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生活,语文教学的一泓清泉 |
范文 | 徐丹丹 【摘 要】语文是一门重要的课程,语文学习能够让学生掌握汉字的书写以及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让学生进入五彩斑斓的文学世界,激荡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语文来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语文生动的情境性和广阔的开放性都是从生活中来的。语文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是语文的大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一泓清泉。 【关键词】生活;语文教学;资源 小学语文是小学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同时也是一门重要课程。语文本身是一门语言性的学科,想要学好语言就要从小学习,认真学习,为高年级的课程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中国是以汉语作为母语的国家,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是通过汉字来记录和传承的,学习中国文化需要具备深厚的语文功底。语文不是孤立存在的一门学科,它的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语文课本、自然课本、课外读物、影视资料等都是语文教学重要的资料来源。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也离不开生活,两者密不可分,脱离了生活的语文教学注定是一潭死水,只有靠近生活,从生活中引入一泓清泉,语文教学才具有生命力。 一、师生关系的生活化 想要在生活中汲取足够的养分进行语文教学,首先要构建一种建立在真实生活基础上的新型师生关系,这也是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前提。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和老师一起度过的,因此,师生关系也成为了小学生语文学习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语文教学的效果。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语文老师的赞美、鼓励和肯定,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有助于他们形成宽容、自信、善良、友爱、自尊自强的优秀品质,拥有这些品质的学生会更加热爱集体,喜欢社会生活,在学习中更能积极进取,努力拼搏,更会对未来充满自信心,在学习过程中前进的动力也会更强。因此,师生之间要建立一种生活化的关系,老师不能总是端着架子,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难以接近的感觉,要和学生融为一体,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才不有隔阂感,老师才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环境的生活化 想要实施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环境。不论是校园环境还是教室布置都必须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让小学生感受到浓浓的童真和童趣,这样,他们才会学习得更加放松,学习效率才会得到提升。生活化的语文教学环境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更能学会做人的道理,形成强烈的探索精神,形成浓厚的人文素养,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1.联系书本和生活,活用学习资源 语文课程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要反映出社会生活的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语文教学如果脱离了小学生生活的世界,强行灌输语文知识是无效的,无法真正起到语文教学应有的启示和教化作用。比如,笔者通过《悯农》中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向学生讲授农民的辛苦时,有的小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就会反问老师:“现在农民种地和收割不是都有专门的机械了吗,怎么还会在夏天拿着锄头这么原始的工具去地里干活呢,我在新闻联播上看到的很多粮食都是通过收割机进行收割的,根本也不需要农民亲自收割啊”,这种问题的出现,究其原因就是书本知识与小学生生活的世界是脱轨的,小学生在生活中没有真正接触过这些事情,因此很难理解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这样的学习效果肯定不会理想。因此,语文教师在选择教学资源时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选择与小学生生活联系最密切的教学内容。在学生的生活中就有很多这样的教学资源,只要多加留意、认真观察,找出并利用这些资源,就能够创设生活化的语文教学课堂,让学生更加喜欢语文。 生活化的语文教学要求语文讲读要生活化,也就是说在语文课堂上的讲读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在引文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融洽而又充满智慧氛围的学习环境,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语文知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比如,语文教师在写字教学中为学生讲述几种生活中常见的水果,然后为小学生讲述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妈妈让小明去水果商店买一些橘子,结果小明买回了橙子,这就是由于对水果分辨不清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然后老师将不同的水果图片展示给学生,从水果不同的颜色、形状、口感和营养价值等方面对不同的水果加以介绍。之后让学生扮演卖水果的人和买水果的人,将老师讲述的内容重新表演一遍。这种生活化情景再现的方式不但让学生掌握了对水果的区分,而且还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整堂课程变得生动有趣,生活气息浓厚。 生活化的語文教学同样要求语文训练要生活化,语言训练应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而不能单单为了应付考试。语文训练的材料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比如讲句子可以从小学生之间的对话入手,修改病句最好从小学生的日记和作文中寻找例子,练习修辞方法可以让学生从描述所居住小区内的一些花草绿树开始,小学生在感受这种给生活化的训练时不但不会觉得有距离感,还能在语文学习中体会到生活的美好。 2.立足语文教材并超越语文教材 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最主要的途径,但仅通过语文教材是不能完全满足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的,因此,在立足语文教材进行教学的同时,还需要超越语文教材,注重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开发和拓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尝试将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相连接,深入解读教材中蕴含的感情因素、理性因素和审美因素,实现教材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真正体现语文教材的价值。 语文教学中最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些都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找到来源。像小学生之间平时的对话、小学生看到的电视新闻或街边的广告都可以用来进行训练。假期期间老师也要布置与生活有关的语文作业,比如每天要写一篇生活日记或收听新闻联播,这种融思想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生活语文作业深受家长和学生的喜欢,也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当前学生面临的语言文字环境较差,在街边的广告展牌或者书刊杂志中到处都能够看见错别字,但另一方面,这也成为了学生纠正错误、学习汉字的好机会。老师可以让学生在平时多留意街边的那些错别字并学会纠正,也可以让小学生充当社会活动的志愿者,参与社会实践调查,了解社会风俗习惯和民间文化,用语文的眼光观察世界和认识世界。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去景区游览并写出游览感受,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述能力,这也是让语文走向生活的好办法。 四、结语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能够用到语文,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可以给予学生一个自由开放、灵活多变的环境空间,将生活融入语文学习,能够打破传统语文教学只是讲述教材内容的弊端,让学生在语文课中了解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实现语文知识的创新和语文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创造性地将生活知识融入语文教学,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尽情地体会语文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鲁统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17) [2]王玲.小学语文阅读生活化教学方式论析[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07) [3]韩大军.让阅读回归生活,提升语文素养——浅析小学语文阅读生活化教学方式[J].学周刊,2017(21) [4]黄博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9(07) [5]逄海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现代交际,2016(2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