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师角色转换研究 |
范文 | 张超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中小学语言教师提出了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法的新要求,随着教学改革的日益深入,教师需要深入调整自身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在核心素养教学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师应有效转换自身角色,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师;角色转换 在社会快速发展下,教师角色内涵得以日益丰富。教师除了要在学校内负责传授知识以外,教师这一社会角色的综合教育性能越发凸显。教师自身承担的社会角色,不但对学生前途命运有着影响,而且还关系着整个社会的教育风气。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教书育人”的作用。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校学习中,逐渐形成的适应个人全面发展要求以及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所需的必要能力。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理念 在学校核心教学理念中,重视“以人为本”的教学形式,在素质教学全方面发展中,培养出大量优秀的学生,才能为促进我国社会健康稳定奠定坚实基础。核心素养教学理念贯彻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所谓的素养培养指的是一个人的素质修养,包括很多方面,如:个人言行、道德素养、知识水平等。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核心素养,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素养教学范围并不是限制在传统的语文学习能力中,而是扩大式的语文教学,在传递古文、古诗、书法、对联、灯谜、歇后语、传统节日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一些优秀文化中来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有很多种实践性活动,学生参与这些活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消化知识的能力。可见,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观具备较强的实践性、有效性,应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高效利用。 二、新课程下角色转变的切入点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语文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与其他学习科目对比而言,语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接近,但也正因为如此,语文常常被学生忽视。并且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很多内容都是基础知识,学习过程中小学生难免产生厌烦情绪,对此,语文教师应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我国当前的新课程体系中,目标、实施以及功能等方面都出现了翻天覆地的改革。这些变革,最终都需要教师在教育中加以完善与实现。语文教师应紧随新课程改革的脚步,快速转变自身角色,学习掌握新的技能,在新课堂中快速完善、发展自我。新课程中的主要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为学生构建出自主、合作以及体验式的学习平台。转变学生依赖于教师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学模式,而转变教学模式需要教师转变自身角色,面对新课堂,教师必须要转变自身角色,明确自身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作为一名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对语文教师的传统角色理性审视,确保自己可以与学生平等、有效沟通。所以,在新课程环境中,语文教师应注重塑造自身,明确自身的职责与角色。 三、思想转变与行动改变应同步进行 1.强化审美阅读课本文章,激发学生学习潜力 新课标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应以语文教学课程为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文章描述了伟大的祖国与作者的家乡,使我们在书本中就能够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以及令人神往的作者家乡。如反映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描写北国各个季节不同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展示都市风采的《香港,璀璨的明珠》等,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重视传递与解读课本意境美以及语言美。让小学生在阅读中,主动感悟这些祖国的秀山秀水。增强小学生语文感悟的同时,还能够通过读后感等方式加以体现,让学生试着记录所有感悟,不但有利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写作。众所周知,学习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循序渐进,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多向融合中,学生能够升出更多感悟,便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另外,语文教学不单是传授知识,还需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潜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还需善于利用图片、音乐以及视频等方式营造有趣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切实让小学生体会到语文知识的魅力。在这样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原本枯燥的、乏味形式的语文知识也会变得十分有趣,从而活跃了小学生的语文思维。 2.开拓学生学习思维,促使学生与文本交流 新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是主体,需要自身主宰学习素养,语文知识体系是学生脑海中的建构,并不是只借助教师的力量在课堂中一味地灌输和传递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语文教师,应积极开拓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走入文本,与文本沟通。但教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首先,教师应对文本中小学生很难体会的思想美与艺术美进行挖掘,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文本不但能传递知识,也是一门高贵的艺术,从而激发学生想要从文本中探索到知识的欲望。然后,要大力培养小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关于这一点,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从阅读入手,应让学生体验到文本阅读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并不是一种负担。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让小学生感受到阅读过程是一种享受美的过程,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最后,在语文教学中,应着重向学生传递文本理解的方法,让学生能够主动利用这种方法获得知识。 3.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与教材中的知识都是有限的,但是知识本身却是无限的,在科学文化的快速发展中,学生只掌握好教材中的知识还远远不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扩充,积极开拓学生的阅读与知识视野。语文教师应作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桥梁,不能只是传授书本中的知识,应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和谐的课外阅读环境,让学生能够从课堂学习主动走向课外学习,但如何才能将学生引向课外阅读中呢?首先,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给营造学生良好的、有效的阅读环境。其次,应做好阅读指导,如:如何看书、如何阅读等。再次,要注重培养学生善于收集学习资料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另外,语文教师若能做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工作,既能够帮助课堂教学,也能够推动学生取得健康稳定的发展,在当前教学改革的日渐深入下,语文教师这项课外阅读工作显得尤为关键。 4.艺术与情感的融会贯通,大力注重情感教学 若是一味地灌输给学生人文精神, 而不注重学习的方法,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而且会取得相反的效果。传输人文精神重在感染,语文教师只是了解一些汉语或者修辞方法是很难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还需在平时工作中不断强化自身修养,培养自身良好的人文精神。首先,要求语文教师情感细腻而丰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着重突出情感教学,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中,在交流中体会对方情感中的美,让学生体会到美的感染,进而消化成自身的情感。然后,要求教师言行要有魄力。教師语言应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这主要体现在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应积极用自身的语言启发小学生,进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最后,要求语文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艺术修养,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发现身边的美,进而可以创造美。 四、全方位提高学生感悟理解能力 总而言之,对小学生来讲,渗透语文素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利用多种教学方式,以此提高学生的感悟和理解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扮演好多种角色,如:教学者、引航者,与学生对等交流沟通,唯有这样,语文教师才能在提高自身教学素养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亚,杨道宇.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教育探索,2016,(10):21-24 [2]李立广.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J].学周刊,2017,(20):82-83 [3]蔡淳林.浅谈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08):2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