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注生成 保留课堂真实本色 |
范文 | 康燕珍 【摘要】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沿途随时可能出现意外的风景和美丽的通道。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生成是因教学活动而产生的某种具有弹性、灵活及创新的教学资源。而通過课堂生成资源,可有效激发出学生提问、表达和交流的学习意愿,让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和充满活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生成;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了主导地位,以灌输知识为主要教学手段,学生群体大多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其学习热情难以得到彻底的激发,课堂教学氛围沉闷,效率不高。高效的语文课堂,建立在师生、生生及群体之间有效的互动基础之上。课堂因“动”而“活”,关注课堂生成可极大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此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课堂生成的前提 (一)和谐课堂氛围 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发生、产生、创造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基础前提。诚如皮亚杰所言:“情感因素是一切行为的动机。”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下,可有效唤醒学生群体对语文学习的情感认同,降低学习过程中的抵触、逃避等心理情绪,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怀有一分温情与敬意。情感认同,学生们乐于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围绕教学主题而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并与教师、同伴进行愉悦的交流。 (二)充分实践活动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学中,如果强制学生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并要求学生处于“静止”状态,无疑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小学生喜动厌静的天性。而结合教学主题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组织开展实践活动,能有效提高学生群体的课堂参与愿望。以动态的课堂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动”的过程中释放个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感知及内化。 二、课堂生成的应用 (一)结合教学主题,活化课堂 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或者来源于学生提出的某个问题,或者诞生于教师不经意间的某个想法。师生之间的问答,一言一行,举手投足之间均可能产生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语文属于人文学科,相对于科学、数学等动手实践较强的学科而言,语文学习给人单一、枯燥的感觉。不少人片面的认为,学习语文即是大量的背诵、记忆,扩大积累,学习自然能取得良好的成绩。事实上,语文世界多姿多彩,瑰丽多姿。小学语文课程中,不仅有字词句段等基础内容,更涵盖了众多发人深思,启迪智慧的人生哲理。语文学习固然离不开长期的积累、沉淀,但这不表示学习语文的过程就必然是呆滞和僵硬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文本,在综合考量教学主题的情况下活化课堂教学,将单向的知识灌输转变为有效的双边互动。活化课堂教学,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需要注意,在组建小组时,教师应秉承“组间相似,组内相异”的原则。组间相似,顾名思义即是确保每个小组的综合实力相当,彼此处于同一竞争线上,以确保分组教学的有效性;组内相异,则是需要保证每个小组的成员均是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司其职,避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二)学会举一反三,创新思维 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生产性教学资源均适合于学生群体。在应用生成性教学资源时,教师要考量学生的实际情况,避免出现“产”“学”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合理筛选生成性教学资源,规避或剔除那些具有消极影响的课堂生成性资源,而注重应用具有发散性、启发性的生成性教学资源。由点及面,让学生举一反三,创新思维。如在教学寓言故事《掩耳盗铃》时,笔者并没有直接展开教学,而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们播放了“掩耳盗铃”的动画视频。视频直观、生动的呈现了“掩耳盗铃”的整个过程,而“笨贼”的举动引得学生们哈哈大笑。视频播放结束后,学生们意犹未尽,笔者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思考:“从‘掩耳盗铃的故事中,学到了什么道理?”有学生回答:“盗窃是可耻的行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遵纪守法。”而有的学生则认识到:“我们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情况,还应该从别人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还有学生认为:“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人不应该愚昧无知,做事情应该从科学的角度入手。”依托视频资料,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表述了各自的观点,促使文本的解读走向深入和多元。 (三)融入生活元素,精彩语文 语文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可见,处处可循。衣食住行,社会交际,无一不与语文紧密关联。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应用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时,应注重将其与学生群体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融入生活元素,让课堂教学中充满生活的气息,以此丰富课堂教学。小学生想象力十分丰富,但想象的前提是对现实生活或客观事物具有一定的认知和研究,立足于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保障学生群体的想象力具有针对性、指向性。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在课余生活多亲近大自然,走入社区,放开怀抱,增广见闻。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仔细观察,传授学生观察事物的技巧和方法。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凡属于适合儿童阅读的报刊、书籍、小说等,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阅读。在课堂教学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充分利用实物开展教学工作。小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实物或故事性教学,能有效加强教学印象,并强化学生的学习感受,从而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 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关爱学生,理解学生,把握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以融洽的师生关系,切实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教学语言与语文课堂本色[J]. 顾士伟.? 文教资料 2008年31期 [2]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A]. 曾四会.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五)[C]. 201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