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咀嚼诗歌意境,提升人生境界
范文

    黄晓晶

    古典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语言凝练,韵律优美,意境深远,思维跳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古典诗歌知识容量大,审美要求高。要读懂读好古典诗歌,不能仅停留在诗的表面语义,而必须透过表面语义,去咀嚼、领会深含其中的思想感情,从而得到美的熏陶及美的享受,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境界。

    古典诗歌教学的成败,取决于教师能否正确、深入地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和欣赏作品中的意境。所谓“意境”是作者抒发感情时创设的一个空灵的境界,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观察、想象或描绘的物象、画面融合的产物。在赏析诗歌时,如能引导学生进入此境,必能得到深刻的情感体验、人生感悟和审美享受。然而要引导学生进入古典诗歌的意境,教师必须具有比较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审美修养,正因为如此,古典诗歌教学对于语文老师来说常常是有一定挑战性的。

    古典诗歌教学中该如何引导学生进入和体验、欣赏其中的意境呢?我认为可以分三步来引导学生。

    一、把握诗中之“象”,组合画面,引发冥想与体验

    大凡作者写诗,都是因情而作,情感的流露一般要寄托于现实可感之物。注入了诗人特定情感的可感之物,就是所谓“象”(在诗歌理论中通常称之为“意象”)。因为不同的“象”的采用,诗歌可按内容分为田园、山水、边塞、咏物、咏史等。作者将自己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寄托于山水、田园、史物等抒发出来。学生在诵读诗歌时,首先应关注这些景、事、物,即“象”,然后调动自己的空间思维能力,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画面。这一幅幅图景正是作者情感驰骋之地。作者或写景,如崔颢的《黄鹤楼》,写登楼远眺,一空楼,一人,空旷的天空独有白云,在此环境中,人自然会生出寂寞孤独之感;或写事,如杜甫的《石壕吏》向我们展现了安史之乱时百姓家园生活破碎的悲惨图景;或以“物”为象,如杜牧的《赤壁》,作者只写深埋地下的折戟,由此读者联想到当年赤壁之战的情景,在此历史背景下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当然,也有些诗歌作者将景事物都融入诗中,展现了更为广阔的画面,表达自己深沉复杂的情感。如辛弃疾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了大雪飘飞的塞北,军营士兵的生活情景及与朋友饯别的场面,茫茫远去的雪山路。学生借助想象呈现出一幅幅画面,不能不说给了我们一种极美的享受。有了这些画面,要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就容易多了。

    二、扣住绘象之辞,深入意境,体会思想与情感

    诗歌的意境包括“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对于“有我之境”,诗中的绘象之词,就是作者为情感流露遣词炼句的结果。如李白的《宣城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作者无穷愁绪涌上心头,坠入不称意的苦闷中,以散发归隐表示和黑暗社会决裂之情,极度宣泄的思想可见一般。有些诗歌在选词当中伴随修辞方式的使用。如曹操的《龟虽寿》,以“老骥”、“烈士”自喻,表明自己志在千里,壮心未已的壮志豪情。还有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采用夸张修辞表达自己心中愁绪的深长。

    “无我之境”则是作者将自己隐去,含蓄深远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对此学生较难理会,须有切身的感受。当读者在想象与感受中让画面萦绕于心之时,自可借助绘象之词将自己置身其中,进入作者创设的情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是一个,群山环绕的幽静的山间,在此采菊,远望山峰,视野宽阔,空灵而飘渺。这是一个虚、空、远的境界。对此热爱之人,必有宁静超脱,纯洁淡雅,鄙弃污浊尘世的心灵。其人性美对后人的启迪可谓深远。诗之美即在此,领会品尝到它的精髓,想不受其感染恐怕也难了。

    三、潜入意境之美,内化入心,提升人生境界与品位

    借助意境的解读和品味,深入理解了诗歌之情、之思、之义,这还不是古典诗歌阅读欣赏的全部。在此基础上潜入意境之美,于人生的体味和感怀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才是古典诗歌阅读欣赏的最高境界。如此,则能真正切入和凸显语文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超越语文工具性和功利性的目标,实现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效。

    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七言古诗,诗人笔下的塞外风雪奇丽雄浑,色彩浪漫夺目,内涵丰富宽广,意境鲜明独特。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等诗句,将学生从对奇特景观的好奇与感叹的表层体验中拔出,引导他们把大自然的奇丽景致与作者的壮逸情怀及浪漫理想联系起来,上升到对人生情怀和崇高境界的感悟与冥思。要做到这一点,教师此前还应当相机叙事陈情,让学生知晓岑参两度出塞任职,六年戎马边疆,渴望建功立业,饱经雨雪风霜的人生经历和壮怀理想。

    中小学语文教材选入的文学作品中,古典诗歌占有不小的比重(以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七、八、九三个学段共选入古典诗歌73首)。当学生在诗歌学习欣赏中屡经此种潜移默化,不但能够形成优良的语文素养,其“精气神”更能够达到较高的高度和境界。中学语文诗歌教学倘能够达致如此境界,则所谓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理念就不是一句空话了。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第十六中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