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享有适切的学生生活 |
范文 | 【摘 要】减负,最关键的是身心减负,孩子应享有“适切的学生生活”,“适切的生活”即“舒适切要的生活”;制约“适切生活”生成的因素主要有畸形的人才观和偏仄的教育观,要从根本上解决减负这一难题,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三者整体联动,形成合力。 【关键词】适切;生活;人才观;课程改革;评价体制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66-0024-02 【作者简介】戴继华,江苏省南通市东方中学(江苏南通,226010)校长、党总支书记,正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近年来,教育“减负”是一个社会热词,从教育人来看,它确乎是一道世纪难题,要想完美解决它,其难度及意义已超出教育管理范畴。为了让孩子能真正体验到减负乐趣,我们期盼孩子享有“适切的学生生活”。 一、什么是“适切的学生生活”? 顾名思义,学生生活,一般指古人所云求取“功名”的“十年寒窗苦”、今人所言的基础教育十二年。适切,通常理解为“适合贴切”,但我們细细思量,其内涵远不仅于此,除“适合贴切”之外,应有所延宕与拓展。适,还有“舒适”之意,这主要是从孩子的内心来观照的,即学生生活应当让孩子感到身心舒适。切,有“切要”之意,这主要是从提供生活的外部环境来说的,即育人之境应当“切中肯綮”,即基于儿童、切合教育教学之本真。简而言之,“适切的学生生活”就是“舒适切要的学生生活”。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康健的生活便是受康健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便是受科学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便是受劳动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便是受艺术的教育,过社会革命的生活便是受社会革命的教育。”可见,生活的品质与孩子生命成长的质量休戚相关,生活的“适切”之于孩子,意义非凡。 二、如何给“孩子适切的学生生活”? 社会、家庭、学校是保障孩子享有适切生活的主体,要从根基上解决上述难题,需要社会、家庭、学校整体联动,形成合力。 1.社会角度。 一方面,转变观念,重新构建新型人才观。何谓新型人才观?即适应当今、指向未来的关于人才现象和问题的基本观念体系。如何培养人才?习总书记指出:引领人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怎样使用人才?习总书记亦指出:要深化科技、教育、文化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知识分子干事创业的体制机制,放手让广大知识分子把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另一方面,助力课程改革,完善以高考为龙头的评价机制。评价机制是教育领域内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枢纽,它能有效引领教育教学行为。完善评价体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无论改革如何深化,有几个原则依然要坚守:即评价的形式要从单一的试卷评价走向多样化;评价的主体要从教师为主走向立体多元;评价的内容要从终结性评价为主走向终结性与过程性相结合;评价的结果要从定量为主走向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如果中、高考评价成为孩子生命成长过程中“顺其自然的追求”,那么评价机制的改革就达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舒适切要”就指日可待了。 2.家庭角度。 学生求学过程中的幸福感,首先来自家庭,因此父母要努力保障孩子享有“适切的生活”。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爸爸妈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他们的状态往往给予孩子很重的心理负担。针对此种情形,教育部门尤其是学校,要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努力通过这个平台,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水平,从而快速提升家校合作的效益。 在笔者身边,就有一对家长家庭教育做得非常好。这对家长得子较晚,因此对孩子特别喜爱,但这种爱不是溺爱,他们的宗旨就是让孩子自由、快乐地成长。孩子有啥兴趣爱好,只要是健康向上的,他们都会全力支持,像经典诵读、围棋、游泳、乒乓球等。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他们不提任何要求,一切顺其自然。有时为了带孩子远足,家长还会向学校请几天假。可是越这样,孩子的成绩越好,始终是学校年级前几名。孩子的爸爸是学校家委会成员,学校经常邀请他向其他家长介绍经验。 3.学校角度。 学生求学过程中的幸福感,其次来自学校。为了保障孩子享有“适切的生活”,学校除了从细节上精益求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外,还可以从两大方面着力。 一是给学生开设多样化课程,为他们个性化发展提供选择空间。学校课程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首先,要根据国家规定,开齐开足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开齐开足本身就是提供多样化课程的表现,也是对偏仄教育观的抵制。其次,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并使校本课程的实施规范有序,有课程目标、有课程依据(教材)、有实施过程(任课教师到位、上课地点明确、上课时间保证)、有评价制度(定期组织成果展示)。 二是因层施教,积极推进分层走班教学改革。笔者认为,分层走班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是:面向全体,托底拔高;合理分层,因层施教;努力给学生提供适合的课堂。学校应明确要求备课组和每位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要求的课堂,并将之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一阶段学习结束后,学校提供科学、客观、人性化的规则,在规则指引下,学生可根据家长、教师的建议及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下一阶段听课的层次,以求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成。适合的课堂,是学生享有适切学生生活的强有力保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