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范文

    温爱华

    

    【摘 要】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应注意情感的启发和释放,采取合适的导入方法,创设有利于激发思维的问题情景,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关键词】情感;导入;问题;探究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调控、提炼课堂,打造充满灵性的课堂,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我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教师情感的投入

    课堂教学存在心理场,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心理场能诱发学生的内驱力。在课堂上教师要营造饱含鼓励、支持、赞扬等积极因素的学习环境。在师生真诚相待、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全部调动到课堂学习中。教师要时刻注意情感的启发和释放,对学生的每一次发言都要用期待、鼓励的眼神进行激发,用赞许的目光、适当的表扬给予鼓励。在教学中教师要诚挚对待每一位学生,无论学生答对还是答错,都应该赞许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的行为,先让学生把话说完,然后针对答问情况予以点拨、引导。特别是对于那些平时不太发言的学生来说,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句鼓励、一声赞扬,常令他们一下子自信地挺直了腰板。当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可运用延时评价:“别紧张,再想想,有没有别的方法?”学生一旦获得了这种期待的信息,便会产生积极的“鼓励”效应,形成一种心理上的动力源,课堂学习也变得主动、积极,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头十分重要,成功的课堂导入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萌发探究的意识,产生学习的动机,从而积极思考,认真探索。那么如何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呢?一是情景设计要简洁,只要能够揭示问题,越简洁越好;二是情景中要有数學信息,是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相关的知识点;三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增强探究欲望。

    以下为“里程表”教学的导课环节设计。

    师:老师给你们变一个小魔术。师出示一支笔,把笔的一端对齐尺子的零刻度线,要学生看清是多少厘米(5厘米)。然后师说:“我要变了。”师把笔拿起转一圈,把笔的一端对齐尺子的5刻度线,师:“看变长了,是10厘米了。”教室安静了一会后,学生说:不对,笔还是5厘米,因为是从5厘米开始的,要10-5=5厘米。师:你们真细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就是先注意里程表的读数是从哪里开始的。

    三、设计好教学中的问题

    课堂就是由一个个问题串起来的,问题设置得好不好,决定了课堂是否精彩。一个好的问题就像一条纽带,为学生的现有基础和以后发展区之间架设起思维的桥梁。因此课堂设置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准确清晰,要难度适中,如“认识长方体”的教学片段,当学生通过长方体实物认识了它的面、棱、顶点特征之后,为了加深学生对长方体特征的认识并利用特征进行应用,教师设计如下问题。

    师:我们通过数、量、想象、提问等方法认识了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如果让你们搭建一个长方体框架,你们小组会从下列组合中选择几号?

    一号:10cm(4根)、8cm(4根)、5cm(4根)

    二号:10cm(5根)、8cm(3根)、5cm(4根)

    三号:10cm(3根)、8cm(3根)、5cm(3根)、4cm(3根)

    四号:10cm(4根)、8cm(8根)

    (小组内交流完成)

    结果大部分小组都选一号。

    师:你们怎么都选一号?

    生:因为一号有3组,每组都有相等长度的4根。

    师:二号也有3组,12根你们为什么不选呢?

    生:因为二号有一组没有相等长度的4根。

    师:三号也是12根,为什么不选呢?

    生:我们要的是3组,每组要有相等长度的4根。而三号却是4组,每组只有相等长度的3根,搭不成一个长方体框架。

    师:那四号呢?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我们组选了一号和四号。

    生:四号不行,只有两组。

    学生之间有不同意见,教师没有正面回答。

    师:到底行不行,请同学们试一试?各小组利用四号材料看能否搭出长方体框架。(大部分小组都很快搭出了长方体框架)请搭成功的小组上台展示。

    师:果然搭出来了,你们仔细观察一下,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我们用长度相等的8根小棒搭出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再用长度相等的4根小棒把上下面搭起来,它是一个相对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有8条棱的长度是相等的,4个面完全相同。

    多么精彩的回答啊!如果没有亲身经历和体验,这样的结论是很难得出的。教师的一次次提问都切中了学生的思维线,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

    探究学习的宗旨是学生自己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在探究学习中,教师要确定比较有探究价值的教学内容进行探究,指明探究目标,让学生明白要得出什么结论。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新知。如“认识正比例”的教学片段,学生在第一课时已掌握了正比例关系的知识并能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在第二课时我让学生探究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的直接判断方法(没有给出一定量)。

    师:为什么我们可以直接判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

    生:因为■=4(一定),所以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

    师:对,它们的商是固定数。同学们能不能从其它的图形公式找成正比例的量。

    学生刚开始感到有点困难,我就引导学生写出有关圆的公式,再找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学生讨论后得出:■=2(一定),同一个圆的直径与半径成正比例;■=π(一定),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成正比例;■=2π(一定),圆的周长与它的半径成正比例。学生尝试之后,兴趣越来越高涨,接下来他们又写出了:■=12(一定),正方体的棱长总和与棱长成正比例;■=3(一定),等边三角形的周长和边长成正比例。学生在探讨成正比例的量的同时又重温了相关图形的公式。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投入恰当的情感,营造民主氛围,采取恰当的导入方法,创设有利于激发思维的问题情景,确保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凭借自身的探究体验和感悟,迸发出智慧的灵光,从而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使自己的数学素养得到长足发展。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5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