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在游戏中“玩”出数学味 |
范文 | 陈聪+黄林锋 【摘 要】数学味是数学课堂魅力的重要来源。利用操作活动、小组活动、“神秘的袋子”、模拟放球游戏,可让学生在游戏中“玩”出数学味。 【关键词】数学味;游戏;可能性 数学课是讲道理的,从感性中见理性,在浅显中见深刻,将数学课上出浓浓的数学味来,而“数学味”从某种意义上理解是一种“体验”。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真正体会教材所要呈现的数学味呢?以下是笔者进行的一番尝试。 【教学片段1】利用操作活动,在体验中感悟数学味 1. 体会“一定” (1)拿出一个空袋子,让学生看着把4个黄球放进去。 师:如果让你任意摸一次,你会摸出什么颜色的球? 学生都表示摸出的一定是黄球,并让个别同学摸一摸验证结果。 (板书“一定”) 师:为什么你们一定会摸出黄球呢? 生1:因为袋子里面都是黄球,摸一次,一定是黄球。 (2)再放2个黄球,现在让你任意摸一次,你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生2:袋子里6个都是黄球,我一定摸到黄球。 (3)引导思考:为什么刚才4个黄球,现在6个,你们一定会摸到黄球? 生3:因为袋子里全是黄球,没有别的颜色的球。 师:是啊,不管是4个,还是6个,只要袋子里面全是黄球,我们一定摸出黄球。 2. 体会“可能” 在刚才6个黄球的袋子内放入2个白球,现在让你任意摸一次,你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同桌交流、汇报: 生1: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 生2:我也可能摸出黄球,白球中的一种。 师:为什么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 生:因为袋子里有黄球,也有白球,所以摸一次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 (板书:可能……也可能……) 3. 体会“不可能” 师:你能在这个袋子里面摸出一个蓝球吗? 生:(情不自禁)啊…… 师:为什么“啊”? 生1:里面没有蓝球,不可能摸出蓝球。 生2:因为袋子里面只有黄球和白球,没有蓝球,所以摸一次,不可能是蓝球。 (板书:不可能) 4. 描述 师:(放入一个蓝球)现在袋子里的情况,你能用上“一定”、“可能……也可能……”、“不可能”说一句话吗?(小组交流) 【思考】虽然学生利用已有的认知基础,就能轻易地判断各种情况,但是教师也要让学生通过摸球实践,在玩中不断思考其中蕴含的数学原理。 【教学片段2】利用小组活动,在辩证中感悟数学味 1. 活动介绍: 说明:袋子里面有3个白球,4个黄球 小组内轮流进行摸球。 要求: 1. 摸之前大声告诉组员“我要摸出什么颜色的球”。 2. 每摸一次,看看是不是跟之前想摸出的颜色一样。 3. 组内每个成员摸三次。 (经过一段时间,小组活动结束,静下来) 2. 请三次都摸到同种颜色球的学生代表上来。(两位) 师:(拿上学生的袋子,指其中一个三次摸到黄球的学生,问全班)我们再让她摸,这次她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生1:一定是黄球。 生2:可能会是白球。 生3:黄球、白球都有可能。 经过三次尝试还是摸出黄球,师:如果继续让她摸一次呢? “一定是黄球。”(几乎异口同声)但还是有个别学生认为:这一次可能会摸到白球了。 师再让该生摸,这次真摸出了一个白球。(学生开始兴奋了) 师:如果让这位同学摸10次,30次,甚至更多次,每次能保证摸出来的一定是黄球吗? 生1:不一定。 生2:不能保证,因为袋子里面还有白球,××她前几次摸出黄球,只能说她运气好。 (学生情不自禁报以掌声) 3. 思考另一位同样摸到三次白球的同学,能确定每次都能摸到白球吗? 学生经过刚才的尝试基本体会:不一定。 4. 通过这个游戏你想到了什么? 只要袋子里面有不同的颜色,每种颜色都有可能摸出来,除非袋子里面只有一种颜色,才能保证每次摸出的颜色一样。 【思考】面对学生的思想矛盾,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无数次地摸,还能保证每次都能摸到同种颜色的球吗?