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谈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体会
范文

    赵伟

    【摘 要】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凝聚在知识中的智力因素,才能转化为个体的能力。化学知识的教育不单纯为少数人升学服务,只有教师的观念更新,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实施教育的环境。

    【关键词】化学教学;素质教育;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现代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就是有影视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化学教学应如何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在几年来的教学时实践中,我一直在不断地探索。现将自己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科学性是教学的根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的知识和运用的方法都应当是科学的,这就是说,对概念、反应条件、物质的性质等的描述都要正确无误,具有科学性。对学生作业、试卷的批改,进行个别辅导也要正确无误。如果不能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就会影响教育质量,误人子弟。所以,教师首先要在教学的科学性上下功夫。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钻研业务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适应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讲授时应深入浅出,牙可以生动有趣,但是不能违背现代科学原理把教学庸俗化,更不能把一些不健康的错误的观点影响学生。我们的教学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思想性,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启迪,受到熏陶,激励他们分发图强,努力上进,养成爱科学,用科学的好风尚。中学化学教材中可挖掘出很多适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的好材料,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实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可以取得潜移默化的效果。如介绍我国古代化学技术的成就有黑火药、造纸术等等,现代化技术成就也有1965年人工合成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1981年又合成了化学架构与天然相同的核糖核酸等。说明我们中国人有能力、有信心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在教学上实施素质教育,加强能力培养

    素质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病而提出来的。应试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主要表现为:

    重视知识传授,轻视学生能力和思维的培养;

    重视微观知识点的传授,轻视学科宏观体系的把握;

    重视结论的阐述和应用,轻视结论和规律的探索过程;

    重视基本理论说教,轻视学生动手动脑;

    重视题型归纳与点拨,轻视思维素质的培养;

    选择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只会空头说教和解题,不会解决实际的化学问题,化学实验技能差、无创新研究意识和能力。学生的化学素质可分为三个部分即:知识、能力、创新意识和意志品质。其中知识是基础,能力为核心,创新意识和意志品质是升高。中学化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解决知识和能力的关系,因此,只有既重视化学知识的传授,又注重能力的培养的教学,才是真正的化学素质教学。

    例如:在教学中的“释疑”需要“旁敲侧击”:

    有一次在上《元素周期表》一节时,为了让学生对“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这一点掌握得更透彻,我在课堂上设置了这样一个题目:若A元素的氯化物化学式为ACl2,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6,则y值为____。大部分同学认为A元素在该氯化物中显+y价,错误的认为最外层有y个电子,因而得出y+7y=26。同学们马上就发现问题,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我,希望我予以解释,我当时没有直接讲解,而是另外出了一个问题,“R元素可以形成离子RO,问R元素属于哪一个主族?”让同学们思考。“VIA”有几个同学片刻后回答。我又问:“ R元素在中显+4价,为什么不是IVA族呢?”“就是VIA族!”学生的声音逐渐多起来了,而且非常肯定。我趁机追问原因,学生解释说R元素在其中并不一定是最高价,所以不能由此来判断;而由 R可知R元素的最低负价为-2价,由此推出R元素的最高正价为+6,故R为VIA族元素。我笑了笑,肯定了他们的回答。然后再解决前一问题,并提醒他们与刚才的问题类比,结果学生们恍然大悟。再看看他们的解答过程,大多数都通过假设A的最外层有X个电子,通过方程x+7y=26,讨论得出正确答案 y=3。這样一来,学生对“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的掌握就更透彻了。

    由这件事我想到,对于学生的疑惑和提出的问题,教师不一定做正面回答,而是可以从侧面提出一些与此有关联的问题,对他们进行启发和提醒,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结论。这不仅可以排除他们的知识障碍,而且还可以激活他们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对问题产生深刻的印象。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下几个重要的教育原则是要牢牢记住并自觉运用到教学过程之中:

    ①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②强化直观性教学

    ③实施启发性教学

    ④严守循序渐进原则

    ⑤及时复习巩固

    ⑥因材施教

    三、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中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时期,是道德品质、法纪观念、理想信念的形成发展时期,也是科学世界观的奠基时期。他们思想单纯,爱好学习,追求上进,充满幻想,富于理想,向往英雄,朝气蓬勃,可塑性大,但毕竟知识经验少,思想不够完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允许学生提出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观点,甚至有严重错误的观点,要热情、耐心地替他们解疑、解难、解惑。千万不可采取讽刺、挖苦、侮辱、谩骂等做法,以免对学生心灵产生不良影响。对于成绩差的同学,更要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给他们介绍好的学习方法,帮他们理解不懂的内容,及时肯定进步之处,使学生始终处于受鼓励的环境中,必然能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A.J.斯塔科.创造能力教与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王祖浩,王磊. 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何晓文.学生必做100个拓展实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