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评价方式的研究
范文

    朱秀华

    摘 要:核心素养是当下教育改革的热点和聚焦点。核心素养里的三大方面和六大指标,都指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以人为本”是数次改革中越来越突出的要素。而在自身的教育中,出现了一种很无力的现象:教学效果被各种无序、无规则所冲淡,学生各种不良的学习习惯让自己感觉很挫败。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教师应寻求语文学科评价方式的创新与有效性,改变这种无力感,切实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困惑;学习习惯;评价方式

    一、教学中的困惑

    在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十几年之后,两年前,我进入了小学起始阶段的语文教学领域。在不断的摸索和学习当中,慢慢地从原来的懵懵懂懂到现在的自我感觉良好。只是,在这两个学期的期末复习阶段中,我发现自己在小学语文方面仍然是个门外汉,很多情况让我产生了无力感。

    语文复习是千头万绪的,在我带领学生总复习时,发现学生上课听讲不认真,知识点总会错过;作业质量一般,甚至要不断地催交;表面上看起来掌握得很好,当堂检测起来却是很多学生不过关,复习不踏实、不上心;作文辅导时更是觉得学生力不从心,字体不端正,涂改随便等状况让我不知从何下手……我很想带他们投入到复习中,却总会被这种种的细微问题弄得事倍功半。细想一下,都是自己平时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方面做得不到位:事务性琐事、会议、备课、上课、改作业等,看似在忙正事,却偏偏没能正视学生习惯的培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不要以后在复习或带着学生遨游知识海洋时还是这样的无力,我要改变,也知道好习惯的培养刻不容缓,我在寻求一个契机、一个突破口。

    二、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契机也是指引,同时评价方式的研究是途径和突破口

    前段时间,参加了有关核心素养的几次培训学习,对我触动挺大。核心素养是很多专家历经几年的时间才建构起来的,它是当下教育改革的热点和聚焦点。核心素养里的第一层次是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这三个方面,第二层次是相对应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这六大指标,底下还有第三层次的十八个要点,都指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主向上的优秀的国家公民。而这次教育史上的第三次变革,“以人为本”这个理念更为凸显。所有的教育,所有的发展都是围绕着“人本”这个中心,如果离开了教育的主体——学生,那这种教育就是失败的。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人生。”素养的养成离不开好习惯的推动。道理易懂,可要着手培养,却是费时费力,却忘了这费时、费力的培养恰恰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最需要的。反思自己,之所以在复习阶段这样的混乱和无力,正是因为自己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没把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做到实处,没把“以人为本”放在首位。

    在核心素养的触动和指引下,我有了改变的决心和勇气。而评价是促进良好习惯的最佳和最快的方式,因为评价是反馈反响,能与学生产生互动与交流,当学生的改变能得到最直观的回应,那么后续改变的力量会更强,因此,评价方式的研究是途径和突破口,能解决我现实教育中遇到的困惑,借机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评价方式的研究

    1.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评价方式的原则

    首先是时效性、简便性。基于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始终离不开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所以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评价方式的研究也是围绕这四个方面开展。学生要培养的习惯多数是在学校里、课堂上,同时反馈必须及时才能收到实效,因此,评价的内容、操作等必须是简便、容易操作的,不然容易使评价机制半途而废,仍然使教育教学重回无序、混乱的循环当中。

    其次是突出主体,自主发展。评价是为了让学生这个主体自主发展、全面发展,而真正的成长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觉醒和成长,因此,评价方式的设置应该是围绕着学生的自我评价进行,教师和家长的评价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关注到自身的进步,关注到良好习惯在自己身上产生的自我觉醒与成长的神奇力量,从而不断向上。

    最后是科学性。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评价方式的研究,设计的内容应以核心素养为内核,方式凸显自我发展与成长,考虑周全,不随意设置,只有科学,才有操作实施和推广的可能,才能真正地让评价服务于教育教学,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2.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评价方式的具体操作

    “磨刀不误砍柴工”,现在我们基本上都是大班教学,教师的精力有限,只有培养有力、得力的小组长,才能将评价具体实施的点落到实处,让教师能及时捕捉到“漏网之鱼”,及时发现学生习惯养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马上跟进,不让评价流于形式,没有实效。要培养有力的小组长,教师要经常对组长进行培训,比如如何带领和监督组员,如何进行小组评价,如何帮助弱一点的组员进步,如何归纳反馈等;同时,教师也要经常与组长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拉拢军心,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组员们;当然,组长的奖励机制也很重要,小组优胜了、进步了,对组长的表扬、鼓励、奖励应比组员上一个台阶,保持组长们的热情和干劲。

