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浸润阅读品味教化 |
范文 | 江健涛 【摘 要】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达到上品教化目标,需要有些许阅读策略。策略之一:乐读书。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策略之二:读好书。只要是孩子们喜欢阅读的健康读物,都应该进入教师的视野,进入孩子的阅读天地。策略之三:会读书。会读书的前提是懂得什么样的书值得深读,什么样的书应该泛读。 【关键词】阅读;上品教化;策略 “上品教化”,“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番禺区教育迈向深化素质教育的纵深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教育首善之区,阅读是上品教化的载体。目前,学校积极创建书香型校园,以阅读促进学校持续发展,以阅读作为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石,这是学校实践上品教化的基本思路。基于此,笔者认为:阅读是提高番禺市民文明程度“坐标”,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上策,是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有效策略,同时也是促使学生成长和激发自身内在潜力的“催化剂”。教师有效地指导阅读,对学生阅读授之以渔,阅读教学指导过程体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共冶一炉,水乳交融,将会给学生带来书卷的芬芳与喜悦。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达到上品教化目标,需要有些许阅读策略。 策略之一:乐读书 “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上品教化,第一要务就是教人立品。上品教化,读书立品,浑然天成。在异彩纷呈的大千世界培养温、良、恭、俭、让的优雅儒者气度,确立“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阅读指导教学如何激发孩子阅读兴趣,让孩子一生爱上阅读? 我认为,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归根到底也是课内的阅读兴趣。阅读指导就要调动学生课内阅读兴趣,并将课内阅读兴趣延伸到课外阅读,让孩子们受教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试问,一个对课内阅读味如嚼蜡的孩子,会对课外阅读手不释卷吗?甚至达到“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超然于物外的精神追求? 那么,通过课内指导提升课外阅读能力,将阅读兴趣转化成阅读动力显得尤其重要。这是实现有效阅读操作要破解的难题。笔者推广阅读,以专题阅读为切入口,以点带面进行课内指导、激发课外阅读兴趣时,应该引导学生掌握课内的阅读方法。比如诵读——将人间关爱这一主题融入抑扬顿挫的琅琅书声中,学生口吐真情,心怀真善美;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抓住描述的细节,边读边思悟的方法……所有行之有效的阅读操作方法都应该贯穿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因此,课内阅读指导得法,学生课外阅读才能效法。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有了稳定持久的阅读兴趣,阅读的内在需求得到激发,课外阅读才能避免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尴尬。这样,学生阶段性的阅读量才能保底,为后续阅读学习打下基础。 策略之二:读好书 过去,教师指导孩子进行阅读,一般强调让孩子读有教育意义的书籍。而现代化阅读的方向,是快乐阅读本位——只要是孩子们喜欢阅读的健康读物,都应该进入教师的视野,进入孩子的阅读天地。拿什么书籍指导孩子阅读,就拿孩子感兴趣的健康的“绿色食品”——书籍。 话虽如此,孩子们感兴趣的书籍,不一定就是成人眼中富有教育意义的健康读物。我们积极引导孩子读自己感兴趣的健康书籍,有意识地引导孩子阅读主流文化。为了取得第一手调查资料,摸清孩子读书活动的现状,本人曾以学校为阅读研究样本,作了一项读书内容的调查。学校对全校二至六年级543名学生做问卷调查。其中一项调查结果:543名调查学生中,有443名只热衷于阅读漫画卡通,占调查对象的百分之八十一。这一调查发现表明,孩子在家在校读书活动主要以“读图”为主。我在这里引用这一调查结果,并非完全否定漫画卡通之类的个人阅读倾向,而主要讲述孩子们感兴趣的书籍除了跟他们的心理特点有关外,更重要的是受外来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影响与冲击。这一现象表明,孩子的阅读行为逐渐受到外来文化影响,孩子对动画、漫画的兴趣很浓。细心的老师、家长们会发现:孩子放学回家,第一时间打开电视,孩子观看的电视节目,清一色是动画卡通节目! 当前某些社会负面现象严重地影响孩子阅读及健康成长,主要表现部分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QQ农场”、“三国必杀技”之类。据了解,极个孩子半夜三更起床,上“QQ农场”偷菜,喂养农场动物……诸如此类,真令人啼笑皆非。这样一来,给孩子们的阅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和冲击,阅读也不再是一方净土,不再是宁静致远。特别是学生阅读“立品”教育问题显得尤其重要。针对孩子的负面阅读,教师应该发挥阅读“立品”教育功能作用。教师要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摆正“上品教化”重要地位,掀起全体师生开展好读书、读好书热潮,以点带面,从而拉动创建书香学习型校园的开展。 策略之三:会读书 会读书的前提是懂得什么样的书值得深读,什么样的书应该泛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层出不穷的好书如花园中万紫千红的花朵。但同一个花园中,杂草丛生,难辨真伪。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必须扮演伯乐的角色——从“马群”中相中潜力大的“马”让学生驾驭。教师对好书目的推荐,给学生的读书方向指引了一条明路,学生就不会在茫茫书海中迷失。至于如何推荐,笔者建议在日常课堂中,教师可以抽取五至十分钟阅读推荐书目的简介,或者向阅读过此书的同学询问个人的读后感,以此引起其他学生的关注。 “朝闻道,夕死可矣”,此儒家名言,阐述的正是“闻道”——学习道理的重要性。有了读书的标识性书目后,接下来刻不容缓的便是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通过教师反反复复对读好书意义的强调,潜移默化,学生们也会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从而引发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闻一多醉书忘婚,毛泽东对书的爱不释手,黄侃先生的误把墨汁当小菜,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目不窥园,韦编三绝……名人好读书的例子不胜枚举。教师课堂上通过讲故事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拓宽知识面之余,还增强阅读趣味性,从而产生“读好书、好读书”的共鸣。 有了原料和火源,接下来在“研学后教”视域下有效阅读操作便是控制火候的时候了。这则教学故事对有效操作阅读指导也有些许思考帮助: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在授课时要求学生打着圈儿地甩胳膊,每天重复这个动作三次。一个星期过去,当苏格拉底问及履行要求的学生有多少时,大部分人举起了手。一个月,一半学生举起了手。三个月,十来个学生举起手。一年后,这位哲学大师重复了一年前的问题,全班鸦雀无声。但是,却有一只小手坚决地举了起来。这只小手的主人,即是苏格拉底最卓越的学生——柏拉图。这则故事揭示了坚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有些学生因为年龄小而自制力不高,读书的习惯可能坚持一天两天的,但数星期后便抛诸脑后。此时,教师的鞭策、鼓励作用便要有效地发挥。对学生阅读习惯的适时提醒,对学生阅读心得的得当表扬,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有效指点,无疑对学生会读书的养成起到了举重若轻的作用。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