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小学数学课中的德育渗透 |
范文 | 詹雯 【摘? 要】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中意义重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应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符合现实生活的、有利于激发情感的,同时要把握好尺度、切勿生搬硬套、要瞻前顾后。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原则;问题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是这样,德育也应如此。提到德育,很多人会自然地认为它是思想品德课或班会课的任务,是班主任的事情,其实不然。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与社会的接触面越来越广,他们原来单纯的、天真的想法逐渐受到冲击,要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需要正确的引导。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各学科都应适时地进行德育渗透,这样孩子才能在耳濡目染中不断地吸取养分,健康成长,文明做人。 “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的数学课堂中,我们应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德育渗透。当然,德育并不能随随便便地硬塞给学生,它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讲究技巧,注意方法,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愉悦地接受,从而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本文将结合二年级上册的课例《百以内数的加减法》谈谈小学数学课中的德育渗透。 一、德育渗透应遵循的原则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与教学内容相关 德育渗透的内容应当是在教学活动中自然引出的,而不是刻意追求、牵强附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挖掘能进行渗透的切入点,在课堂中把握好时机。在《100以内的加法》这节课中,教材呈现的是参观博物馆的情景,在课件中特意把博物馆的名称取为“生态博物馆”,透过“生态”一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介绍生态对博物馆的存在意义和现实意义;接着在“极地”这一场景,对学生进行了“要文明排队,不可插队”的教育;紧接着的“热带雨林”情景,使学生树立在户外游玩的安全意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德育,孩子才不会感到突兀,这样我们才可以不留痕迹地熏陶孩子的思想。 (二)符合现实生活 弗莱登塔尔在他的“数学现实”教学原则中提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其实,不仅数学是这样,德育也应如此。一方面,现实的例子更容易理解,从而更明了地教育我们的孩子;另一方面,数学的素材来源于生活,那课堂中德育的素材自然也应来源于生活。在本课例中,渗透的德育内容出自现实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插队、游玩安全等现象,这样的例子对孩子更具教育意义。 (三)有利于激发情感 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数学课中德育的目的并不局限于教育孩子,而要从更高的层面来看,它应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从而推动我们的教学活动。数学课特别是计算练习课中一味地计算会让学生厌倦,无精打采,适当的德育渗透可以让学生缓解疲劳,另外学生正面、积极的情感得到激发,这也有助于他们接下来会以更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二、德育渗透应注意的问题 我们提倡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德育渗透,而不是每节课硬要费尽心思去想如何在课堂进行渗透,过多或者过于形式化的渗透会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 (一)把握好尺度 渗透的内容、表达的观点应当是浅显易懂的,这就要求教师要用恰当的语言引导学生,而且要把握好时间,切忌舍本逐末,这样才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顺利完成。 (二)勿生搬硬套 强扭的瓜不甜。有些课可能很难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那就不要勉强为之。因为:提倡经常渗透并不代表每节课都要进行渗透。 (三)要瞻前顾后 德育渗透时,师生交流的话题可能会越来越偏离数学的内容,这时,如何把学生的思想拉回到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就显得尤其重要了(这需要教师精心的安排)。在本课例中,对学生进行“不能插队”的教育时,抛出另一个问题“可是小明又不想等那么久,该怎么办呢?”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时学生便会顺其自然地想到“先去游览别的项目”,从而使教学活动顺利地过渡到下一环节。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很有必要,数学教师要注意策略,不要喧宾夺主,德育渗透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它贵在坚持,“重在日积月累,如果日常、朴素的数学内容中都能挖掘并渗透上一点,那么六年的数学学习对于学生而言,难道不正是一程美妙、丰硕的精神之旅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人民教育编辑部.小学数学创新性备课[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包国庆.论课堂系统[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