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
范文

    李敬明

    【摘 要】在教学实践中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使数学文化自然融入课堂,让学生领略数学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体验数学文化的真正价值,合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达到师生共长的双赢局面。在本文中,笔者先从“数学文化”的教学现状、内涵、作用谈起,然后结合实践浅谈如何在教学中进行数学文化素养的培养,以期共勉。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文化;数学文化教育;策略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坚持着数学教育的核心价值:知识的传授和智慧的启迪,同时注重学生身心的发展和人格的润泽。而现今北师大版的教材,数学文化知识的出现基本包含在“你知道吗”和“数学万花筒”两个模块,覆盖“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数学好玩”四个领域。教材呈现数学文化的形式比较单一,基本只有几行文字,再甚者就多几张图片,有的趣味性不足,有的背景知识介绍太过表面,有的只有片言只语难以深入,有的内容难度大不容易看懂等等,加上部分数学教师对教材中数学文化内容不够重视,没有深入了解,造成相对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

    一、开展调查,了解数学教学现状

    在研究前期,笔者就进行了“小学数学文化素养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以下两项:

    一是调查全体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展开了一至六年级北师大版教材相关数学史料的摸底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来自各册教材里面编排的“数学万花筒”和“你知道吗”。结果显示,70%以上的老师是知之甚少或知之皮毛而已。

    二是调查学生对数学史料的了解。结果显示,90%学生连本学期所学的数学文化也答非所问,何况是以前所学的?

    调查的结果令人吃惊,笔者感触颇多,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基本的数学资料储备,二是教师缺乏教学意识,只关注眼前知识点的教学而忽视这一内容的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等等。可见数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古老的中华民族,我们有着高度发展的古代数学。我们有必要在数学课上了解东方数学的精髓,学习西方文化的积淀。数学不仅是数学知识的汇总,更重要的是它包含着十分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现在,除了一个个具体的数学公式、符号、定理以及计算等等我们可以看得到的数学内容之外,还有无形的客观存在的数学文化。作为一种“看不见的文化”,数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伴随着数学知识的产生、生成、传播,进而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和启迪价值的数学思考方法、数学思想观念及数学精神品格等,这些都属于数学文化。

    在信息化的今天,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标,突破数学文化主要来源于书本的限制,我们将运用以网络化、数学化、多媒体化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各种相关的图片、资料、视频来丰富课堂教学,跨越时空界限,对已有的数学文化进行再开发、再设计,引入时代活水,把其他学科中的数学元素巧妙融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看到百家思想,开阔思路,增长见识,加快教学内容中数学文化的拓展、延伸。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应渗透到整套教材中。教材可以适时地介绍有关背景知识,包括数学在自然与社会中的应用、数学发展史的有关材料,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家治学的严谨,欣赏数学的优美。

    二、强化文化教育意识,丰富数学知识储备

    数学教育者要有坚定的数学文化教育意识,每一位数学教育者都要起到传承文化的中介作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不再是枯燥的符号,而是一个开放的文化体系,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课堂上实践数学文化教育已成为必然。在课堂上学习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熏染和文化传承,从传统的数学史料的刻意点缀转化成了数学思想方法的不断充实,这使得课堂的认知探究过程逐渐丰满,学生的数学素养不断丰厚,数学教育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者文化素养的养成过程。

    同时,教师必须把数学文化知识作为数学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养,有道是:“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教师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文学修养,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只有知道得多,会得多,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孩子身上的智慧火花燃烧得越来越旺。少年儿童精力充沛,活泼好动,要求教师多才多艺,教师应该是博学多才的人才。教师必须坚持终身学习,不断开拓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并能预见未来的需要。教师知识渊博,对教材的理解就能更深入,就能从中提取精华传授给学生,并能运用自如,进行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教学。

    三、再次开发数学文化,完善文化呈现方式

    中国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孕育了灿烂的数学文化,出现过刘徽、祖冲之等伟大的数学家,产生了令人痴迷的中华儿童游戏七巧板以及《九章算术》等经典的数学传世之作。对小学数学文化的再次开发与设计,旨在提升师生的数学文化素养与信息处理能力,使师生不仅看到数学文化闪烁着理性智慧的光芒,更有其价值、人文、柔美等的一面。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策略,更应有一种传播文化的责任感,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例如:一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动手做(二)七巧板的来历”,课文的数学文化的呈现方式只有文字,通过对教材进行再次开发,在教学实践中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使静态的书本变成立体的视频资料,让学生领略数学历史文化的悠久,体验数学文化的真正价值,感受数学文化的人文气息,努力使数学文化从可有可无的边缘上升到指导数学教育的高度。

    四、再现知识形成过程,探寻数学知识起源

    人类接触数学是从数数开始的,在课堂上要体现数学文明的探索历程,就要返回知识生成的原生状态,让学生感受到一定知识的产生必是为了解决一定的问题,打破知识与知识之间孤立的局面,体会知识的必然联系,逐渐建立知识网络。如一年级上学期第七单元《古人计数》一课,在入学前,绝大多数孩子都认识了11-20这些数,而且具备了正确数出图中数量的能力。学生对一一对应的数数方法还是较多地使用,但按群体计数的方法还没有形成,也为笔者提出新的思考:如何渗透十个作为一个整体的新的按群数数的方法?怎么样使学生充分感受“按群计数”的必要性?为此,笔者再现古人计数的各种方法,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其中的“麻烦”,从而突出学习十进制计数方法的必要性和数学的简洁美。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让学生能够看到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发展的趋势,触摸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

    五、欣賞数学无穷魅力,显现文化美育价值

    毕林斯雷曾经说:“许多艺术能够美化人们的心灵,但却没有一种艺术能比数学更有效地去美化和修饰人们的心灵。”在数学百花园中,严密的逻辑推理使人叹服,匠心独具的构思模式令人陶醉。有的终其一生,苦心钻研,造就高超的智力成就。有的历经几代数学家的苦心求索,得出精妙绝伦的解法。亚当斯用52年的时间研究一个小小的六角幻方;“演算万题成才”的苏步青、“微积分计算当成休息”的马克思;传奇式的“两麻袋算题稿纸”则成了陈景润向数论顶峰攀登的路标。数学蕴藏的美拓展了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学生会深深地被数学具有的神奇魅力所吸引,并产生对此进行研究的浓厚兴趣和极大热情。引发心灵深处的感悟,使其对数学的美的追求和与其人生的追求紧密相连。

    音乐能动人心弦,抚慰心灵;绘画能唤醒时代记忆,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走进心灵,激发情感;哲学能启迪智慧,使人明白事理;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获得智慧。但笔者相信,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3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