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范文

    何润锡

    

    【摘 要】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切学习的起源,正视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必要性,通过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教授数学提问技巧,引导学生规范表述问题;巩固数学知识练习,促进学生理解数学问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关键词】数学问题意识;必要性;教学策略

    问题意识不仅是学习的起点,更是主动探究的动力。而在现行的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严重缺乏,导致他们任由老师牵着鼻子走,更不用说让学生提出有创意的问题了。因此,回归课堂,把提问的权利交还学生,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无疑是当下的必然趋势。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必要性

    (一)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师满堂灌,学生一味听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严重违背了新课标所要求的课堂教学的本质,以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只会唯唯诺诺,与现代社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大相径庭。面对这种窘况,《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提出,要把“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作为数学课程的目标之一,足见新课标对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视。

    (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是学生主体性的需求

    教学是一种两极活动,教师是一极主体,学生是另一极主体,两者之间是平等的。因此,要让教学活动有效进行,我们不能漠视学生主体性的需求。学生在数学问题意识的锻炼过程中,实质上是他们洞察、辨析、类比、推理和抽象能力的展现。因为“任何一个提问都是有价值的,其价值就是思考的力量。”所以,通过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让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上的主人地位,充分体现他们的主体性。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教学策略

    科学哲学家波普尔认为,问题是研究活动的出发点。然而,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需有一定的策略指导。

    (一)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不少数学教师把问题情境的创设安排在课的开始环节,其目的纯粹只是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事实上,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应该是意在诱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实现“做数学”的同时,上升到“创造数学”的高度,引导学生追数学的根,溯数学的源,从源头上透彻理解数学,探索数学的规律。在这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反复推敲琢磨,让数学问题情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促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启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在质疑问难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反过来又在问题意识的培养过程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小学生的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创设游戏性的问题情境(多媒体显示以下问题):

    1.把6个梨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个?

    2.把4个梨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个?

    3.把2个梨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个?

    4.把1个梨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个?

    学生很迅速地回答了前3题,但对于第4小题他们开始愁眉紧锁了。一学生忍不住问:“老师,怎么表示这半个梨呢?”教师笑而不答,建议学生分组讨论。

    生1:可以说“一个梨的一半”。

    生2:可以画出半个梨“D”

    生3:可以用0.5表示。

    生4:可以用1/2表示。

    师:没错!同学们说得很对!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种用整数无法表示的情况,在数学中引入分数,就如刚才第4位同学说的可以用1/2这个分数来表示这个梨的一半……

    (二)教授数学提问技巧,引导学生规范表述问题

    与一二年级小学生外显性数学问题意识较强,内隐性数学问题意识较弱的特点不同,三年级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特点是外显性数学问题意识降低、内隐性数学问题意识加强。三年级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答,已经开始尝试运用多种方法,他们不再像一二年级学生那样对教材“从不怀疑”,而逐渐开始怀疑课本的内容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虽然较差,但他们有着很强的模仿能力。从发现问题到提出问题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需要反复锻炼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教师应该注意自己上课时的示范作用,帮助三年级学生揭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为他们数学问题的提出提供借鉴。例如教师可通过反问、追问、对比等提问技巧的示范、教授,引导学生模仿。

    (三)巩固数学知识练习,促进学生理解数学问题

    数学知识的相关练习,是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重要检验,能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深刻理解。缺少相应的数学知识的练习,数学问题意识必然贫乏。学习者只有知道“为什么”,知道源头所在,才能理清数学知识的脉络,才能建构起数学知识的系统。没有相应的数学练习,就会阻碍问题意识的发展,就会影响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如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练习可设置为:

    1. 填一填:

    2. 说一说: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学生主体性的需求。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可诱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教授数学提问技巧,可引导学生规范表述问题;巩固数学知识练习,可促进学生理解数学问题,这些途径的汇聚,有利于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黄福兰,陆海秀.还学生“问”的权利[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8(12).

    [2]尹海莲.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教学策略研究[S].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