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 |
范文 | 王娅妮 【摘? 要】 本文就《“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进行介绍,为《“扫一室”与“扫天下”》的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 学法导航;教学设计;语文教学 一、学情分析 1. 课前教师应引导学生搜集资料,了解课文的背景,以便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2. 由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的不同,对于课文中出现的反问句,可能有的理解,有的不理解。因此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出反问的语气,感悟反问句表达的力度及意思。 二、教学设想与目标 本文故事虽然短小,但内涵丰富。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初步了解大与小的辩证关系,为后面的理解奠定基础;其次,要让学生读文后交流感受,在交流中弄懂重点词语的意思;再次,通过分析“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含义,联系自己的实际,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现实意义;最后,引导学生认识“但”字连接的转折句式以及反问句式,为本单元后面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课要达到的目标是:通过学生自读课文,交流讨论,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能找出“但”字连接的转折句式;使学生感悟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现实意义。 三、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四、学习难点 使学生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现实意义。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设置悬念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滴水有多大的作用吗?若我们每人每天浪费一滴水,我国13亿人口就会浪费13亿滴水,相当于260吨水,如果每人每天吃10千克的水,这些水可供1人吃26000天,也就是70年。水滴虽小,但聚集起来能办大事情,解决大的问题,今天我们就进入十一单元大与小的学习。(教师板书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带着问题出声朗读课文,在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用喜欢的方式圈画出与问题有关的语句。 2. 小组合作探究,组内交流讨论要解决的问题。(小组学习) 3. 学法导航: (1)抓住重点的词语和句子,深刻理解其含義。 (2)采取不同的方式反复读,有感情地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悟出其中的道理。 4. 学生交流讨论结果。 (三)品味感悟,激发思考。 1. 现在你们知道“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含义吗?它们有什么关系呢? 2. 对你们来说,什么样的事是大事,什么样的事是小事?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你应该从哪些小事做起? (四) 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学了这一课,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 2.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参考文献】 [1] 陈丽.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J]. 语文教学通讯,2006(3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