国内的众多学者也依然对目前最新的学术成果有了统一的认可。现目前“关联-顺应理论”已经被使用在了外语教学方面,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让学生在两种语言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默契和联系,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相比之下,我们同样也可以将“关联-顺应”利用很好的应用在外交翻译的模糊性用于上,具体模式体现在:

    说话人通过语境建立合适的语言结构使表达出来的内容充满动态性并能够凸显意识,然后再通过假设顺应来与选择推理形成最大的关联程度,最后实现话语的产出。而听话者同时也是翻译人员将根据说话人对说话对象所处的语言环境、语言结构、动态性、凸显的意识程度来做出假设顺应,继而进行选择推理,最后形成合理的话语理解。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关联-顺应理论”应用在外交翻译模糊语言在现如今还在發展的初期,我们将根据这一理论对外交翻译时出现的模糊语言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和分析,用更加创新的思想和更加实际的行动进行拓展,立志于让外交翻译能够利用好模糊语言,得到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曾建,张悦言.外交模糊语言的使用及翻译方法探讨[J].国际公关,2019(04):6-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