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探究思考
范文

    缪亚军

    

    

    【摘 要】实验探究过程是学生理解物理规律之前的关键环节。实验探究真实可靠有助于学生领悟规律内涵,从感性认识顺利上升到理性认识。然而在当前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注重表面形式,探究模式拘泥于课本之中。实验教学缺乏感染力导致低效、无效的探究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影响了实验功能的发挥。本文结合实例,简单谈了几点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物理教学;实验活动;有效性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已经毋庸置疑,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实验教学活动。然而在充分肯定实验教学地位的同时,由于理念和方法没有及时更新,导致现如今很多的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采用传统的理念和模式开展实验教学活动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我们不但要重视实验教学活动,更要掌握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实验的价值与功能。

    一、把实验课堂还给学生

    大多数的教师在实验课堂上都喜欢采用演示实验模式,对于教师来说,演示实验可以避免两个“风险”,一是学生不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导致实验失败和实验仪器的损坏,二是实验结论与预期不符,产生偏差,影响实验教学效果。事实上,学生在实验课堂上应当是真正的主体,如果被剥夺了实验机会,就难以在实验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升。要想把实验课堂还给学生,需要我们在课前有充分的备课准备。在实验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认真的预习,深刻理解实验原理,熟知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带着学生来到实验室进一步熟悉了解。这样做到有备无患,学生走进实验课堂,自己动手正式开展实验探究的时候,就可以尽量减少失误,保证实验活动的成功率。例如,在做分子引力的实验时,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由教师这样来操作:取两块纯净的铅块,将它们压紧连成一块,然后在下面挂上重物。这时候,会发现两块铅块依然紧紧地吸在一起没有分开。实验简单,教师自己操作时间短暂,效果突出。但学生参与少,实验过程过于平淡,难以激起学生的热情。如果我们改进实验模式,将实验过程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将铅块下面挂的重物进行分解。学生自己动手,先挂上50克的钩码,然后再增加到100克、150克……这样不断地加重,每一次重量增加时,学生都会担心这次会不会将铅块分开,而当重量不断增加,铅块依然不动时,学生的兴趣就会变得越来越高涨。这样经过一个简单的改进创新,原本平淡无奇的教师实验就会变得有趣的多。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手、脑、眼并用,不仅对实验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对分子具有引力的结论留有更深刻的印象。即使学生在实验中出现错误,只要积极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在错误中进一步挖掘教学资源,同样能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

    二、注意演示实验创新技巧的运用

    演示实验是物理规律新授课上最重要的实验模式,通过课堂演示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建立物理情景,引入基本概念,理解物理规律内涵。教师操作演示实验可以保证实验达到预期效果,提高课堂效率。然而,很多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的时候往往缺乏创新技巧的运用,只是按部就班地按照教材要求进行实验操作,这样机械化的演示实验往往在教学效果上收效甚微。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的时候,不必局限于教材演示实验的设计模式,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对实验活动进行改进和创新。例如,在研究交变电流能够通过电容器和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时,按照课本的实验设计如图。对比甲乙两图灯泡的发光情况,可以演示交变电流可以通过电容器,而直流电不能通过电容器。可图乙并不能说明电容器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教师可以创新实验的电路设计。如图所示,可以与电容器并联一个开关S1, 引导学生观察开关S1闭合前后灯泡亮度的变化。这样一个小小的简单创新就明显的体现出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极大的提升了演示实验的效果。

    三、努力增加实验活动的探究性

    探究性是实验活动最重要的特征,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也是它的重要功能之一,为此,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努力增加实验活动的探究性,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拥有更多的思考和探究的机会,这样才能更好地彰显实验活动的价值。例如,在用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按照传统的实验方式,常常会同时用伏特表和安培表来进行实验。为了增加实验的探究性,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能不能只用一个电流表或者电压表来完成实验?问题提出以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并画出电路图。这样一来,原本很简单的实验活动就变得更有思维性和探究性了,而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也会有更多的收获。

    四、积极开拓课后实验课

    虽然很多的物理实验都需要专业的实验器材,需要在实验室内完成,但同时也有很多具备在课下完成的实验,有些实验甚至通过自制的实验器材都可以完成。因此,并非只有实验室才能开展实验课,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实验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自制仪器在家里开展一些家庭小实验,例如,在学习“超重与失重”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后用易拉罐观察超失重现象,指导操作方法。首先在靠近易拉罐底部侧面的位置打一个小孔,用手指堵住小孔以后向其中灌满水,当手指移开,水不出意外地从小孔中喷出来。但如果站在一个较高的位置,让易拉罐做自由落体运动,这时候会发现水不再从小孔中流出,这样一个简单易行的家庭小实验可以充分说明失重的现象。比起实验室中的实验活动,这种家庭小实验更加灵活有趣,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大有裨益。

    总之,实验活动的有效开展要求教师必须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桎梏,要敢于对实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将学生放在实验活动的主体位置,以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作为实验活动的目標,这样的实验教学才能更好地彰显实验课的价值,才能称为真正地有效实验,才能促进物理教学活动更好地向素质教育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王敏.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J].新校园旬刊,2013(3)

    [2]张幼国.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5(6)

    [3]曾红玉.新课程标准下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初探[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0(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1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