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兴趣成“老师” 课堂变“舞台” |
范文 | 陈志荣 【摘 要】经过调查,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喜欢上体育课的人数明显减少。小学体育课堂的现状不容乐观。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应该从学生入手,尝试让兴趣成为老师,将体育教学内容游戏化,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兴趣;游戏 一、体育课堂现状 阳光下、草地上,天真无邪的孩子在尽情地嬉戏;操场上,学生在狂蹦中自由挥洒着年少的激情,这是我们多么向往的情景。近十几年来,学校体育在各部门的重视之下,场地、师资、经费等得到完善和提高,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喜欢上体育课的人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明显减少。以本学校为例,被调查的高年级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只有70%,学生能够全身心参与的不到50%,特别是部分女同学已出现逃课现象,而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和心理的因素,相对来说要高。不少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课外活动中却生龙活虎。也可以说,学校体育造就了不少既无参加体育活动意识,又无参加体育活动能力的“体育合格毕业生”。难道体育课真的没有吸引力了吗?反思其原因,我认为是一成不变的体育教育教学方法、模式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才造成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厌倦情绪。我们为何不从学生入手,尝试让兴趣成为“老师”,让学生的个性自由挥洒体育课堂呢? 二、体育教学案例 一年级学生好动,喜欢玩,特别是刚入学时,他们基本上还保持着幼儿园及家里的一些行为习惯,对学校的行为要求、课堂常规还很陌生,没有上课的概念,课上随意好动,课堂纪律难以维持。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课堂常规的形成,他们的行为习惯慢慢得到了养成,但好动、喜欢玩的天性仍然是他们这个年龄段的特点,他们对体育课非常感兴趣,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对体育动作技术学习的兴趣不浓,情绪容易受到激发和“传染”。有这样一个怪现象:在上课时当其中一个小朋友说“老师我要上厕所”时,全班60%的小朋友也都说要上厕所了。所以,这让我总结出一个经验:教学中我们要适时随着他们兴趣来进行教学,而且要先教一些有趣的东西,比如说要多做游戏,将教学内容游戏化,这样学生就会被深深地吸引住。 这是一节发展学生平衡能力的体育课。在上次课学习燕式平衡过程中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遇到学习困难,虽然他们的柔韧性较好,但空间感和平衡能力较弱,这对同学们的学习带来了较大的阻力,加强平衡能力成了关键的问题。而在课间活动时,孩子们的两个课间游戏就为我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这两个游戏一个是头顶书本走路,一个走平衡木。学校的游乐区是低年级孩子们的乐园,跷跷板、滑滑梯这些游戏足以让孩子们乐翻天,而设置在一角的“三段平衡木”更是不少女孩子的挑战项目。于是,我在这节课中就利用这“三段平衡木”给我们班进行了一个“挑战赛”。一听到这个他们擅长的游戏,整个课堂顿时乐得炸开了锅,他们个个蹦跳着不约而同地围在我周围,显示出跃跃欲试的样子。他们有的三两下就成功了,有的却试了好几次都不成功,于是成功者马上转变为军师从旁指导,介绍成功经验,有的介绍可以打开手臂维持平衡,有的则介绍脚要横放着走等等,而此时的我则成了一位旁观者,只需要默默为他们鼓励就可以了。而在另外一个头顶书本走路游戏也收到了同样的效果,我先是让学生顶着书本走直线,然后加大难度画出不同的曲线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能力进行挑战。游戏的过程中还下起了毛毛细雨,我想让他们停止避雨,却被他们拒绝了,“陈老师,让我们再玩一会吧,正好书本可以挡雨。” 由于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整堂课的气氛显得异常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同时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运动场上不时传来“××成功了”,“××真厉害!”的欢乐声。学生能把自己的特长大胆地展示出来,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自豪,享受了快乐,找回了学习的自信。 三、体育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注重的不仅仅是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收获,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兴趣与经验,是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经过这堂课,让我深刻的认识到要做好一位体育教师不但要有满腔的热情,还要关注每个孩子,从他们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出发,随机应变,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表演机会,使学生有足够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多给孩子一份理解和关爱,他就会对你产生依赖和信任!鼓励学生努力尝试,课堂就能成为学生表现自我的舞台。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广大体育教师也应借此之机,切实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课堂不仅是学生展示的舞台,更是我们实践的舞台,怎样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我们应该多方面地进行思考和探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