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范文

    曾华英

    【摘 要】阅读文学名著,是学生不断吸取文化和文学精髓的主要途径,是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原动力,是培养学生高尚人格的源泉。文章以《西游记》班级读书会为例,就如何在班级中开展名著阅读教学提出相关的策略,如成立班级读书会、制订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保障学生的阅读时间、开展一系列读书会活动、筹备读书分享会,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借鉴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班级读书会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糅合了佛、道、儒三家之言,向读者讲述了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展示了无数个性鲜明的人物,是家喻户晓、老少皆宜的作品。2016年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把《西游记》列入七年级必读书目。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的要求,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笔者带领学生用两个月的时间阅读了《西游记》,并就如何开展班级读书会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

    一、读前激趣,组队管理

    文学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教学生读多少文学作品,而在于唤醒学生对文学的渴望,从而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师的引导极为关键。开学第一课,笔者以每天坚持阅读的自身经历,向学生介绍了近期读过的书或影响至深的经典名著,让学生从中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第一块基石打好之后,笔者号召全班成立读书会,把全班分成若干个书友,每队6~7人。并建议每人买一本《西游记》,书友之间经常交流,彼此监督,互相促进,保证阅读的速度。第二周的导读课一改以往名著导读课的“六步讲解法”(作家作品、主要内容、情节介绍、人物性格、艺术特色、主题探究),而是与学生一起拿起书,引导学生从“封面及目录、写作意图、精彩选篇及其点评、阅读建议、探究思考”五个方面入手,从中体会《西游记》曲折动人的情节,高超的艺术成就。对一些关键性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让学生加入《西游记》阅读PK赛的行列。

    二、制订计划,跟踪管理

    教师指导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阅读的时间才会有保证,学生才能有效地完成阅读目标,提高阅读的效率。阅读任务开始后,笔者指导学生制订了具体可行的《西游记》阅读计划。小说共100回,要求学生每天阅读两回,每周写3次读书笔记,每周上交一次。读书笔记的内容包含阅读时间、阅读章回、精彩语句摘抄与点评、心得感悟。学生在阅读中品味优美的词语、句子、段落,进而分析人物形象。教师坚持每周检查读书笔记,及时了解学生阅读的进度,并从学生的读后感悟中了解学生对书本内容的理解。此外,对读书笔记做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并定期在班级中展示优秀的读书笔记。

    三、保障时间,打开阅读之窗

    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长期坚持阅读,才会有水滴石穿的功效。为了保障学生的阅读时间,可采用如下做法:首先,与语文备课组商量,保证每周一节阅读课。笔者所教的两个班的大部分学生都比较早到校,可利用每天早读课前十五分钟作为自由阅读时间。每班由一位较早到校的学生负责维持纪律,半个月下来,学生养成了一进入课室便安静阅读的习惯。笔者不时对一些自觉阅读、积极做读书笔记的学生进行表扬,从而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学生,班上的阅读氛围越来越浓厚。其次,充分利用中午休息前、晚上睡觉前、双休日的时间进行阅读。在不影响学生课业的情况下,笔者尽量压缩机械的抄写作业,删减练习册中繁杂的习题,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争取每天阅读半小时。由于阅读的时间有了保障,学生逐渐形成每天阅读名著的习惯。

    四、活动促读,保持阅读热情

    各类读名著的活动或竞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最终使学生将名著阅读变成自觉自愿的行为。为了让学生们保持对《西游记》的阅读兴趣与热情,笔者把一系列活动贯穿在整个阅读过程中。

    (一)我是朗读者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语文课上开展“我是朗读者”活动。语文课前三分钟便是学生朗读展示的舞台。学生按照学号轮流上台,从已看的内容中选取最喜欢的一段进行朗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我问你答

