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实施任务型体验教学 构建生物生态课堂 |
范文 | 王文光 [摘? ?要]实施任务型体验教学有效构建生物生态课堂,可让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体验,有效激发生态课堂的生命活力。在任务型体验教学中,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去实践、去认识、去发现、去开拓、去创造,不断审视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突出了生态课堂的生命本质和生命意义。 [关键词]任务型体验教学;生态课堂;生命主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 ? G633.91? ? ? ? [文献标识码]? ? A? ? ? ? [文章编号]? ? 1674-6058(2019)32-0087-02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任务型体验教学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和体验方法,更重视学生的收获和发展。实施任务型体验教学可以很好地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型体验活动有主题、内容、步骤,可促进学生深入学习,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获得自主发展。在任务型体验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是有序、有内涵、有意义的。而生态课堂体现的是一种和谐关系,重在其主要生命体的有机发展。实施任务型体验教学有效构建生物生态课堂,可促进学生有效进行实践、感悟、思维与创造,彰显出生态课堂的生命活力、生命本质和生命意义,有助于落实“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那么,如何实施任务型体验教学,构建生物生态课堂呢? 一、注重生命主体的整体发展 生态课堂倡导以人为本,并以促进生命主体的发展作为主要任务。生物学课程标准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每个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使学生获得充分发展的前提是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他们产生积极进取的内在要求,或者说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内在驱动力,调动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动性。 实施任务型体验教学构建生物生态课堂,可激发学生积极进行感悟、思维,进而使学生提升能力,获得认识,不断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1.搭建利于学生勇于尝试、积极实践的舞台,并给予一定的发挥空间。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使之能够积极探索求知、创新发展。 3.帮助学生建立强大的学习信心,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促进他们积极探究,不断发展。 例如,在教学“生态系统的组成”时,笔者给学生提供相关材料:小鱼、螺蛳、虾等水生动物,水草、水绵等水生植物,细沙、石块,昆虫(如蚂蚁),陆地杂草,装满水的水桶和盆,一个空的小鱼缸,让学生自由选择,尝试构建一个池塘生态系统。在这一任务型体验活动中,学生非常热情,每个人都主动参与、积极实践,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以人为本”的生态理念。 总之,注重生命主体的发展是成功构建生物生态课堂的关键。实施任务型体验教学构建生物生态课堂,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有效设计任务型体验活动 任务型体验教学中,教师为学生的体验设立主题,安排内容,设计步骤,让学生有目的地体验,有意义地体验,保证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生机勃勃的生态课堂,需要生命主体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学习状态。因此,实施任务型体验教学构建生物生态课堂,教师要将各种有效、灵活的教学手段以及辅助教学的技术和工具进行有机融合,使之形成生态学习环境,同时有效设计任务型体验活动,发挥活动的引导、激发、促进等作用,帮助学生进行积极体验。 例如,在教学现场急救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先播放一个学生放学时在学校门口发生车祸的视频,以流血事件营造学习氛围,并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你恰好在现场,你可以做什么?学生回答:“拨打120。”接着设计任务型体验活动:两个同学进行角色扮演,一个扮演施救者拨打120,一个扮演120接线员,模拟演示两者的对话过程。对话需要突出救护车要及时赶到现场救人。学生体验后,自然发现打120电话时要说清楚发生事故的地点、人员数量、大概伤情等。经过交流,学生很快学会了如何正确地拨打120。笔者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在救护车赶到之前,对于流血的學生,我们是袖手旁观,还是做些什么?具体应该怎么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并尝试实践探索。 