    评价表格设计上,都设计有家长、教师、自评三个方面的内容。“听”的评价表现捆绑小组进行,小组设有记录本;“说”“读”“写”是教师设计一个表格,定时更新,贴在孩子笔记本的封面上,能及时让教师和学生在表格上进行反馈,以简便、容易操作为主。

    两周一次,评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进行表扬、奖励。当大家表现都在进步时,过一段时间后可以将评比时间拉长,评比的内容拉升。

    评价内容如下:

    听,懂得倾听是一种素养,善听、会听是一种能力。“听”方面的评价以小组进行,主要阵地是课堂。课堂上,從专注、倾听(尊重别人、尊重自己)、善听思考(积极举手)三个方面进行小组竞赛,在任何一个方面突出的小组,马上将代表“听”的能力的小红花贴到小组记录本上,有小组红花的,组员都可以在自己的评价表相应的地方画★。每天语文课下课前用2分钟小结、表扬;家长每周也可对孩子“听”的素养进行评价。教师两周后总结表扬,并在家长中进行表扬、鼓励;在实施过程中,会适时加入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在玩之中学会倾听、善听。

    如果“听”是一种吸收的过程,那么“说”就是将吸收的东西内化成自己的理解之后的表达。会说也要懂说的修养。因此,“说”方面的评价从懂礼(举手、不乱搭话、倾听)、会说(说完整)、能说(生动表达)三方面入手。教师觉得孩子做好了,可在课堂上任何时间或下课前一两分钟,用笔在表格上画★,孩子也可根据自己的表现看能否得星;此外,要求孩子在家给父母讲见闻或看过的书,父母每周都对孩子这些“说”的素养进行评价。

    读,在小学阶段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流利、生动、有感情)和课外阅读(主动积极、专注、分享)这两方面的素养。课堂上,进行学生的朗读训练时,教师可以实施表扬和反馈;课外阅读推广上,渲染回校后即看书的氛围和每周一次阅读分享课。先是学生按照学号,一周是5个学生分享或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然后是教师给学生分享和阅读推荐的书目,借此营造班级共读一本书、一系列书的氛围,共读后有分享会。曾经,我连续两周都给学生分享和阅读《笨狼的故事》这本书,生动的情节,绘声绘色的阅读,让他们都喜欢上这本书,并且主动去购买笨狼系列的书,掀起了共读热潮。课外阅读的评价比较机动,可以是一周一次,在阅读课上总结阶段进行即可。

    写,“字是人的第二张脸”,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对学生的成绩和做事态度、行为素养等都有影响,因此,对“写”的习惯培养、素养形成是我比较着力的地方。“写”方面的评价,主要从作业(端正、整洁、改正及时)、作文(书写端正整洁,符合主题、内容充实,错字少,没拼音)这两个方面进行。作业上,教师批改时根据那几个要求,符合的就在本上画★,学生拿到作业后就反馈在表格上,作文也是如此。“写”方面的评价,我会很重视表扬和奖励,毕竟作业和作文上这些要求的实现,能直观而重要地反映出学生的态度,能潜移默化地塑造孩子人文素养、自主发展、责任担当等,这个习惯和素养的养成,能切实解决我之前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困惑。评价表格的设计见下表。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评价的奖励机制

    评价制度是为了促使学生往好习惯的方向去发展,最终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而奖励机制则是强化与内化,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外力推动下形成的好习惯逐渐变成自身的行为习惯与准则,对小学阶段学生人格塑造更是如此。为了让学生自主地发展,我在奖励机制的设定上让学生自己去设置,当然,还得是在教师可以做到的范围内。

    班级里设立小组心愿卡,每个小组讨论后,形成自己小组的心愿卡,当在评比过程中小组获胜后,组员们都可以选择享有心愿卡里的一个心愿;同时设立个人心愿墙,每个人先写下三个心愿贴在心愿墙处,当成为优秀个人时,便可选择一个心愿去实现。小组和个人的心愿定时更新,可以有相似的地方。比如,免一次作业、去图书馆借书、在操场上玩、带玩具回校等,都是学生喜欢的、想努力达成的心愿。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评价方式的研究,问题的提出源于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困惑,在核心素养的指引和启发下,利用评价方式这个切入点来解決,在解决困惑的同时,力争做到“以人为本”,为孩子学习、生活、人生而努力,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养的人而奋斗。当然,现阶段的尝试和研究,仍然有局限性和不足,但是我相信,在坚持“人本”理念不动摇、核心素养方向不偏差的基础上,这个研究会更完善,能使学生更受益,从而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辛涛,姜宇,刘霞.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1.

    [2]王娇.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德育内容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3]徐田子.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研究与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7(6):1-4.

    [4]刘琰.基于语文教学加强核心素养的研究[J].北方文学(下旬),2017(5):157-15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4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