一个小小的环节,学生在小组内尝试,直到两代表上台的一系列思考,最后学生从游戏中体会到:只要袋子里有不同颜色的球,就不能保证每次都是同种颜色,只能说每种颜色都有可能摸出来。 【教学片段3】“神秘的袋子”,再次让学生品数学味 1. 拿出一个装有6个球的袋子,让学生根据摸出来的球来判断袋子里面6个球的颜色。 (连续3个学生摸出黄球) 师:你想到了什么? 生1:袋子里面全是黄球。 生2:不对,我认为袋子里面可能还有白球。 生3:袋子里面一定有黄球。(听课老师笑了,发出赞叹) 2. 再让学生摸几次,结果次次还是黄球。 师:现在你想说什么? 生1:我还是认为袋子里面还有别的颜色的球,只不过刚才那些同学没摸到。 生2:我认为袋子里面有5个黄球,1个别的颜色的球。刚才那些同学摸到黄球,那个白球没摸到。(师让他摸,还是黄球) 生2:(继续说)袋子里面别的颜色的球还是有可能有的,我运气差。 师:这么多次摸出黄球,再放回去,你们能说明袋子里面6个全是黄球吗? 生:不能! 3. 师:(面对学生一次一次地拿出袋子里面的4个黄球,剩2个)袋子里面还有2个球一定是黄球吗? 生:可能是黄球,别的颜色的球还是有可能的。 师:同学们可真厉害,虽然这么多次摸出黄球,只要袋子里面的球没有全部摸出来,我们都不能确定全是黄球。 【思考】这个“神秘的袋子”,通过让学生在“每次都摸到黄球”但袋子里还有球的情况下不停地讨论、思考,最后让学生体会出“根据多次摸出的结果,放回去后,只要结果没有呈现都不能判定”这样的数学感知。 【教学片段4】模拟放球游戏,在实践中玩出数学味 1. 教师出题,学生放球(黑板上的彩色磁体代替球) 师:任意摸一次,一定摸出蓝球。你会怎么放? 学生成果: 师: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生1:只要袋子里面不放别的颜色的球,摸一次一定是蓝球。 师:如果让你任意摸一次,摸出的不可能是蓝球,你能用一句话,把所有的情况说出来吗? 生1:袋子里面不放蓝球,就不会摸出蓝球。 生2:我的意思跟他一样,但我说法不一样。(师笑着让他说)袋子里面放别的颜色的球,只要没有蓝球,摸一次,不可能摸出蓝球。 2.同桌活动,一人出题,一人放“球”(用彩色纽扣) 教师根据学生放好的袋子,请学生思考:他(她)出了一个什么样的题? 【思考】通过简单的模拟放球游戏,学生不仅能根据要求正确放入,而且能根据不同的情况找出数学的本质。再从已经放入袋子的彩色纽扣的情况,判断出各种不同的思路。这些就是在游戏中所要让学生感悟出来的数学味。 综上,一堂好的数学课,自始至终一定要体现数学学科的语言准确、思维严密和逻辑清晰的特点。恰如《可能性》这节课,以一个个的游戏活动贯穿始终,找准知识的生长点适当发问,采用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生动活泼、自主体验”的课堂环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也就守住了数学的主阵地——数学味。 【摘 要】数学味是数学课堂魅力的重要来源。利用操作活动、小组活动、“神秘的袋子”、模拟放球游戏,可让学生在游戏中“玩”出数学味。 【关键词】数学味;游戏;可能性 数学课是讲道理的,从感性中见理性,在浅显中见深刻,将数学课上出浓浓的数学味来,而“数学味”从某种意义上理解是一种“体验”。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真正体会教材所要呈现的数学味呢?以下是笔者进行的一番尝试。 【教学片段1】利用操作活动,在体验中感悟数学味 1. 体会“一定” (1)拿出一个空袋子,让学生看着把4个黄球放进去。 师:如果让你任意摸一次,你会摸出什么颜色的球? 学生都表示摸出的一定是黄球,并让个别同学摸一摸验证结果。 (板书“一定”) 师:为什么你们一定会摸出黄球呢? 生1:因为袋子里面都是黄球,摸一次,一定是黄球。 (2)再放2个黄球,现在让你任意摸一次,你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生2:袋子里6个都是黄球,我一定摸到黄球。 (3)引导思考:为什么刚才4个黄球,现在6个,你们一定会摸到黄球? 生3:因为袋子里全是黄球,没有别的颜色的球。 师:是啊,不管是4个,还是6个,只要袋子里面全是黄球,我们一定摸出黄球。 2. 