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寓识字于阅读之中 |
范文 | 冯秀英 【摘 要】小学低年段教学中,识字量很大,如果只是单调地重复读写生字,学生容易厌倦学习。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让“读”贯穿始终,给学生大量的读书机会和读书时间,课外让学生尽早阅读,在阅读中识字,不为识字而识字。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学生倡导的识字教学新理念是“多认少写,及早阅读”,意思是把“认写分开,多认字,少写字,规范写字,降低难度”。以往识字教学时学生单调地识记生字方法——重复地读,多次地写导致大脑疲倦,直接影响语文教学的效率。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知识”。教学实践中,我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阅读活动中反复认读汉字,通过一段时间不同文章的阅读,使学生逐渐对一个个生字化“生”为“熟”,慢慢认识一个个汉字,然后以恰当的方法强化巩固,达到识字的目的。 一、依托语言环境,进行阅读识字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是语文名师总结出的识字教学规律,至今仍然是指导识字教学的“至理名言”。曾经在听其他老师教学《菜地里》时,教师请学生自由交流课外收集的蔬菜名称,坐在我身旁的那位小女孩把蔬菜名称做成一张张卡片,她让我检查她的成果。于是,我把卡片调乱,她一下子就读完了,准确无误。我竖起大拇指赞扬她。我又将她刚读完的最后一种蔬菜名称“卷心菜”中的“卷”字写在听课本上让她认,想不到她摇头说不认识,接着再写一个“菜”,她还是摇头,我又在两个字的中间写一个“心”,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那个小女孩立刻响亮地读出来“卷心菜”。由此可见,学生识字是要以语言环境为依托的,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环境单独地进行识字教学,必然是耗时多而收效慢。 在阅读教学时,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后,提出要求:“把生字宝宝从课文中圈出来,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认一认。”再次,通过不同形式地、反复地读带生字的词句进行识记生字。最后,分自然段朗读巩固生字。这种借助了特定的语言环境来识记生字,没有那么枯燥,分散了识字的难度,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接受。 二、言传身教,营造阅读识字的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教师不仅要掌握、运用教书的技巧,也要注重读书。想让学生爱读书,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应该率先做好榜样,让自己爱读书,把自己爱读书的行为,放大地展现给孩子看,并让他们感受你会讲好听的故事,拥有渊博的知识,都是你喜欢读书的功劳。邓小平爷爷反复强调:“身教重于言教。”列宁也明确地指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相信学生会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主动拿起书,默默地读。 1. 精心布置,营造书香味 在课室的一角创建“小书屋”,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向学校的图书馆定期借阅一批书籍放进去,供学生传阅。每学期,我会推荐一批书目,动员家长为孩子最少购买一本,还鼓励学生每天带一本家里看过的图书,回到校园后把书和借书卡放在桌面,方便学生互相传阅。我每节课都会提早来到课室,拿起他们的书坐在他的位置看,有时大笑“小个子猫真有趣!”,有时唉声叹气,用自己的身体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渐渐地,有时一个学生围过来陪我看,有时甚至十来个学生站在我周围争着看,教室里无时无刻不充满书香的味道。我还在课室的后面粘贴热爱读书的标语和创建识字加油站等。 2. 动员家长配合,营造书香家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的阅读学习,需要家长认真组织。从入学伊始,在每次的家长会上,我总向家长们发出“亲子共读”的倡导。还通过家校通、家访、给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宣传亲子共读的必要性,并教给家长与孩子共读的方法。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我提议他们的父母每天最少大声读一个故事给孩子听,让他们从听中感受词汇和故事的有趣,渐渐过度成同读一个故事,读后互相问、说,感受阅读的快乐。 三、着重引入,培养阅读识字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整个小学阶段要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认识这些汉字并不难,关键看教师如何调动学生识字积累,帮助他们进一步巩固,让他们认识更多的汉字,更加自主地识字。我想最好的方法就是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如果学生不阅读,那么他们学过的生字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表现在习作中经常用同音字或错别字。部分家长认为反复拼读生字、抽读卡片、听写词语等是有效巩固识字的方法,但料想不到的是家长越勤奋,孩子越感到枯燥,促使他们也厌倦了学习。如果我们换一种形式,让学生去阅读课外书,在读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反复读到他要掌握的生字,还会认识更多的汉字。 新入学的学生,我利用绘本的特点——色彩丰富,语言简短,故事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眼球,我们通常边看边读,有时看到有趣的地方,我会停下来,学生会争着问:“这是什么呀?”我故意苦着脸说:“我也不知道,我们读读句子,看谁最快知道。”学生立刻沉浸在书的海洋里。这样由图吸引读,从读一句话到读一段话,再到几段话,最后到整篇,这样生字不停地呈现出来,学生还会握笔忘字吗?该巩固的生字牢牢记住了,还认识更多的新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处处引导,养成阅读识字的习惯 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对于正在成长的小学生是首要任务。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小事做起,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多少做多少,坚持不懈地反复练习,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够水到渠成。 首先,让学生养成天天读书的好习惯。为了让学生天天有阅读课外书的机会,我每天午休课的时间开展课外阅读,每周拿出一节辅导课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反馈,还把下午放学后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阅读,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提倡阅读家庭作业,学生乐于完成。如果学生每天都能坚持读书,哪怕每天只读一本小小的绘本,甚至只读一小段话,一年坚持下来就能认识很多汉字,自己也能阅读比较深奥的文章。 其次,还要让学生养成不懂就查字典的好习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低年段的学生要学会汉语拼音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能根据读写的需要比较熟练地查字典。”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也要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我把一本《新华字典》放在课室的“小书屋”,研读材料时遇到不理解的字,我会翻翻字典,并把意思写在字的旁边。学生没有学查字典之前,在读书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我提议他们问同学、老师和家长,并做好记录,方便以后巩固。这样学生的脑海里不断住进一个个汉字,识字量大大提高,还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 五、搭建舞台,展示学生阅读识字的成果 随着学生识字量的不断增多,我们要适时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学生课外阅读识字的成果。我每日安排一名学生推荐自己最喜欢看的课外读物。每月举行一次“识字擂台”赛,鼓励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认识的有趣的汉字做成卡片贴在“识字加油站”,提供给其他同学学习。还组织了“乐在书中寻”读书汇报会,故事会等。通过这样的平台,不仅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学生更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更有效地巩固所学的生字,激发学汉字的欲望。 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由此可得,课外阅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成败。它最简单、最直接的好处是能够开阔学生的识字范围,增加学生的识字量。让我们都来重视课外阅读,寓识字于阅读之中吧! 参考文献 [1]袁晓峰.快乐的绘本阅读[J].小学语文教学,2006(7-8). [2]周益民.上读书课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