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在“研学后教”理念下优化教学反馈与评价 |
范文 | 陈倩仪 【摘 要】“研学后教”是以研学案和书本为载体,以研学问题为线索,以发展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研学组织形式,旨在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了在“研学后教”理念下进行有效的反馈与评价,从反馈与评价在“研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各环节中的有效应用和优化教学反馈评价功能,强化教学的有效性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研学后教;优化;教学反馈与评价;有效性 “研学后教”是以研究学案和书本为载体,以研学问题为线索,以培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研学组织形式,旨在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具有特色、充满活力、高效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而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和相互合作,优势互补、解决疑难,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在“研学后教”理念下,进行有效的反馈与评价呢? 一、反馈与评价在课堂教学各环节中的有效应用 1. 评价与反馈在“研学”环节中的应用 在学生先学阶段,教师要全面巡视学生的自学情况,运用目光巡视和走动式巡视,在巡视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面部表情(微笑、点头或赞许的目光)或肢体语言(拍拍学生的肩膀等)对学生所反馈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要特别注意观察自学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地、耐心地、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辅助,但不宜过多,否则影响其他同学,也无益于这部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独立完成的学案中反馈出来的信息,查看出现的问题,思考让哪些学生展示。同时,教师在此过程之中必须对学生学习中所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分类分析、归纳汇总,并挖掘存在问题的根源,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做好“第二次备课”。 2. 反馈与评价在“后教”环节中的应用 “后教”并不全是教师讲,而是教师指导之下的“兵教兵”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合作学习并进行反馈的过程。它可以分为两步:一是展示与更正,二是交流讨论。 (1) 展示与更正 展示与更正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包括错误的思路、方法、和不良习惯等,并给以及时矫正。学生任务(如自学检测题)完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如下反馈评价工作: ①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板演或其他展示活动。②指导学生观察台上学生的板演及其他展示活动情况。(在此反馈阶段,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如理科学习中, 评价反馈的内容是:一看思路,二看方法,三看步骤,四看结果,五看规范。从这五个方面看有无问题,准备参与更正或讨论。)③教师应启发尽量多的学生上台反馈更正。 一般情况下,在进行反馈时,教师应先让潜能生上台更正,潜能生不能更正的,再找中等生、优秀生上来更正。既要找出做错的地方,又要讲清为什么错,学生可以质疑问难,这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教师在这时充当的是主持人的角色。在这个“兵教兵”的过程中,潜能生的错误得到了纠正,疑难和问题得到了解决,这就把教师原来要在课下完成的补差任务移到课堂上由师生共同来完成了,可以节省师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板演的问题解决了,教师可以进行行间巡视直接反馈,或让学生同桌对改,一看正确率,二看还有哪些新问题,要把所有的问题都尽量解决在课堂上,这也是教师兼顾台上台下,由点到面全面了解学情的方法。 (2)合作与交流 “展示与更正”环节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一般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加以解决,对此评价应主要包括以下二种评价: ①对小组的评价:我们可以采用表格式、竞赛式、推举代表、当堂练习等多种反馈形式,全面了解学生合作的过程与结果,恰当地给予综合性的评价。评价项目的确定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特征制订,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设计。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定期给予小组成员阶段性的评价,并针对实际情况给予进一步的指导。这样的评价针对性强,对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②对组员互评:由于小组活动成果是以小组汇报或小组总分的成绩进行汇报,很难看出其成员的个人贡献。因此活动评价时,教师也只注重对小组结果进行评价,很难对个人做出一定的评价。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设计组员互相评价表以满足小组成员内在“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 二、优化教学反馈评价功能,强化教学的有效性 1. 引导学生自学质疑问难,体现教学中的反馈铺垫 每节课开始导入新课后,用一定的时间组织和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本,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想。为了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组织学生自觉地阅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一边巡视,一边个别辅导,一边做一些挑战性的鼓动,如比比谁阅读得快,重点抓得准,问题提得多,对完成得好的及时肯定并打一个好的等级,作为平时成绩。这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的开端,也是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一个环节。学生完成这一环节后,头脑中已有了初步的观点,也产生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疑难,同时也激起了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对疑难的思考,进入了主动的思维状态。 接下来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尽量把自己的问题说出来,教师不急于回答,耐心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以获取学生观点的反馈,及时调整下一环节的教学设计。对于一些重点或热点问题,则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清楚地表达出来,经过适当的综合和归类,作为下一环节讨论的内容。“疑者,觉悟之机也”,对那些提问积极的学生,尤其是能提出师生重视、见解深刻问题的学生要及时表扬,鼓励学生有问、敢问和善问。 2. 组织学生合作讨论,体现教学中的反馈迁移 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课堂上不可能也不必逐一讨论。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把问题综合归类,确定集体讨论的问题,或者是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问题,或者是多数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者是教师认为有利于明理、激情和导行的关键性问题,总之要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采用二人小组(同桌)、四人小组(小组内前后两桌)再全班的形式进行讨论,获取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学生在讨论中掌握了基本观点和方法,其它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3. 给学生点拨释疑,体现教学中的反馈升华 教师梳理学生反馈后再反馈给学生,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和谐统一。如对课堂讨论的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归纳;精讲课本中的重难点和学生认知上、情感上和行为上存在的一些普遍性的问题,或者解答一些讨论中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是使讨论升华的必要环节。这个环节不一定等全部讨论完毕后进行,可以在一个大的问题讨论结束后教师相机点拨,及时反馈,随机调控。 4. 启发学生自我评价,体现教学中的反馈内化 小学是学生整体性自我意识的萌生时期。小学生“重视别人对他的评价与态度,还会比较这些评价,作出自己认可的选择。”对小学生来说,“教师对他进步与独立性的关心和鼓励比什么都重要。”因此,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抓住评价契机,肯定积极发言的学生,表扬有独到见解的学生,评议讨论中出现的一些典型的思维过程,小结学习方法,启发学生自我评价,正确地思考问题,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小学生还“会对自己不同方面的能力作出不同的评价。”但这种评价大多是与别人,尤其是在小学生心目中有权威的成人对他的评价吻合的。因此,要重视组织学生自己对学习过程进行评议和小结,包括内容和语言等各个方面。这是启发学生自我评价的反馈和内化。 参考文献 [1](美)Vernon F. Jones & Louise S.Jones.方彤,罗曼丁,刘红,陈峥译.全面课堂管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2]田本娜.小学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