体会“可能” 在刚才6个黄球的袋子内放入2个白球,现在让你任意摸一次,你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同桌交流、汇报: 生1: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 生2:我也可能摸出黄球,白球中的一种。 师:为什么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 生:因为袋子里有黄球,也有白球,所以摸一次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 (板书:可能……也可能……) 3. 体会“不可能” 师:你能在这个袋子里面摸出一个蓝球吗? 生:(情不自禁)啊…… 师:为什么“啊”? 生1:里面没有蓝球,不可能摸出蓝球。 生2:因为袋子里面只有黄球和白球,没有蓝球,所以摸一次,不可能是蓝球。 (板书:不可能) 4. 描述 师:(放入一个蓝球)现在袋子里的情况,你能用上“一定”、“可能……也可能……”、“不可能”说一句话吗?(小组交流) 【思考】虽然学生利用已有的认知基础,就能轻易地判断各种情况,但是教师也要让学生通过摸球实践,在玩中不断思考其中蕴含的数学原理。 【教学片段2】利用小组活动,在辩证中感悟数学味 1. 活动介绍: 说明:袋子里面有3个白球,4个黄球 小组内轮流进行摸球。 要求: 1. 摸之前大声告诉组员“我要摸出什么颜色的球”。 2. 每摸一次,看看是不是跟之前想摸出的颜色一样。 3. 组内每个成员摸三次。 (经过一段时间,小组活动结束,静下来) 2. 请三次都摸到同种颜色球的学生代表上来。(两位) 师:(拿上学生的袋子,指其中一个三次摸到黄球的学生,问全班)我们再让她摸,这次她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生1:一定是黄球。 生2:可能会是白球。 生3:黄球、白球都有可能。 经过三次尝试还是摸出黄球,师:如果继续让她摸一次呢? “一定是黄球。”(几乎异口同声)但还是有个别学生认为:这一次可能会摸到白球了。 师再让该生摸,这次真摸出了一个白球。(学生开始兴奋了) 师:如果让这位同学摸10次,30次,甚至更多次,每次能保证摸出来的一定是黄球吗? 生1:不一定。 生2:不能保证,因为袋子里面还有白球,××她前几次摸出黄球,只能说她运气好。 (学生情不自禁报以掌声) 3. 思考另一位同样摸到三次白球的同学,能确定每次都能摸到白球吗? 学生经过刚才的尝试基本体会:不一定。 4. 通过这个游戏你想到了什么? 只要袋子里面有不同的颜色,每种颜色都有可能摸出来,除非袋子里面只有一种颜色,才能保证每次摸出的颜色一样。 【思考】面对学生的思想矛盾,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无数次地摸,还能保证每次都能摸到同种颜色的球吗?一个小小的环节,学生在小组内尝试,直到两代表上台的一系列思考,最后学生从游戏中体会到:只要袋子里有不同颜色的球,就不能保证每次都是同种颜色,只能说每种颜色都有可能摸出来。 【教学片段3】“神秘的袋子”,再次让学生品数学味 1. 拿出一个装有6个球的袋子,让学生根据摸出来的球来判断袋子里面6个球的颜色。 (连续3个学生摸出黄球) 师:你想到了什么? 生1:袋子里面全是黄球。 生2:不对,我认为袋子里面可能还有白球。 生3:袋子里面一定有黄球。(听课老师笑了,发出赞叹) 2. 再让学生摸几次,结果次次还是黄球。 师:现在你想说什么? 生1:我还是认为袋子里面还有别的颜色的球,只不过刚才那些同学没摸到。 生2:我认为袋子里面有5个黄球,1个别的颜色的球。刚才那些同学摸到黄球,那个白球没摸到。(师让他摸,还是黄球) 生2:(继续说)袋子里面别的颜色的球还是有可能有的,我运气差。 师:这么多次摸出黄球,再放回去,你们能说明袋子里面6个全是黄球吗? 生:不能! 3. 师:(面对学生一次一次地拿出袋子里面的4个黄球,剩2个)袋子里面还有2个球一定是黄球吗? 生:可能是黄球,别的颜色的球还是有可能的。 师:同学们可真厉害,虽然这么多次摸出黄球,只要袋子里面的球没有全部摸出来,我们都不能确定全是黄球。 【思考】这个“神秘的袋子”,通过让学生在“每次都摸到黄球”但袋子里还有球的情况下不停地讨论、思考,最后让学生体会出“根据多次摸出的结果,放回去后,只要结果没有呈现都不能判定”这样的数学感知。 【教学片段4】模拟放球游戏,在实践中玩出数学味 1. 