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关于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的思考
范文

    冯金强

    【摘 要】本文分析了教学技能的六个特点:寄生性、独立性、程式性、持续性、阶段性、效率性。笔者针对当前部分数学教师由于对教学技能认识不高而带来的一些不良现象,提出了在教学技能的培训中,应注意的三个问题:教学技能的培训必须从师范院校及早抓起;“继续教育”必须兼顾学科知识、教学理念、教学理论的学习及教学技能培训;广大的教师熟练掌握教学技能“重在知识,贵在训练”。

    【关键词】教学技能;特点;培训;训练

    “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培训途径,不少受教育的教师在业务水平上都有了提高,但也有不少的教师反映“继续教育”没意义,收益甚微,这其中涉及“继续教育”该往哪个方向走,内容与形式该怎样处理的问题。教师经过“继续教育”学习的“技能”并未能形成,教学理念不能转化为教学行为,究其原因:第一,教师对教学技能的认识模糊,对技能的培训不重视,长期失控;第二,教学技能的培训不得法,部分教学技能不强的教师却不能在“继续教育”中得到补救,进行适当的训练。

    一

    “技能一般是指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它是通过训练而获得的”,“技能是指学习者在特色目标指导下,通过练习而逐渐熟练掌握的对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以运用的操作程序”。教学技能是通过训练而获得的,它具有下列特点:

    1. 寄生性。书本上知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间接经验。一个教师如果试图掌握教师的基本职业技能,他必须完整、系统、全面地掌握有关教师职业技能的知识,只有在掌握了有关教师职业技能知识之后,经过反复练习,最后才能形成技能。教学技能的寄生性,说明了教学技能与学科知识、教学理论等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个统一体。人们掌握的知识越巩固,越有助于技能的形成。另一方面,技能一经形成又会促进对新知识面的掌握。

    2. 独立性。知识是可以传授的,教师学习学科知识、教学理论等,是间接经验为主的学习,它是可以通过别人讲解,个人阅读等方式获取,但技能是靠知识发展到一定程度,由被接受者亲自去独立操作才能完成的,所以它必须是亲自去独立操作,不能包办代替,它是个体所拥有,是不能遗传的。内因是决定性,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教学技能的获取是在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教学理论下,最终必须由其本人独立操作才能形成。

    3. 程式性。既然技能是知识发展到一定程度,由被接受者亲身去操作的产物,因此,技能的获取受制于一定的条件,并且必须有一定的操作程序去训练。例如智力技能的学习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的意义的建构;第二阶段,是通过应用规则的变式练习,使规则的陈述性形式向程序性形式转化;第三阶段,程序性知识发展的最高阶段,规则完全支配人的行为,智力技能达到相对自动化。技能的程式性告诉我们:教学技能的培训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4. 持续性。教学技能是以教学行为、活动方式表现出来的,它是以自动化为最终目标。技能的持续性一方面表现在:行为动作经过反复多次练习,当达到自动化后,技能就能持续不断,甚至终生受用;另一方面表现在当技能未达到自动化程度就断开训练,就会像知识一样被遗忘,前功尽弃。技能的持续告诉我们:在进行技能训练时,一定要恰当地反复练,务求达到自动化程度,才能运用自如。

    5. 阶段性。知识总是越来越丰富的,技能亦应与之相匹配,不同的时期、不同环境,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必然带来新的技能要求,原来的技能成了新的技能要求的基础,达到自动化程度的技能成了新的技能获取的扎实根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打好基础不断学习的缘故。

    6. 效率性。教学技能既然是以教学行为、活动方式表现出来,那么获取教学技能就有一个效率的问题。广大教师的学科知识、教学理论越丰富,掌握教学技能的效率就越高;对教学技能有效训练的密度越大,掌握教学技能的熟练程度越高。因此,经常通过“微格实验室”进行教学技能的训练,也是提高获取教学技能效率的重要途径。

    二

    当前,教师的培训工作质量不高,就是对教学技能的认识不足。有关部门重视了教师的学科知识、教学理论、教学理念的学习,忽视了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同一教案,由两位教师对同一层次学生执教的效果不同,主要原因是由于两位教师教学技能的差异。因此,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培训中,既要让教师掌握学科知识、教学理念、教学理论,也要重视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围绕着教学技能的几个特点,在教学技能的培训中,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 教学技能的培训必须从师范院校及早抓起

    事实上,师范毕业生出来工作,就意味着当上了教师,不应该再有什么“实验期”、“试验期”、“试用期”,不然,等到期满,至少耽误了一代人的成长。什么工作都可以投石问路,就是搞教育不能投石问路。我们呼唤着师范院校大胆改革,不要把教学技能的培训等到大学临毕业的那一年进行。教学技能的持续性、阶段性、效率性决定了师范生应早日掌握传授知识的技能。

    2.“继续教育”必须兼顾学科知识、教学理念、教学理论的学习及教学技能的培训

    缺乏针对性的“继续教育”等于资源浪费,拘泥于形式。根据不少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反映,他们学习的所谓教学理论基础,离他们的实际太远。我们并不反对学习教学理论、学科知识等,这是教学技能的“寄生性”所决定的,但当一部分教师拥有了这些理论、这些知识后,他们应该具有与此相适应的技能,才能学有所用,使理论与实践相一致。在“继续教育”中,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微格教学实验室”为广大在职教师服务。

    3. 广大教师熟练掌握教学技能“重在知识,贵在训练”

    知识与技能是一个统一体。技能的获取离不开知识,技能离开知识就成了无米之炊。因此,广大的教师在教学技能训练之前,必须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教学理论和各种技能的特点、作用及其操作程序,增强感性认识,加深对各种技能的理解,便于学习研究,为在技能训练中少走歪路,提高训练的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获取教学技能的保证。从技能的“独立性”可知,知识可以传授,但技能必须由个体亲自进行训练而逐渐形成的。因此,训练是教学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教学技能训练的最终目标是达到自动化程度,要获取技能并达到熟练程度,绝不是盲目地、机械地重复一定动作所能奏效的。因此,在教学技能的训练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熟记训练的程序。这是减少技能训练出偏差,提高训练效率的关键。

    (2)努力提高训练的速度。速度是技能熟练程度的标志。

    (3)协调各教学技能在课堂教学中的连贯性。课堂教学千变万化,各教学技能应处在一个统一体中,教学应具有较高的反应能力,才能把各教学技能运用自如。因此,训练者要努力提高个人的思维品质。

    (4)训练应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者意志应坚强,要有毅力。在训练中期往往会出现暂时停顿的“高原现象”,容易使受训者失去兴趣与动力。因此,训练要注意循序渐进,转变方式方法,增强自信心。

    总之,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效益,应多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为着眼点,这也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关键的一环。广大的教师在参加“继续教育”后,不能停留在对知识、理论的简单领会水平上,同时必须掌握相应的教学技能,并努力使之达到自动化。应该结合平时的工作实际,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刻意地对自己较薄弱的教学技能反复进行训练,使得教学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技能灵活和自然地运用到教学工作中,我们的专业化水平才能得以提高。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