    经过几个星期的朗读者活动,学生已经阅读了《西游记》三分之一的内容,于是把“我是朗读者”变成了“我问你答”活动,即让学生对自己所看的篇章提出问题,互相交流、探讨。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热情,笔者也加入了阅读《西游记》的行列,师生共读,“我问你答”活动,成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平台。一开始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提出问题,如:“孙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吗?”许多学生回答:是。电视剧里也说孙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其实原著中孙悟空并不是石头里蹦出来的。“谁能找出真相呢?”又如:“孙悟空的金箍棒是从哪儿来的?它原来的名字叫什么?”这样简单、有效的提问,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纷纷埋头在书中找答案,抢着举手回答。在一问一答中,班上研讨《西游记》的氛围变得更浓了。一段时间后,笔者开始引导学生思考一些更有深度的问题,并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思考写到读书笔记本上。比如:如何理解孙悟空的神性与兽性?小说中的玉皇大帝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何在?这些问题让学生开始对小说的人物性格、主题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为后期举办读书分享会做好了铺垫。

    (三)画思维导图

    在课外阅读中很多学生存在不会精读,浮于浅阅读的情况。思维导图能很好地将文章的结构直观地展现出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形成阅读习惯,培养语文素养。当学生读完《西游记》第一至七回时,笔者引导学生以“孙悟空的出身”为主题画思维导图,主要围绕前七回孙悟空的出身、师承、能耐、性情等情节来设计。还可以取一个经典人物作性格分析,或者结合某一章节的人物、情節、语言特色画思维导图。因为选题范围可大可小,形式不一,学生们跃跃欲试,画出了不少精美的思维导图。

    五、总结展示,读书分享会

    当《西游记》读到尾声时,笔者开始带领学生筹备读书分享会。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一)各组确定研究主题

    引导学生以小论题的形式对《西游记》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并给他们一些选题作参考。各组在小组长的带动下,选好主题进行探讨。通过教师的协调和指导,全班各个小组选定了如下主题:1. 孙悟空的神性与魔性。2. 猪八戒“语录”分析。3. 我看唐僧的管理艺术。4. 沙僧人物分析。5.《西游记》中的国王形象。6.《西游记》中的女妖形象。

    (二)小组分工合作,制作主题PPT

    各小组齐心协力,共同合作。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撰写研究论题。将优秀小论题要求制作成PPT,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学生上台汇报研究成果,不仅锻炼了胆量,还通过各组互相分享,博采众家之所长,助自身之成长。

    (三)上台交流与分享

    通过两个星期的准备,我们举办了一场精彩纷呈、颇具创新性的读书分享会。分享会由学生担任主持,主要突出三个方面的内容:1.“西游知识抢答赛”。这一环节主要考查《西游记》一书中的故事情节,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把《西游记》读得差不多了,抢答赛中气氛热烈,学生收获了满满的自信与成功感。2.“话说西游人物”。这个环节由各小组派出代表上台展示本组小论题的研究成果,分别围绕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僧、女妖、国王等人物进行探讨与交流。有的小组加入精彩的视频,还有的加入了简单的课本剧表演。3.“深化主题话经典”。这个环节由教师负责对整部小说进行归纳总结,主要围绕两个问题:(1)从刚才第五小组的分析可见,《西游记》里的国王或兇狠残暴,或昏庸无能,或愚蠢可笑,竟然没能出现一位明君,这是为什么呢?(2)为什么取经路上有这么多妖怪,这些妖怪从何而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原来《西游记》不仅仅是一部神魔小说,更是一部批判现实并揭露社会黑暗的奇书。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认识到这部小说为何能取得这么高的文学成就。

    一部《西游记》,让师生在画图、交流、辩论、研讨与汇报的过程中漫游书海,共同度过了一段愉快而充实的阅读时光。阅读文学名著,是学生不断吸取文化和文学精髓的主要途径,是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原动力,是培养学生高尚人格的源泉。引导学生走进名著,爱上名著,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但只要认定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经典名著阅读将会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学生美丽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李新平.名著导读教学略谈[J].上海教育科研,2009(12).

    [2]邹秀廉.也谈学习语文的兴趣[J].教育界,2017(01).

    [3]代久学.初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初探[J].新一代(下半月),2013(0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