教师出题,学生放球(黑板上的彩色磁体代替球) 师:任意摸一次,一定摸出蓝球。你会怎么放? 学生成果: 师: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生1:只要袋子里面不放别的颜色的球,摸一次一定是蓝球。 师:如果让你任意摸一次,摸出的不可能是蓝球,你能用一句话,把所有的情况说出来吗? 生1:袋子里面不放蓝球,就不会摸出蓝球。 生2:我的意思跟他一样,但我说法不一样。(师笑着让他说)袋子里面放别的颜色的球,只要没有蓝球,摸一次,不可能摸出蓝球。 2.同桌活动,一人出题,一人放“球”(用彩色纽扣) 教师根据学生放好的袋子,请学生思考:他(她)出了一个什么样的题? 【思考】通过简单的模拟放球游戏,学生不仅能根据要求正确放入,而且能根据不同的情况找出数学的本质。再从已经放入袋子的彩色纽扣的情况,判断出各种不同的思路。这些就是在游戏中所要让学生感悟出来的数学味。 综上,一堂好的数学课,自始至终一定要体现数学学科的语言准确、思维严密和逻辑清晰的特点。恰如《可能性》这节课,以一个个的游戏活动贯穿始终,找准知识的生长点适当发问,采用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生动活泼、自主体验”的课堂环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也就守住了数学的主阵地——数学味。 【摘 要】数学味是数学课堂魅力的重要来源。利用操作活动、小组活动、“神秘的袋子”、模拟放球游戏,可让学生在游戏中“玩”出数学味。 【关键词】数学味;游戏;可能性 数学课是讲道理的,从感性中见理性,在浅显中见深刻,将数学课上出浓浓的数学味来,而“数学味”从某种意义上理解是一种“体验”。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真正体会教材所要呈现的数学味呢?以下是笔者进行的一番尝试。 【教学片段1】利用操作活动,在体验中感悟数学味 1. 体会“一定” (1)拿出一个空袋子,让学生看着把4个黄球放进去。 师:如果让你任意摸一次,你会摸出什么颜色的球? 学生都表示摸出的一定是黄球,并让个别同学摸一摸验证结果。 (板书“一定”) 师:为什么你们一定会摸出黄球呢? 生1:因为袋子里面都是黄球,摸一次,一定是黄球。 (2)再放2个黄球,现在让你任意摸一次,你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生2:袋子里6个都是黄球,我一定摸到黄球。 (3)引导思考:为什么刚才4个黄球,现在6个,你们一定会摸到黄球? 生3:因为袋子里全是黄球,没有别的颜色的球。 师:是啊,不管是4个,还是6个,只要袋子里面全是黄球,我们一定摸出黄球。 2. 体会“可能” 在刚才6个黄球的袋子内放入2个白球,现在让你任意摸一次,你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同桌交流、汇报: 生1: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 生2:我也可能摸出黄球,白球中的一种。 师:为什么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 生:因为袋子里有黄球,也有白球,所以摸一次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 (板书:可能……也可能……) 3. 体会“不可能” 师:你能在这个袋子里面摸出一个蓝球吗? 生:(情不自禁)啊…… 师:为什么“啊”? 生1:里面没有蓝球,不可能摸出蓝球。 生2:因为袋子里面只有黄球和白球,没有蓝球,所以摸一次,不可能是蓝球。 (板书:不可能) 4. 描述 师:(放入一个蓝球)现在袋子里的情况,你能用上“一定”、“可能……也可能……”、“不可能”说一句话吗?(小组交流) 【思考】虽然学生利用已有的认知基础,就能轻易地判断各种情况,但是教师也要让学生通过摸球实践,在玩中不断思考其中蕴含的数学原理。 【教学片段2】利用小组活动,在辩证中感悟数学味 1. 活动介绍: 说明:袋子里面有3个白球,4个黄球 小组内轮流进行摸球。 要求: 1. 摸之前大声告诉组员“我要摸出什么颜色的球”。 2. 每摸一次,看看是不是跟之前想摸出的颜色一样。 3. 组内每个成员摸三次。 (经过一段时间,小组活动结束,静下来) 2. 