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艺术 |
范文 | 周迎迎 【摘 要】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教育或日常管理常有进展不顺的时候。当学生犯错时,许多班主任只是一味地批评,久而久之,学生们便做起了“两面派”——表面乖,暗地淘。德育教育工作的对象是有血有肉的个体——学生,因而不能像对待物品一样,让他们消极、被动地适应;在教育方法上要“刚柔并济”,以心育心,才能引领着他们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班级管理;管理技巧 所谓太极拳,就是要把天地之间、万物之中的种种变化,用拳演练出来。“动静开合,刚柔快慢,上下左右,顺逆缠绕,忽隐忽现,虚虚实实,绵绵不断,周身一家,一动无有不动,显时气势充沛,隐时烟消云散,以意带力,到点融化于全身,做到劲断意不断,然后再轻轻启动,挥洒自如。一意一念,一举一动,随心所欲,都在自我控制之中,以达到养生防身的效果。”细细推究,太极拳中隐藏的玄机之“以柔克刚,刚柔并济”对指导班级管理工作大有裨益。如果,班主任能够练就一套“至高”的“太极拳”,那么把让人“身心俱疲”的班级工作随心所欲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也绝无不可。有两句话,是讲刚与柔的关系的。一句话叫做“外柔内刚”,第二句话叫做“柔能胜刚”。一名班主任如果很好地理解刚与柔的道理,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做到“刚柔并济”,许多棘手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一、“刚柔并济”之建立自信 “刚”乃自信心、自主性、自我约束能力。我班孩子自由、懒散、浮躁、偏激,特别是刚刚进城镇的孩子,他们不具备城镇学生的素养,又脱离了乡下孩子的朴实。面对这个特殊的群体,班主任需要掌握“夸”的艺术。“好孩子是夸出来的”,鼓励能给人自信,孩子只有被承认,被肯定才会有学习和积极管理班级的热情。班主任要善用“快乐人生三句话”:“太好了”、“我能行”、“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这三句话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能让孩子正视困难,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学会乐于助人。现在的孩子大部分自私自利,缺乏责任感,怕吃苦,有困难就退缩,对自己没有自信。这些缺点,单凭传统的说教很难改变。笔者把这三句话打印出来贴到班级最醒目的地方,这对孩子是一种自我心理暗示,影响很大。记得开始上课时,只有笔者一个人在讲,学生根本不回答问题,甚至于不参与学习活动。针对这一情况笔者采用了举左右手,会的同学举右手,不会的同学举左手,笔者先让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然后再一点点地让他们参与到学习中来,让他们找回自己的那份自信。现在班级举左手的孩子已看不到了,课堂氛围特别好。这也见证了米卢的那句话——“心态决定一切”。 二、“刚柔并济”之注重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养成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只有抓好学生生活学习中的每一个细小的行为才能形成好习惯。因此笔者在德育工作中很注意及时抓住那些暗含玄机、事关成败的小事与苗头,并对这些小事与苗头进行感知、洞察、思考和处理,及时妥善解决这些细节问题。例如,对于尖子生,笔者经常教育他们不仅要刻苦学习,更要注意自己的品行,不要忽视细节的无声力量。教育学生严格要求自己,热心帮助他人。笔者让班委会隔段时间组织开展一次“班级找茬活动”,让学生们坦率地指出班级存在的不良现象,真诚地说出周围同学的缺点和不足。于是,课前的说话讨论,课间追逐奔跑,乱丢垃圾,上室外课吵吵闹闹等现象,都被学生们披露无遗。而这种批评又是善意的,不少学生都能笑着接受。学困生经常在课上做小动作,拖拉作业甚至不做,笔者发现这种现象后,在班里先强调,指定专人负责登记类似情况或亲抓现场,单独教育后再给机会,签订“君子协定”。其实笔者的办法很老套,只不过笔者认为班级管理中很多类似的“小事”,只要我们动点心眼,花点心思,和学生们不折不扣、有板有眼地较上几回,他们也会畏惧三分,班级管理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三、“刚柔并济”之善于表扬 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士说过:“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每一位学生都是一粒藏在贝壳里的透亮的珍珠,班主任应争取做打开贝壳让珍珠发光的人,用发现的眼睛去寻觅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作业中一句优美的话,生活中一点好的表现,相对于学生的过失、缺点也许显得微不足道,然而,我们的发现和赞美都会给他们一份自尊和自信。要以欣赏的眼光,挖掘学生身上不明显的优点,善于发现学生细小的进步。且赞美一定要真诚,赞美学生要顺其自然,不能勉强而为;要明确具体,不能泛泛而谈。虚伪的赞美也许能哄住学生一时,但是一旦被学生发现,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反感。同时,赞美还要适度,对学生的赞美要讲究分寸、恰如其分。过犹不及、夸大其词的赞美,不仅不会赢得学生的欢心,反而会适得其反。 四、“刚柔并济”之严在当严处 “过度的严厉会造成恐惧;过分的温和会有失威严。不要严酷得使人憎恶,也不要温和得使人胆大妄为。”确实,年轻教师思想活跃,与学生有很多的共同点,所以容易受到学生欢迎,也更容易与学生打成一片。但是,与学生距离近了之后,却发现学生会不尊重教师,班级纪律成问题,学生们并不自重,理想中的民主成了现实中的散漫。于是新教师开始出“凶”招,对学生冷若冰霜,学生在他面前噤若寒蝉。教师和学生严格保持距离,班级纪律自然是很好。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新教师发现现在的学生与自己读书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了,教师对学生发火,学生会跟教师顶嘴,甚至甩手走人。于是笔者结合自身的失败经历,学着用太极的刚柔并济之法来寻求教育的最佳结合点。笔者摒弃了“以暴制暴”的手段,也舍去了和风细雨劝说却不讲原则一味隐忍的态度,选择了以既有要求又宽大为怀为原则,采取了不但会适时对班级不良风气进行大刀阔斧的处罚,而且也会在学生情绪激烈之时审时度势,稍作退让的治班方略。 五、“刚柔并济”之以心育心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东西,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班主任老师从事的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精神劳动,应该努力成为“精神关怀者”。因此不仅要关心学生的成绩,更要关心他们的情感、心理。一要善于和学生进行坦诚的交流,要学会换位思考,经常想想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交流时要与他们保持同等的高度,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一样交流、沟通、分享,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教育他、关心他,努力做一个倾听者而不是说教者。二要注意无声的交流,如课堂上一个鼓励的眼神,下课时一个甜蜜的微笑。当学生上课讲话、走神时,可轻轻地走到他的身边;批改学生散架的作业本时,花点时间修补整理好他的本子,写上几句善意的劝告。这些细微的举动如春风化雨,能够滋润学生们干涸的心田。他们感受到了班主任的爱,集体的温暖,就会欣喜不已。这样的教育胜过苦口婆心的规劝和不厌其烦的谈话,胜过声色俱厉的教育。 有人说:“一切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艺术,都产生于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其实,无论“刚”也好,“柔”也罢,到最后归结到一个字——爱,爱是班主任工作的起点,也是最终归宿。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要学会换位思考,以心育心,做到“刚柔并济”,站在学生的角度,站在家长的立场,尽自己的责任和良知去教育和感化他们,在他们人生的长河里留下一份温暖的记忆,在他们的心田播下真诚善良的种子。 參考文献 [1]威廉·詹姆斯.心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6. [2]周书德.白话孙子兵法·三十六计[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 [3]万玮.班主任兵法[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