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设置
范文

    冯洁莹

    【摘 要】合理的情景问题设置能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身边问题,从而自主构建数学知识。结合四年级数学的统计图知识探讨了数学教学中设置情景问题的原则与技巧。

    【关键词】情景问题;数学思想;解决过程;兴趣

    新课程标准强调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数字的乏味性使得数学教学往往难以达到这个目的。这要求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关键要设置合理的引导性问题。问题既要和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又不能高出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通过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统计图单元探讨了引导性问题的设置,并结合其他数学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实际经验。

    一、“统计”课堂的情景问题设置

    1. 研究教材

    情景问题设置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充分掌握教材的设计思想,要思考清楚几个问题:

    a.学生为什么要学这个知识?(why)

    b.这个知识是怎么来的?(how)

    c.这个知识锻炼了学生什么样的能力?(what)

    解决了这几个问题,情景问题设置才能做到深入浅出。结合“统计”这单元,学生为什么要学习统计?统计是一种数学思想,它通过精确的数字来表达复杂的现象,使人们对现象的描述更加准确。日常语言中经常有“很多”、“较少”等模糊性描述,这类描述凭借人的主观印象,不能准确反映实际数量,统计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构建的学科。因此,可以回答第一个问题,学生需要学习用精确数字来描述现象的方法。

    那么,统计的方法是怎么来的?是否存在一种绝对正确的统计方法能够十分客观的描述模糊现象?统计学的方法千差万别,每一种统计方法都不能绝对准确,各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理解了这层含义,就更加清楚,情景问题设置要求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而不是学既有的统计方法。对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的小学生来说,他们还不能精确描述“多”、“少”、“大”、“小”等现象,学习统计可以锻炼学生精确表述的能力。

    2. 情景问题设置

    解决了知识背景的三个问题,就能确定“统计”这一章情景问题设置的基本原则:

    a. 要让学生感受到不用数字就很难说清楚一些模糊的现象。

    b. 要给出一些难以描述的模糊现象让学生尝试去描述。

    c. 问题要在学生解决的能力范围之内。

    d. 问题要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根据这些原则,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情景问题:

    第一步,引导性问题:同学们,我们班上喜欢看“喜洋洋”的多?还是喜欢看“熊出没”的多?还是喜欢看“大头儿子”的多?

    问题抛出后,全班陷入了沸腾之中,学生分化成相应的三组进行“激辩”。讨论开始出现争论不休的现象,谁也不能说服他人,集体陷入了问题的困惑之中。此时,笔者抓住学生心理,平复课堂,让喜欢某一动画片的学生派出代表陈述己方人为什么比对方多。

    第二步:同学们,我们来说说,为什么喜欢你这部动画片的人多?

    三个学生代表陈述了理由,还用到了数人数的办法,但学生之间会相互指出对方数的不对的地方。

    第三步:同学们,有没有一个好办法让大家都清楚喜欢哪个动画片的人最多呢?

    激辩调动了学生辩赢对方证明自己的欲望,至此,学生都努力思考用什么办法来表述这个模糊的现象。最后,有学生提议在黑板上把喜欢每一部动画片的人数写出来。笔者拿出卡通头像贴到黑板上,让学生逐个问同学最喜欢哪一部。一开始,学生把名字写到黑板上,但很快发现这样做很慢,在教师的提醒下,改为用圆圈表示,很快就得出了统计结果。

    这个情景问题注意到了几点,一是结合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二是抛出了模糊性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了用数字表述更加清晰的思想;三是将学生置于问题困惑中,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四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简单易操作,使学生能实际体验统计方法的便利。在此基础上,统计这一课的新知识很快就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了。接着,笔者对引导性问题做了延伸,将之引到课文例题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很明显。

    二、数学情景问题设计的原则与技巧

    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将“统计”知识的情景问题设置做了归纳与拓展。设置巧妙的情景问题要做到以下几点:

    1. 研究教材,解决3W(why-how-what)问题

    例如,学习认识大数,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极大的模糊性现象有精确的数字更加合理;角的度量目的是让学生思考怎么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的过程。理解了教材的教学目的,才能使情景问题和所学内容紧密结合。

    2. 以学生兴趣为原则

    教师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准确掌握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笔者在其他数学课堂中引入了不同的事物和问题。例如,关于“平行”,玩具火车的轨道为什么不能相交?关于“平行四边形”,四根长度相同的小棒,组成的图形为什么总是很相似?关于大数,数一数自己有多少根头发?一般来说,小学生对动物、未知现象、科幻玩具、糖等事物更加感兴趣,不同的学生又有不同的表现,需要教师积极了解学生。

    3. 问题要能调动学生解决的欲望

    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才能调动起学生的解决欲望。例如,有教师在大数认识这一课给学生设置这样的问题:月亮离我们有多远?月亮是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但是这个问题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范围,四年级学生没有接触过天文知识,没有宏观的宇宙观念,很难理解月亮离我们有多远,这就难以调动他们的解决欲望。笔者在“平行”这一课中,刻意将玩具火车的轨道做了调整,使两条轨道不平行,演示时小火车在轨道上卡住不能前行,很快就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4. 问题要有导向性

    教师自己要十分清楚,给学生抛出的问题指向什么目标,这个目标和数学教学内容是否一致,能否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就能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规律。实际教学中,常常有情景问题偏离教学的现象。

    5. 避免在问题中给出答案

    设置情景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找到乐趣,不是简单的为了学会某个知识点。因此,情景问题要尽量避免问题中给出答案。例如,这样的问题就明显忽略了学生对解决过程的体验:长方形的周长是不是就等于这几条边加起来呢?换成另一种问法会更合理:剪一根彩带来围住这张桌子,要剪多长呢?

    6. 问题要容易解决

    让学生在课堂上解决问题是最有效的学习办法,如果不能在课堂上解决,课堂外也要遵循容易解决的原则,超过学生能力范围的过难问题没有情感态度和问题解决过程体验的意义。例如,让学生统计商场一天出入的人数,这就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不易完成。

    三、小结

    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要避免填充知识,要注重启发学生对旧知识的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同时要求数学教学要更贴近生活。情景问题设置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现象出发,悬置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方法。深入研究教材,积极接触了解学生,遵循一定的原则,掌握一定的技巧就能巧妙的设置情景问题,激发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也能顺利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生活现象,从而理解并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3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