请三次都摸到同种颜色球的学生代表上来。(两位) 师:(拿上学生的袋子,指其中一个三次摸到黄球的学生,问全班)我们再让她摸,这次她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生1:一定是黄球。 生2:可能会是白球。 生3:黄球、白球都有可能。 经过三次尝试还是摸出黄球,师:如果继续让她摸一次呢? “一定是黄球。”(几乎异口同声)但还是有个别学生认为:这一次可能会摸到白球了。 师再让该生摸,这次真摸出了一个白球。(学生开始兴奋了) 师:如果让这位同学摸10次,30次,甚至更多次,每次能保证摸出来的一定是黄球吗? 生1:不一定。 生2:不能保证,因为袋子里面还有白球,××她前几次摸出黄球,只能说她运气好。 (学生情不自禁报以掌声) 3. 思考另一位同样摸到三次白球的同学,能确定每次都能摸到白球吗? 学生经过刚才的尝试基本体会:不一定。 4. 通过这个游戏你想到了什么? 只要袋子里面有不同的颜色,每种颜色都有可能摸出来,除非袋子里面只有一种颜色,才能保证每次摸出的颜色一样。 【思考】面对学生的思想矛盾,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无数次地摸,还能保证每次都能摸到同种颜色的球吗?一个小小的环节,学生在小组内尝试,直到两代表上台的一系列思考,最后学生从游戏中体会到:只要袋子里有不同颜色的球,就不能保证每次都是同种颜色,只能说每种颜色都有可能摸出来。 【教学片段3】“神秘的袋子”,再次让学生品数学味 1. 拿出一个装有6个球的袋子,让学生根据摸出来的球来判断袋子里面6个球的颜色。 (连续3个学生摸出黄球) 师:你想到了什么? 生1:袋子里面全是黄球。 生2:不对,我认为袋子里面可能还有白球。 生3:袋子里面一定有黄球。(听课老师笑了,发出赞叹) 2. 再让学生摸几次,结果次次还是黄球。 师:现在你想说什么? 生1:我还是认为袋子里面还有别的颜色的球,只不过刚才那些同学没摸到。 生2:我认为袋子里面有5个黄球,1个别的颜色的球。刚才那些同学摸到黄球,那个白球没摸到。(师让他摸,还是黄球) 生2:(继续说)袋子里面别的颜色的球还是有可能有的,我运气差。 师:这么多次摸出黄球,再放回去,你们能说明袋子里面6个全是黄球吗? 生:不能! 3. 师:(面对学生一次一次地拿出袋子里面的4个黄球,剩2个)袋子里面还有2个球一定是黄球吗? 生:可能是黄球,别的颜色的球还是有可能的。 师:同学们可真厉害,虽然这么多次摸出黄球,只要袋子里面的球没有全部摸出来,我们都不能确定全是黄球。 【思考】这个“神秘的袋子”,通过让学生在“每次都摸到黄球”但袋子里还有球的情况下不停地讨论、思考,最后让学生体会出“根据多次摸出的结果,放回去后,只要结果没有呈现都不能判定”这样的数学感知。 【教学片段4】模拟放球游戏,在实践中玩出数学味 1. 教师出题,学生放球(黑板上的彩色磁体代替球) 师:任意摸一次,一定摸出蓝球。你会怎么放? 学生成果: 师: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生1:只要袋子里面不放别的颜色的球,摸一次一定是蓝球。 师:如果让你任意摸一次,摸出的不可能是蓝球,你能用一句话,把所有的情况说出来吗? 生1:袋子里面不放蓝球,就不会摸出蓝球。 生2:我的意思跟他一样,但我说法不一样。(师笑着让他说)袋子里面放别的颜色的球,只要没有蓝球,摸一次,不可能摸出蓝球。 2.同桌活动,一人出题,一人放“球”(用彩色纽扣) 教师根据学生放好的袋子,请学生思考:他(她)出了一个什么样的题? 【思考】通过简单的模拟放球游戏,学生不仅能根据要求正确放入,而且能根据不同的情况找出数学的本质。再从已经放入袋子的彩色纽扣的情况,判断出各种不同的思路。这些就是在游戏中所要让学生感悟出来的数学味。 综上,一堂好的数学课,自始至终一定要体现数学学科的语言准确、思维严密和逻辑清晰的特点。恰如《可能性》这节课,以一个个的游戏活动贯穿始终,找准知识的生长点适当发问,采用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生动活泼、自主体验”的课堂环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也就守住了数学的主阵地——数学味。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