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听课成为常态 |
范文 | 周桂官 相对于百年名校,江苏省沭阳如东中学办学未满10年,还真是“后生”,但学校并不自甘落后,而是奋力直追,勇于后来居上。新学校有一道迈不过去的坎,那就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很难在短期内取得突破。针对这一现状,学校除了争取各种机会派教师出去学习之外,还邀请名师送教上门。但无论“走出去”,还是“请进来”,人数都偏少,难以适应学校快速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迫切需求。为此,我们经过研究,决定以校本培训、岗位成才等方式,推动教师在相互听课、相互学习中获得专业的快速成长。 在加强集体备课的同时,学校把教师相互听课作为教育教学管理的硬性规定来抓。明确从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到每一位任课教师,每人每周至少要听3节课,同时实行新老结对,以师带徒。新教师先听课,后上课,不听课不上课;每周每个备课组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安排一位教师上研究课、示范课。我一直认为优秀是熬出来、逼出来、拼出来、干出来的。特别是在我们这所新学校,要加快教师专业成长,必须“逼着”教师多听课,多磨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为此。我自告奋勇坚持查课、听课、评课,每天正常查听课100多节,这一查就是近10年,从不间断。 听课要有效,必须重在评课。学校要求听评课关键在于明确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如何渗透学科素养;如何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教学;如何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从知识中心转向素养核心,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如何处理好教与学、学与思、知与能、取与舍、动与静、规范与创新等关系。我要求行政听課、备课组长听课之后要在校园管理网络上写听课评价,并与被听课对象当面交流,指出优缺点,提出改进意见。在听课之后,每一位教师要写听课感悟与优缺点分析。 事实证明,强化相互听课,一方面能促使被听课的教师坚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让每一堂课都上得优质高效;另一方面,每人上课都有些妙招甚至高招,互相听课,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他人能之,我亦能之,他人一能,我当多能。如今,教师之间互相听课的学习方式在沭阳如东中学已经蔚然成风。青年教师纪晓苏来校工作仅8年时间,就已听遍全校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课。她说:“各位老师的课异彩纷呈,我如同在万花丛中采粉酿蜜。”经过刻苦钻研,她终于酿成了自己的“花蜜”:2015年,经过县、市、省三级竞赛,她一举夺得江苏省语文教学比武大赛一等奖的奖牌;她所带的高三语文成绩也在高考中一直名列前茅;8年熬成优秀,她被评为宿迁市学科带头人。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