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初中物理教学的“多元智能”需求及教学对策
范文

    沈柏清

    【摘 要】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仅仅是识记学不好物理,学好物理对学生而言有多元智能的需求,教学应该针对这些需求进行设计,才能保证教学有效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智能;问题情境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时常会感觉到困惑:“初中物理对于学生而言是一门新学科,同一个班,同样教的,为什么最后考下来成绩差距那么大呢?”在两极分化现象严重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教育规律呢?其实,学生解决物理问题不是一个简单识记再应用的过程,要学好初中存在着“多元智能”的需求,本文就该话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自然观察者”智能需求及教学对策

    我们都知道要解决物理问题,需要对物理现象、问题情境进行分析与观察,通过对研究对象外在的表征进行观察来提取第一手感性的认知,学生对物理问题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依赖于这一智能,学生可以借此将物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规律与一定的图景结合在一起存储在大脑中,在解决问题时又将问题情境与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匹配最终解决问题,“自然观察者”智能并非仅仅是数据和信息的输入,智能意味着在观察的同时要进行处理与推广,尤其是遇到“新的情境”,学生在观察时,往往容易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带入到情境的观察中去,这时如果我们不进行必要的推广,就容易出现思维定势,距离“智能”的要求就差一步。

    如何发展学生的“自然观察者”智能呢?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生活中包含物理规律的图片,也可以将图片配上名字,如“山顶有泉、煮米不成饭”、“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抵指南”、“湖光映彩霞”、“潭清疑水浅”等等,让学生多角度进行观察,而有意义的图片和文字描述能够集中学生有意注意,继而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情境背后所包含的物理规律。

    二、“逻辑·数理”智能需求及教学对策

    对初中物理学习而言,有一些物理概念、规律的判断题,只需要学生有简单的逻辑推理智能就可以判断,而往往习题解答的过程中则需要学生有较为复杂的逻辑判断和数理推导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生解题出现困惑往往是因为缺乏逻辑和数理推导,简单的将物理公式用到问题情境之中,尤其是重要概念的教学我们在例题的设置上应该要有对比度,引导和开发学生的“逻辑·数理”智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想到用什么规律,又不是那么轻易地就能够看到问题的结论,借此发展学生复杂的逻辑推理智能。

    如何发展学生的“逻辑·数理”智能呢?笔者认为可以将相似的、容易错的问题放在一起进行变式教学或对比式教学。

    例如,对于“力对物体做功”,有一对典型的问题。

    例1:一个物体在1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了2m距离,求拉力做了多少功?

    例2:小明用60N的推力将一只铅球在推出,已知铅球被推出去有8m远,估算推力做了多少功?

    这两个问题,例1学生很容易解决,但是学生在观察例2的情境时,容易被例1的情境和解决经验所影响,因为缺乏外推,导致“不智能”,出现错误的解答W=FS=60N×8m=480J。那么,是否可以估算呢?对学生“逻辑·数理”智能要求如何呢?例2需要学生有求功的计算基础,同时也要对情境进行合理的逻辑推演,即推力推了多远?有8m么?如果有这样的观察,学生会很自然地联系到推力的作用距离大概为1臂长,继而进行估算。

    三、“自我认知”智能需求及教学对策

    什么是“自我认知”智能?

    古语云“学而不思则罔!”这句话实际上就指明了教学对“自我认知智能”的需求,所谓“自我认知”智能指的是学生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洞察和反省的能力,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表现为学生能较好地意识到自己学习状态的好与差,如对自己的学习动机水平、情绪、习惯、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价,而且可以根据这些评价的信息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调节,提升自己学习的能力。

    如何发展学生的“自我认知”智能呢?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故意设置“陷阱”题,借此训练学生的自我认知智能,具体方向有如下几个:

    1.在物理定义上设置隐含的陷阱

    物理概念、规律的定义上往往涉及到多个物理量,在定义上设置隐含的陷阱给学生试错,促进学生反思中深化对概念的认识。

    2.在公式遴选上设置陷阱

    学生解决问题时,还出现公式选择错误的现象,为了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智能,可以故意在公示遴选上设置陷阱。

    例4:某绕线电阻为2Ω的电动机被提供220V的电压时,其正常工作的电流为4A。求:

    (1)一分钟内该电动机所产生的电热为多少?

    (2)一分钟有多少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电动机是典型的“非纯电阻”元件,学生在公式选择上由于对欧姆定律有较深的认识,所以会在电功、电热的计算式出现公式选择出错的现象,借助于这个陷阱可以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公式所对应的物理规律。

    实践经验表明,学生的物理学习是在磕磕碰碰中成長的过程,难免会遇到学习的困难和出错,自我认知智能水平高的学生能及时地调整自己,反思自己解决问题过程中哪里错了,及时调整之际从错误中走出,在解决问题的进程中积累解决问题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总之,相比于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现在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更为多元化,但是目的是趋于一致的,那就是保证学生在各项探究和认知活动中都有更为充实的体验与收获,切实发展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和实践意识。

    【参考文献】

    [1]周文阔,张延惠.如何在物理探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物理教师,2004(1)

    [2]陈峰.“问题串”在物理探究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材·教法,2006(1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7: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