这样,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经验交流、联系生活等形式实施任务型体验教学,营造了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学习与体验,从而深刻理解相关知识。通过任务型体验教学,学生可以收获知识、经验、技能、情感、思想以及实现学习品质的提升,最终获得长足发展。所以说,任务型体验教学既是生态课堂中有效开展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更是学习主体自主创新和开拓进取的基石。 三、提升生物生态课堂的生命活力 在练习使用显微镜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显微镜表演”的任务型体验活动。表演时要突出显微镜的主要组成和使用过程。学生讨论、学习、排练后,分组上讲台来表演。第一小组学生把写好名称的纸牌放在胸前扮演各个角色。如一位学生扮演显微镜操作员,进行讲解和指导;一位学生扮演“装片”;其他学生分别扮演显微镜的其他部件。随着显微镜操作员的解说,“装片”及显微镜各部件依次排好队伍,然后进行显微镜观察表演。结束后,笔者给予了鼓励和表扬。第二组加入了各角色的自我解释。第三组的显微镜操作员叙述操作过程,扮演相应角色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配合……在角色扮演的整个过程中,后面一组的学生可以进行改进和完善。这样实施任务型体验教学,舞台是学生的,教师只是客串了主持人。 在学生表演体验的过程中,笔者还适机提出一些疑问,引导和点拨他们思考。如观察显微镜时,是用一只眼睛还是用两只眼睛?怎样才算对光完成?装片应该怎样正确放置才能找到像?查找像时,调节镜筒时要注意些什么?如果第一次没找到像怎么办?等等。这样的任务型体验教学,学生的兴致很高,表现得非常积极,自然成功地构建了生态课堂。因此,构建生物生态课堂可以着手于生命主体的体验学习,精心运用各种手段、方式、方法进行任务型体验教学。具体如下: 1.创造任务型体验的环境。包括调节教室光线的亮度强弱和柔和程度,利用彩光和射线以及背景声音或音乐旋律等来渲染气氛或情感,进行实物模型的展示、动态的演示等。 2.营造任务型体验的氛围。体验应在自由、民主、公平、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营造紧张或舒缓、浪漫或激情、热闹或静谧等氛围,增强学生的体验效果。 3.创设任务型体验的形式。根据需求,设计和运用丰富多彩的体验形式,使学生的体验更具体、更直观、更形象和富有立体感,提升学生的体验效果。比如加入声音体验、视觉体验、情感体验、游戏体验等。 4.拓展任务型体验的内容。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要培养的情感、习惯和要塑造的品质等创造性地以体验的形式来拓展。 四、突出生态课堂的生命本质和生命意义 生态课堂是充满着生命力的课堂。生态课堂关注的是生命主体的整体发展,重视的是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意义。因此,生物生态课堂应围绕着学生这一生命体的发展而进行构建,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心理状态,并触发情感,引发共鸣,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表现出超越自我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昆虫”时,笔者首先播放《森林狂想曲》让学生进行体验和感悟;然后设置一系列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如仔细聆听音乐,你听到了什么?这首乐曲让你感悟到了什么?(很自然,乐曲中各种动物的声音能让学生说出有哪些动物;动物的声音和充满生机的音乐能让学生感悟出大自然生命的勃勃生机)夏天的夜晚,在草丛中你是否也能听到这些声音?你听到了如此多的声音,感悟到了什么?让学生感悟昆虫的生命和生活,就此开展昆虫的学习。 生态课堂不仅仅要注重学生这个生命体的整体发展,也要对学生进行审美、兴趣、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的品质和个性进行塑造,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突出生态课堂的生命本质和生命意义。任务型体验是学生的自我感受和认知发展的过程,也是生态课堂中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各种成分和因素协作下,学生主动对生命感悟的活动过程。在生态课堂各种复杂关系的交互下,通过教学手段、學习方法、组织形式、知识内容等的联系与协作,有效实施任务型体验教学,可使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多元化地感悟学习、感悟情感、感悟人生。通过直观感受和内心思维的有机整合,学生无论是知识、能力、经验、技能等学习方面,还是品德修养、品格、思想、人生观和世界观等精神方面,都得到了有效培养与发展。由此可见,以任务型体验教学构建生物生态课堂,首先要维持协调好各种关系,使它们相互作用、互相催化、共同发酵,使生态课堂的育人功效最大化,实现生命主体的有效发展。 综上,任务型体验教学成为生态课堂蓬勃发展的力量之源。在教师、学生、环境、学习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各个因素、环节的相互协作下,通过实施任务型体验教学可构建富有生命力的生态课堂,促进学生这一生命体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 黄春香)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