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议如何把握小学阅读教学 |
范文 | 韩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着学生能否掌握更為丰富的语文知识,还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其他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因此,如何把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林语堂先生在谈读书时曾说,“一个人读书必然出其自然,才能彻底享受读书的乐趣。”主要注重以下方面: 一、阅读教学要注重积累语言文字 通过阅读,可以对常用汉字和词汇进行大量积累。叶圣陶先生说过“厚积言有物”,其意就是没有丰富的词语积累就言而无物。所以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认识2500个常用汉字和3500个口语词汇,并要具备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能进一步将口语表达转化为书面表达,促进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初步的感受、理解、欣赏能力,为今后的语文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发挥精读课文教学的引领作用 读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种,略读要求学生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精读则需要学生认真研读文本,字斟句酌,有时甚至需要学生将自身的想象力和文本所描绘的意境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理解文本,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理解文本基础上才能更有效地运用阅读所获得的知识。 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析品读重点词句,这就是精读,通过精读,学生字斟句酌,能初步感知作品优美的语言,从字里行间体会文章所要传达的思想,并与作者产生共鸣。比如,教《美声图书馆》时,我先让学生略读,粗浅地了解文章大意,之后让学生结合文中重点字词句进行品读,并画出自己觉得优美的短语和句子,说说美在哪里,让学生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三、阅读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初步的感受、理解、欣赏能力为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师富有情感、声情并茂地示范阅读,让学生如临其境,在体验中寻找阅读的感受,在欣赏中享受阅读的快乐,从而进一步熏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四、阅读教学要注意阅读方法的运用与指导 阅读教学要讲究方法。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必须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指导得当,学生的阅读效率才能提高,指导不当,则会事倍功半。教师应该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法,尊重学生有个性的阅读感悟,并适时适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阅读的激情 如,在教学《小木偶的故事》一课中,我就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学习课文。整节课中,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自由结组,自主学习探究,教师则发挥指导者、协助者的作用,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与学生平等交流、因势利导,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氛围愉悦,形成人人参与学习、各个投入实践的生动活泼、省时高效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这种寓教于乐的师生互动中自己体会文中的道理。 2.阅读时给学生创设读书的氛围,以读悟情,培养语感 在实际生活中,我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通过读了解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更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语文阅读课训练主要以读书为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多读能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读懂文章,更深入细致地感悟文章的内容。指导读书时,教师不仅要将自己的情绪、语言、体态调动起来感染学生,同时也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录音、录像、电视、电脑等,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创造氛围,使学生敢于朗读、乐于朗读,觉得朗读有趣,也更有自信。学生在提升朗读技能的同时,能用心体会文本情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文本理解,所以,朗读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3.倡导自主阅读 自主阅读要坚持“以读为本”,学生要学会品词品句,感悟情味。 学生阅读时,教师先让学生粗读文本,初步了解文章的整体框架结构和主旨大意,初步感知作品中优美的语言,其间让学生做笔记,圈点勾画,对优美的句子进行标记,并在对应的语句上写出自己对相应语句的看法;其次,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品读,深入感知作品,将学生的看法与作者表达的情感相结合,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读的时候要注意培养形象感,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文字相关的表象,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语言转变为形象鲜明的内心视像;要注意培养情味感,努力挖掘和体验教材的情感因素,发挥教师自身的情感传导作用,引导学生在对课文的分析和朗读中体验作者的情感;要注意培养意蕴感,引导学生体会揣摩作者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法”,只要遵循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直接与文本对话,启发、诱导、点拨甚至讲解,学生便会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懂,由不会阅读到逐渐学会阅读。“无定法”,只要因文而异,因生而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师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教法,直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如此坚持下去,我们的语文课必定会上得更加扎实、有效。作为老师,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把时间交给学生,把阅读的自主权让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在宽松、活跃的阅读氛围中爱上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注:本文系课题《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的研究成果,立项号:GS[2018]GHB0699。 编辑 李烨艳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