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提升课堂品位
范文

    林鸿萍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有一句名言:世界上任何一个人能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只要给他提供适当的前提和学习条件。也就是说,任何知识都可以以合适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段的儿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完成数学教学过程的有效方式,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发展的方向和动力。

    为了激活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心态,使认知活动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处于最佳状态,每节课教师要做好创境激趣工作。下面谈谈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一、问题情境创设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可以有效地强化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而趣味性的知识总能吸引人,特别是小学生,趣味性的知识可以引发他们对问题的探究和深层次的思考。因此,在教学中,应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营造趣味性的问题情境。

    例如:某教师教学钟面的认识时,利用多媒体出示谜语幻灯片,再配上背景音乐,乐中让学生说出谜底,并说明为什么?谜语如下:

    (1)兄弟两个来竞走,哥哥倒比弟弟短,弟弟走了十二圈,哥哥刚好走一圈。(猜一物名)(时针,分针)

    (2)说上午不是上午,说下午不是下午。太阳当空照,两针合一处。(猜一钟点)(12点)

    (3)公鸡喔喔催天明,大地睡醒闹盈盈,长针短针成一线,请问这时几点整。(猜一钟点)(6点)

    猜谜语是低年级学生的喜好,这位教师把教材中的内容编成谜语,让学生猜,从而巩固学生所学内容。这样既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通过对谜语的综合分析,培养了其思维能力。

    二、问题情境创设的探究性,引导主动参与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在三维目标中把“数学思考”作为了一个重要目标,因此解决数学问题就成为了课程的一块重要内容。解决问题的核心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思维含量。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是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服务的,因此作为数学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应该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创造动机。

    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来当一回学生,现在,请你们出题给老师做,写出一个你想写的多位数,并计算一下这个数是不是能被3整除。然后报出你写的多位数,老师不需要动笔就能判断你写的数是否能被3整除,同学们相信吗?谁先来考考老师?……”经过几次试验,学生被老师的“快速抢答”吸引住了,学生眼里充满了疑惑,心想:老师到底用了什么绝招呢?于是一种急于揭谜的心理油然而生,这样,学生创新探究的火花被激发出来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沉浸在这种浓烈的探究活动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认识。这些富有挑战性、可探性的情境,使学生获得了探索知识的方法,深化了认知,促进了思考,体验到了创新的乐趣。

    三、问题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启迪创造性思维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教学时,千万不要把自己和学生都死死地捆绑在教科书里,死记那些小学生感到枯燥的概念和公式。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把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加强数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

    教学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力求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如教学“比例的意义”时,我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提问:“同学们已经学过有关‘比的知识,你们知道人的身体各部分有许多有趣的比吗?”学生积极发言,有的说,人的身高与两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是1∶1。有的说,人的胸围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2。有的说,人的身高与脚长的比大约是1∶7。我继续提问:“知道了这些有趣的比,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吗?”学生兴趣浓厚,认真听老师介绍,若你到商店买袜子,把袜底在拳头上绕一周,就知道袜子是否合脚;公安人员破案时,如果发现罪犯的脚印就能推测出他大约有多高,为破案提供重要线索。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老师顺势引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用到许多数学知识,这里是应用了什么数学知识来计算的,同学们想知道吗?其实,这里是应用了‘比例的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例的知识。”这样就使学生从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情境中受到了启迪。

    四、创设问题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师通过设置一些令学生好奇关切、暂时迷惑不解的悬念,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和兴奋状态,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例如:在教学“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之前,教师向学生提出:“只要你报出一个数,我就能知道这个数能不能被2或5整除。”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学生抢着报较大的数,力求难住老师。当老师都准确迅速地判断出来后,学生的好奇心就转化成了求知欲,纷纷问教师:“为什么你能判断得又快又准呢?”很想知道其中的奥妙,从而主动地学习了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由于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还提出了“能被3、7、9等整除的数是不是也有特征呢?”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被激发起来了。

    情境的创设贯穿于一堂课的始终,其方法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创设情境虽不是目的,但没有情境的创设,就很难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问题情景,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润滑油、催化剂。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永春达埔中心小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