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整合高中历史资源
范文

    卢毅锋

    【摘 要】高中历史教学要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就要以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前提,首先做到在唯物史观素养的指导下,通过全局眼光对高中历史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历史知识体系;其次,在时空观念的影响下,通过综合中外史料对高中历史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拓展,使历史资源多样化、丰富化;然后,以发展史料实证素养为目标,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对高中历史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第四是以家国情怀素养为价值导向,在进步发展中整合历史资源。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资源;整合

    随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炼,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及家国情怀成为了其五大核心素养。这也标志着历史学科开始走向素养教学的舞台,对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更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重要动力。要深化历史教学改革,就要通过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历史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其对课堂教学的强力支撑,才能使高中历史教学真正向素养课堂转变。笔者认为,要通过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的发展与培养,在教学设计、教学课堂、教学探究及教学延伸等教学环节对高中历史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满足学生历史学习的需要。

    一、立足唯物史观,着眼全局进行整合

    要对高中历史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首先就要从全局着眼,通过对某一历史事件、历史知识的观察,将相应的教学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归类等,并通过教学设计进行有效的整合,才能使之为历史素养课堂、高效课堂服务,为学生历史学习服务。而在整合的过程中,唯物史观是搜集和整理资源的原则。要全面客观搜集和整理历史教学资源,就必须坚持唯物史观,这是因为:其一,唯物史观是高中历史教学资源查找与选择的重要前提。虽然历史的研究带着情感倾向,但历史的学习与研究不能带着情感倾向,坚持唯物史观才能从客观的角度对历史资源进行搜集。其二,唯物史观所强调的全面,是历史教学资源搜集应努力达到的目标,也是其他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前提。

    以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重大事件为例,很多学生都会对新民主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密切联系有疑问。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历史教学资源的搜集,来达到释疑的目标:首先让学生搜集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有关的事件资源,如新旧民主主义区别的史学论述资源,引导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四新”即新的指导思想、新的领导阶级、新的革命政党、新的革命理想等进行全面客观的认识;其次,通过查找其他相关资料,如宋庆龄回忆录、蒋介石日记或外国相关著名人士的回忆录等,查找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文献;最后,通过网络等资源,查找论文、博物馆等教学资源,对新民主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进行印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资源搜集与整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教学资源就会变得丰富,且在搜集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贯穿时空观念,综合中外进行整合

    时空观念是对历史事件进行较具有时代性考察的指标之一。很多历史事件其本身具有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如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等,但放在时代视角来看,其进步性是不容忽视的。在高中历史教学资源整合的过程中,贯穿时空观念,对历史进行有效的历史叙述与历史解释,是高中历史教学必经之路。以抗日战争史的研究为例,近些年来,史学家们都把抗日战争的爆发从1937年“七七事变”往前推到了1931年的“九一八事件”。如此修改的原因何在呢?作为历史教师,当然非常熟悉原因,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就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那么学生显然对此印象可能不深刻。但以原因为导向,引导学生对抗日战争爆发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反而会使学生更深刻地、更全面地认识原因。而在教学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就应当让学生立足于时空观念,综合中、日及其他外国史学著作进行整合,如《剑桥中国史》中的民国史等。这样一来,学生就站到了时代的浪头,以更全面的“上帝视角”即全能视角去观察、考证抗日战争,从而对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信念有深刻的认识。

    由此可见,在高中历史教学资源的整合过程中,贯穿时空观念素养既是让学生不受时代所限更全面认识历史,又要让学生回到具体时代认识历史事件,从而对历史学习有更强的探索欲、学习欲,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三、发展史料实证,服务探究进行整合

    史料实证素养是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对史料进行可靠性与可行性进行判断的重要能力。因此,发展史料实证素养,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高中历史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的重点与难点之一。从历史教学资源的整合来看,查找与收集可靠的史料是教学资源整合的前提,而查找与收集的过程又必須通过史料实证来实现。一方面哪些资料可信、可用,需要多方面的材料论证与佐证,渗透并培养史料实证素养不可或缺;另一方面,运用资料服务于历史教学,不仅需要整合融入,而且还需要进行有历史思维的梳理,即合理的推断,这一过程本质上也是史料实证参与的过程。从历史教学过程来看,无论是历史教学资源整合运用,还是探究历史真相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没有史料实证的支撑,教学资源就会失去其价值与意义。因而,发展史料实证与历史教学资源整合是相辅相成的,两者都为高中历史教学的开展服务,为学生个性化历史学习服务。

    以南京大屠杀这一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为例,至今日本还有很多人特别是右翼分子对这一事件持否定态度,从人数上加以否定从而说明这是中国自己捏造的史实。基于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非常多的教学资源如相片、外国人日记、外国纸媒报道、日本当时报纸的报道及日本老兵的回忆等详实的历史资料,引导学生对这些史料加以考证、推理,从而得出历史真相。通过这样的教学资源整合,既完成了教学任务,让学生认识到军国主义对人类的危害,又培养并发展了学生史料实证素养。

    四、升华家国情怀,联通古今进行整合

    高中历史教学资源的整合,其始终是为历史教学服务的。通过信息技术、网络等方式,可以快速、便捷地收集整理教学资源。但这些教学资源要转化为学生学习的资料,不仅需要史料实证,更需要将其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体现教学资源的价值。因此,运用适当的历史叙事、革命叙事来升华家国情怀,使学生对高中历史教学资源的整合更有动力和价值。

    众所周知,在当前的台海两岸大环境背景下,辛亥革命的历史定位、历史意义出现了较大的区别。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辛亥革命,不仅是中国从封建主义走向共和国的传承性问题,更是一个中国在台湾治理权的正当性问题。而从家国情怀出发,通过对台湾史的发展来正确看待辛亥革命,其价值与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当前台湾对此的论述,通过对台湾现代史,尤其是1949年之后对辛亥革命论述的变化,引导学生对此进行教学资源的整理,从而较客观全面地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在整合过程中,通过古今历史资料的对比,台海两岸研究学者的观念转变,让学生从中更好地看到台独分子的真面目,为进一步升华家国情怀、复兴中华而服务。虽然这与辛亥革命本身关系不大,但透过这种变化来看待辛亥革命,特别是三民主义的传承,可以使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的传承会更清晰与明确,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理传承是以辛亥革命及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基础的,并以此拓展延伸祖国走向统一的必然。

    总之,高中历史教学资源的整合要在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上,并充分运用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多形式、多途径的参与其中,才能使其为历史学习服务、为学生素养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刚.融注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资源整合——以“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与展望”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07):34-35

    [2]陈梦玲.高中历史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探讨[J].林区教学,2017(07):61-62

    [3]钱噙香.历史教学资源整合中的思维创新浅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47):8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7: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